爱奇艺、优酷、腾讯三大视频网站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等六大影视公司共同发布声明,表示将抑制不合理片酬,明确演员的总片酬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人民币。屡降不下的演员片酬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演员才是娱乐圈真正需要的(演员为什么成了最昂贵的娱乐载体)(1)

“天价”片酬,喊降声一片

8月11日的声明中表示,演员总片酬不能超过制作总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能超过100万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超过5000万人民币。随后,首都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协会、横店影视产业协会、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也纷纷响应“限薪声明”。

演员才是娱乐圈真正需要的(演员为什么成了最昂贵的娱乐载体)(2)

一个演员一部戏拿走一个亿片酬,在眼下的影视圈并不罕见。“天价”片酬导致了其他生产环节偷工减料,造成影视作品水准大幅下滑的情况严重。面对天价片酬这颗“毒瘤”,官方也曾多次亮剑。

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党组发布的关于巡视整改的通报中也提到,要遏制明星“天价”片酬。

去年,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电视剧网路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见》,要求将演员片酬比例限定在合理的制作成本范围内。

今年6月,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就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加强对影视行业天价片酬、“阴阳合同”、偷逃税等问题的治理。

多次“围剿”,收效却甚微。这三年,片酬仍然野蛮生长。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三年一线流量明星价格少则翻了2倍,最多的涨到10倍,超一线明星过亿元的片酬,也进一步拉大了和其他演员的片酬差。

制作方和播出方驳斥了“天价片酬”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说法。一家省级电视台的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无奈地表示,天价片酬抬高了电视剧的购片价格,现在不少台是“赔钱赚吆喝”。江苏中天龙投资集团董事长隆晓辉认为,明星片酬的虚高在这几年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它完全背离了影视剧应有的市场规律。爱奇艺的CEO龚宇在今年举行的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产业论坛主旨论坛上也直言:“这个行业所有人,包括平台、制作方都在抱怨片酬有多高。”他说,热点新闻总是暴露一些数字,其实根本不是行业最高的,还有更高的。意指演员的天价片酬比报道出来的数字更为严重。

就连演员这个群体,也发出了反对的声音。《人民的名义》里,近40位老戏骨片酬加起来才4800万。高育良书记的扮演者张志坚就痛批片酬天价的演员:“存在不是合理,你们不配。”

演员才是娱乐圈真正需要的(演员为什么成了最昂贵的娱乐载体)(3)

粗暴逻辑,严重影响剧作质量

“头部剧”“流量小生”“流量小花”……催生影视圈这些新名词,正是以流量为主的导向。赚钱过于容易,不看演技看颜值的粗暴逻辑,让拿着“天价”片酬的明星,疏于钻研演技,不再追求进步,甚至屡屡出现不敬业、违反职业道德的现象。

南京话剧团演员马军勤,曾在《潜伏》里扮演站长夫人。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拍戏至今,她亲身感受了影视圈生态四十年的变化。过去演一个戏,剧组的演员都要下生活反复讨论剧本,现在这样的情况少了;过去二三十个演员,剧组包一辆车就可以送到片场,现在流量演员都要专门的保姆车,甚至在一部大导演的电影拍摄现场,出现了100多辆演员车的壮观景象;过去演对手戏前,演员会互相商量怎么演,现在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各种各样的替身,台词也不背。马军勤说,自己在和一位很红的演员演对手戏时,对方竟然让服装助理穿着戏服上阵,自己则在一旁若无其事地玩电子产品。

马军勤回忆,她最早拍戏只有1-3块不等的“床板补助费”。1979年,拍摄第一部电影,因为太瘦了,剧组给她申请了一个月12块的营养费,还是制片主任专门打了报告给厂长特批的。“市场化对影视业来说是好事,但是演员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本末倒置,放弃对艺术质量的追求。”不比演技比待遇的演员现状让马军勤痛心,一些演员背不出台词不觉得丢脸,但是如果看到别的演员在哪方面的待遇比自己高,就会马上找经纪公司打电话跟剧组提要求。

在演员的价值取向、评判标准出现问题的时候,面瘫式的表演、不背台词滥用替身、串戏不投入、抠图演出敷衍等恶劣行为,严重影响了剧作的质量,透支着行业的潜力。

演员才是娱乐圈真正需要的(演员为什么成了最昂贵的娱乐载体)(4)

江苏一位制片人认为,相比较于片酬的数字高低,更应该重视的是片酬与成本的占比。“现在很多剧,演员的总片酬已经高达制作总成本的60%-70%。”如果是投资总额本身就不大的剧,被主演拿走一两个亿之后,剩下的钱真的是捉襟见肘,剧情难圆其说,有的小角色为了省钱甚至只能找群众演员来演。影视剧本就是是集体的艺术,如果过度偏向于某一个环节,就必然会让其他环节受到伤害,尤其是在本体制作这一块,片酬占比过高,也就意味着分配给编剧、布景、特效、配音等其他工种的费用只能降低,最终让剧作的水准大大下降。最近正在播出的电视剧《如懿传》,总投资3亿元,主演周迅和霍建华就拿走了1.5亿元片酬。

演员才是娱乐圈真正需要的(演员为什么成了最昂贵的娱乐载体)(5)

资本作祟,精品生产供给侧不足

“天价片酬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慈文传媒副总裁、首席品牌官赵斌说。慈文这两年出品了《花千骨》《老九门》《楚乔传》等热播剧集,都启用了一线演员,但是总片酬均控制在制作总成本的40%以下。“演员本身是愿意演好戏的,甚至为了一个好角色做出让步、自降身价。”赵斌说。

演员才是娱乐圈真正需要的(演员为什么成了最昂贵的娱乐载体)(6)

有一种情况客观存在,那就是外行人携带资本热钱大量涌入影视行业,很多影视制作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转型来的。阔气的“煤老板”助长了天价片酬的滋生,也为此自食恶果。

影视策划人谭飞认为,书本文化的没落,和对“速食”的向往,让演员成了这个时代最昂贵的娱乐载体。

记者注意到,在这次的抵制天价片酬中,被称为始作俑者的视频网站也发了声。过去,在电视台为主导的购片体系中,因为有“天花板”,天价片酬很少见。但视频网站的入局,完全使之变成了资本较量。为了争抢头部资源,在电视剧开拍前就必须提前评估并购买,这个时候团队和演员阵容就成了预估标准,演员的咖位和买片的价格直接挂钩。

“既然有人为此买单,那就证明平台能通过其他方式把高成本消化掉。”隆晓辉认为,一部剧的网络售价高达8亿、10亿之后,简单通过广告来消化,是绝无可能的,背后运作的还是资本,“他可以利用这个题材来造势、炒作,形成它资本市场上的升值,用那儿的钱来补这个钱——用互联网界的行话说,‘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就是说,“我要争在中国视频网站的霸主地位”,这个地位的价值远远大于我在一个单项项目中的营收。”

所以,视频网站限“天价片酬”能否产生良性影响,真正落实才是关键所在。有人建议让明星自己去缴纳而不是企业代扣代缴,避免“阴阳合同”,但是明星的片酬还是可以通过分红、入股等多种其他形式获得,如何监管也是难点。

从“天价”片酬,透视影视圈畸形生态。赵斌认为,精品生产供给侧不足是导致高片酬出现的根本原因。有了好故事,就不会简单的复制“爆款”;好作品多了,培育的好演员数量必然也增多。影视行业急需从“流量导向”转变为“品质导向”。不少业内人士还呼吁,某些平台和制作机构之间存在的收视率、点击造假、电影票房造假、制作发行垄断、宣发恶意竞争,乃至金融资本将影视作品工具化等现象,会妨害行业发展的症结问题,同样需要解决。

交汇点记者 陈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