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谢幕时,观众张芳没想到,主演朱洁静、王佳俊竟把刚刚收到的两束鲜花俯身献给了坐在第一排的她和另一位观众。

“我愣了一下,以为他们要把花抛向观众席,万万没想到是给我。”捧着花的张芳一脸羞涩,她是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理科医生,疫情中身在后方,为雷神山新冠肺炎患者提供线上心理干预。“我有许多同事曾奋战在武汉前线,应该把花献给他们。”

朱洁静太美了(谢幕时朱洁静王佳俊把手中的鲜花献给台下的英雄)(1)

王佳俊、朱洁静主演的《永不消逝的电波》

9月11日晚,《永不消逝的电波》第149场演出,因为一群特殊的观众变得不同——他们中有上海援鄂医疗队成员,有在上海守护市民健康的疾控卫士,还有为抗疫前线提供后勤保障的厨师、司机、酒店服务人员等。

这场“一切为了白衣战士”慰问演出结束,主演朱洁静在朋友圈写下:“今晚终于完成了心愿!抗疫英雄,请让我为你献一支舞。”

“医学和艺术是相通的”

上海市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郑军华来到现场。从武汉归来后,当时的战友各自投入紧张的工作,很久没见,再次相聚大家脸上都带着笑容。

朱洁静太美了(谢幕时朱洁静王佳俊把手中的鲜花献给台下的英雄)(2)

第一批上海援鄂医疗队

郑军华还记得,除夕夜,不到3个小时,首批援鄂医疗队就以“上海速度”集结完毕,奔赴武汉,吹响抗击疫情的号角。“当时大家对前方情况一无所知。这场仗怎么打?靠组织的力量,也靠对专业的热爱。”

为抗疫英雄献演,也是“李侠”扮演者王佳俊的心愿。台上,“李侠”从解放区到上海,深入敌后从事地下工作,在革命年代书写了可歌可泣的故事。台下,新时代的逆行者加入抗击新冠病毒的斗争。“他们经受的精神压力可能和‘李侠’差不多。他们走进不安,换来了全国人民的心安,他们是当代的英雄。”

看完《永不消逝的电波》,郑军华对舞台艺术的创新,舞蹈演员的功底、收放自如的表演大加赞赏。“医学和艺术是相通的,人的生命其实是自然界最高的艺术。作为一个外科医生,做手术也要和艺术家一样,练就出神入化的本领,达成道与艺的统一。”

演出现场也来了许多疾控工作者。他们有的驰援武汉,有的在海关机场严守国门,有的在市场与实验室开展新冠病毒核酸采样与检测,争分夺秒科研攻关……

郑军华说:“我们现在仍然不能松懈,发热门诊的建设、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如何加快核酸检测速度,如何防控境外疫情的输入……还有好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做。在《永不消逝的电波》里,英雄的信仰也鼓励和支持着我们继续战斗。”

感受一碗小馄饨的温度

与病毒战斗,在“白衣战士”的身后,是上海市民和社会各界的众志成城。演出现场来了不少锦江国际集团的厨师、司机、酒店服务人员,他们荣获了全国抗疫先进集体的称号。

从2月27日到4月6日,三万多份兼顾营养与口味的特色菜肴、各色点心及休闲食品定期“投喂”上海援鄂医疗队。虹桥郁锦香酒店销售总监鲍逸飞前往武汉运送物资。为了让上海援鄂医疗队吃到“家乡的味道”,小馄饨的皮和馅儿从上海送到武汉,在当地包好,再迅速送往各家酒店。鲍逸飞说:“别小看食物的治愈功能,有时候能抵过一次心理疏导。”

朱洁静太美了(谢幕时朱洁静王佳俊把手中的鲜花献给台下的英雄)(3)

九家酒店总厨在和平饭店演练、试菜

“当时武汉封城、物资紧缺,我们接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任务后,派出了厨师中的精兵强将。”锦江饭店党委副书记、董事长赵雁飞说,“都是我们的招牌菜,标准化制作,安全把控,希望能为他们补充营养,提高免疫力。”

这些菜肴里包括来自和平饭店的牛排。和平饭店行政副主厨汪捷告诉记者,这道牛排曾经是和平饭店的国宴用菜,此次专门从150克加量到180克,就是为了给医疗队员增加蛋白质,提供体能保障。第一次为医护人员准备餐食,他们24小时连轴转,牛排一做好便快速冷冻,第一时间运往武汉,实现了从上海灶台到武汉医疗点的无缝对接。

“一切为了白衣战士”慰问演出由市卫健委、锦江国际集团、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延说:“正是一线医护人员、后方保障人员的无私奉献,让我们拥有了健康的生活环境,可以重回剧场。因此,我们的舞蹈家们由衷地为他们呈献最优秀的文艺作品,用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这一曲英雄赞歌,表达对新时代最美逆行者们最崇高的敬意。”

朱洁静太美了(谢幕时朱洁静王佳俊把手中的鲜花献给台下的英雄)(4)

上海援鄂医疗队赠给锦江的签名防护服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编辑:笪曦

本文图片由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发展基金会供图

来源:作者:吴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