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历史悠久。据城南6公里处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野店遗址发掘证明,在距今六千多年到四千多年的新石器时期,处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期间,境内即有东夷少昊氏族部落繁衍生息。至夏代,属徐州;殷商时,属奄国。周克商灭奄,封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此,国号邾,附庸于鲁国,后为子爵。鲁顷襄王十八年(前281年)被楚所灭。秦统一中国后始设驺县,隶属薛郡(一说汉置县)。西汉高后元年(187年)改属豫州鲁国。新莽时期一度废驺县设驺亭,后不久恢复。至北齐约700年间,历经魏、晋、刘宋、元魏各朝,仍置驺县,属鲁郡。在此期间,今境内西南部先后属橐县、高平侯国和高平县,西北部先后属南平县、黾平、南平阳侯国、平阳县和南平阳县。北魏时曾废卞县(今泗水县),亦并入驺县,后又析出。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废平阳县,隋废高平县先后将近驺之地并入。隋大业二年(606年)驺县属徐州鲁郡。唐初改驺为邹(一说晋时为邹),属河南道兖州鲁郡。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改兖州为泰宁军,宋设京东西路袭庆府皆辖鲁郡,邹县隶属不变。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元丰六年(1083年)曾将邹县设置为镇,属仙源县(今曲阜市),元丰七年(1084年)复设邹县。至金代属山东西路(原京东西路)滕州。元代,邹县属山东行中书省益都路滕州。元末至正十四年(1354年)属济宁府兖州。明初属济宁路兖州。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升兖州为府,清末设山东省兖沂曹济道兖州府,邹县属兖州府。1912年2月,废府后邹县属岱南道,1914年6月属济宁道,1925年属兖济道。1927年废道后直属山东省。

  1949年8月,始属尼山专署;1950年5月,始属滕县专区;1953年7月后隶属济宁专区,后又改属济宁地区。1983年10月,撤济宁地区设济宁市,邹县为济宁市所辖县。1992年10月,撤销邹县,设立邹城市,为山东省直辖的县级市。

邹城历史发展(山东济宁邹城历史沿革)(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