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秦长清

济南南部山区的锦绣川,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山,名曰会仙山。

走过仲宫大桥,左转走向了前往西营的省道,汽车仿佛行进在长长的画廊。紧邻右侧的山坡,满目葱茏,迎面扑来。隔河左岸的山体,沟壑纵横、斑驳灿烂,如同连绵的画卷。整齐的行道树,间杂着灌木花卉,向前方延伸。车过刘家村,到了锦绣川的地界。目光越过路边的廒而村、杨家洼和商家村的民房,远远就能看见河谷北岸,一座大馒头似的墨绿色山体,心情顿时激动起来。这就是的久违了的会仙山。

梦中桃花源风景(青未了城南有座会仙山)(1)

这是一座孤峰兀立的小山。仿佛在大山环峙之中,孤零零冒出来一个墨绿色的大馒头。孤山不陡也不高,比周边山体矮了一大截。漫山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墨绿色柏树。一棵棵柏树挺拔屹立、聚势竞上,相互之间斗着精神。即使在遍地萎黄、风雪凋零的冬季,也是苍翠欲滴、精神饱满、斗志昂扬,仿佛不惧任何风刀雪剑。山顶的树木间隐隐露出的一些琉璃瓦,半山腰时隐时现的山路,漫山苍翠中凸露的一角古亭,好像在讲述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

会仙山屹立于商家村北,一年四季墨绿色的山体,总会吸引着往来人员的视线。东山脚下紧挨着黄崖村,村东就是某省厅的实训基地。会仙山的背后,东、西、北三面高山连绵环绕,形如一个硕大的椅子背。锦绣川水库的泄洪渠,从商家村北自东往西,在山前汇聚成一个不小的水湾。由此再折向西南,从廒而庄和杨家洼之间流向下游。东西公路南侧的远山,形似这座会仙山的几案。凡是来过此地的人,不管懂不懂风水地理,大多都能感觉到,这是一个山南水北的中心点,一个阳气升腾、大阳咸集的好地方。

沿着黄崖村泉源溪水旁的砂石路绕上山顶。在密密麻麻的柏树林里停下车,一阵柏树的芬芳袭来,顿时醒人肺腑。一颗颗高大挺拔的柏树直指蓝天,柏树叶泛着油油的蜡光,令人心生欢喜。环顾远山,宛如画屏,连绵不绝,令人心旷神怡。四处里走走看看,一幕幕似曾相识的景色跃入眼帘。山顶林子间,原先的几处破败民房已经不见了。那是一些当地村民自发捐建的玉皇庙、奶奶庙和药王庙。那些所谓的民房差不多只有一人多高,都不能算是标准的房子,只能算是一些砖瓦砌成的棚子。没有屋门,只在门口吊着一些粗糙的草苫子。

在棚子原址上堆起了高高的台基,建成了高大宽敞、瓷砖贴面、琉璃瓦盖顶的殿堂。玉皇庙端居中央,碧霞行宫和送子娘娘殿分居两厢。一条石阶路穿过柏树林,连着远居山前的药王庙和半山腰的小亭子。大殿内的神像身披红绸,慈眉善目,安安静静的看着来客。殿前干净的几案上摆着新鲜的贡品,香炉里还有刚刚燃尽的香灰。这个没有围墙环绕的院落,一扫过往的颓败之像,里里外外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处处沐浴着松柏的芳香和香火的芬芳。虽然没有看见一个人影,想来这里还是有人常来常往、洒扫庭除、管理有方。

1988年秋季,每隔两周我就要去西营为民办老师上课。来来回回路过锦绣川时,看见了这座大馒头一样的苍翠小山,引起了好奇之心。打听当地老师,说是叫会仙山,也叫孤山。山顶上还有玉皇庙和碧霞元君行宫等庙宇。当地村民传说,泰山奶奶有姐妹三人,碧霞住泰山、碧云住孤山、碧霄住莲花山。由于孤山位居泰山和莲花山之间,差不多是中间的位置。居住在孤山的碧云又特别看重姐妹情谊,于是就在孤山为碧霞元君修了行宫。这里就成了碧云时常请姐姐碧霞、妹妹碧霄相聚,和召集各路神仙聚会的殿堂,就把孤山改名叫会仙山了。经过世代变迁,会仙山慢慢的成了十里八乡村民的精神家园和祈福求子的道场。咦?这个当地人口中颇有灵气的小山,不正是大刘禹锡所说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吗?

2000年冬天,我在会仙山下的大院里住了100天。在那里教育和引导一些听信了某歪理邪说的痴迷者,帮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走出了迷途。那一次却让我知道了邪教之邪,一个人一旦三观不正,教育改造起来有多么的艰难。那一次我也知道了知识之重,一个人多读书多学习,应该全面掌握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某些方面还需要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如此在面对复杂问题时才能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那一次我还爬上了会仙山顶,看到了那几间村民自建的小庙和半山腰的亭子,也知道了我们住的这个大院里大有乾坤。

山下的大院,东西长南北窄,当时是青海省某厅的疗养院。院子的西半部是疗养区,东半部是职工生活区。在院子的东部南侧,有一个古香古色、圆柱石刻的古老戏台,还能看得出当年雕梁画栋的辉煌和斑驳的彩绘。戏台正对北侧会仙山顶的庙宇和山脚下一座古老的关帝庙。关帝庙坐落在一个高大的台基之上,黑黢黢的水磨砖雕的山门,气势宏伟,巍峨高耸,大有俯瞰众生的意味。“关帝庙”三个大字,古朴雄健、苍劲有力,显然出于书法名家之手。只是关帝庙部分坍塌了的屋顶,凄惨的裸露着灰白的山墙、漆黑梁柱和一根根坚守的椽子。

古戏台的后边,矗立着两棵苍劲的古柏。这是两棵一根而生、枝杈相握、拔地参天的连根树。就像一对亲亲的同胞姐妹,一母同根、相亲相爱、相互扶持、共同成长。山下村民传说,这是玉皇大帝感动于两个女儿,碧霞和碧云的姐妹情深,特地指派玉鸟衔来了柏树种子,长出了这两棵一脉相连的连根树,成为当地村民争相观望的一大奇观。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却真切的反映了当地村民对亲情、友情的赞美,对人间和谐生活的追求、向往和膜拜。因此,这两棵看似普通的连根树,便被自然赋予了人们深切的期望和深刻的精神内涵。

从孤山顶下山后,我拜访了东商村的老书记张先生。张先生说,孤山的大院子几经变迁。据传最初李世民东征高句丽时路过此地,当地村民在生活极度困难的情况下,毅然决然的捐献粮草,支持远征。为答谢当地村民舍家为国、支持东征的爱国精神和行动,便拨款督修了山顶的玉皇庙和碧霞行宫,新建了山下的古戏台、关帝庙和大院。古戏台,在于教化山民、造福子孙。关帝庙,在于激励民众忠贞英武、保家卫国。玉皇庙、碧霞行宫、送子娘娘庙、药王庙,在于祈求风调雨顺、社会安宁、人身康健、多子多福。

他说,这里原先有隆重的“会仙山山会”。每年的三月二十六日起,会仙山周边的八个村子联合起来,连续举办五天五夜的“会仙山山会”,古戏台那里的大戏一场接着一场的演。四面八方的村民都会赶着大马车、骑着毛驴前来赶会看戏,各家各户都住满了赶会看戏的亲朋好友。山上庙堂里,香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山下戏台前,戏迷人山人海、群情鼎沸;路旁做买卖的,操着南腔北调、忙里忙外。各村家家户户张灯结彩、杀猪宰羊、呼朋唤友、猜拳行枚、饮酒娱乐。真是好一个喜气洋洋团圆热闹的盛会啊!听着张先生讲说,让我如临其境、心驰神往,恨不得一睹为快。

梦中桃花源风景(青未了城南有座会仙山)(2)

张先生还说,会仙山就是一块“风水宝地”。听老人们说山上的柏树都是自然滋生的,从来也没有种过。山上以前几人合抱的古柏漫山遍野。德国人修建胶济铁路时砍伐过一些大树,日本鬼子来时也砍伐过一些偷运到日本去了,大炼钢铁时也砍伐过一些当了烧柴。但是,随后山上自然生长的柏树,又会密密麻麻的长满了山坡。山前的大院子也是几经易主。解放前曾是八路军、解放军的野战医院。解放后先后成为山东省银行干部疗养院和省结核病防治院,青海省煤炭职工疗养院和炼钢职工疗养院,现在已经归省某厅实训基地了。有时候十里八乡的村民们议论起来,都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再现“会仙山山会”的热闹场景?

会仙山归来不久,一条消息跃入眼帘。济南南部山区新规划了“会仙山郊野公园”,令人激动不已。或许不久的将来,会仙山将成为市民云集的打卡地。印象中那个看似孤独的小山,将不会再孤独了吧?

梦中桃花源风景(青未了城南有座会仙山)(3)

作者简介:秦长清,笔名清莲子。山东济南稼轩故里人,高级教师,历城区委党校退休干部。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山东诗词学会会员,历城作协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古体近体和现代诗词,曾发表在《诗词家》《济南时报》《鹊华》《稼轩诗刊》《华不注》等报刊。

壹点号山东金融文学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