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武昌鱼,一般人都会想到武汉三镇之一的武昌,这当然不错,但这个武昌,是在辛亥革命以后才叫起来的,只有一百余年的历史。而在这之前近1800年的时间里,武昌是指今鄂州市,它是三国时孙权为自己建立的新都城所起的名字,武昌鱼就原产那里。

真实三国三顾茅庐(趣谈三国武昌)(1)

  公元221年,孙权在与刘备争夺荆州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杀死了关羽,夺取了整个荆州,为了防止刘备自益州东下报复,他把都城迁到了当时的鄂县,并改名武昌,起“因武而昌”之义,自此以后,武昌这个地名就沿用了近1800年。武昌“左控淝卢,右连襄汉,扞御上流,西藩建康”,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武昌城北临长江龙蟠矶,南眺南湖,东据虎头山,西依西山,为龙蟠虎踞之地。城呈长方形,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护城河宽50至70米,与长江和南湖相连。城有五门,各以所向为名,惟西北角多一流津门,连接吴王苑囿。城西有90里樊川,为天然良港,可以停泊水军战船,与樊川相连的百里梁子湖,是水军训练的广阔舞台。城依山临江,外江内湖,进可攻,退可守,是坚固的军事屏障。至今,在鄂州市南郊百子畈一带,还保存了一段当年都城的城墙及护城河遗址,城墙南的池塘称“濠塘”,是当年护城河的遗迹。孙权在武昌期间,不仅修筑了吴王城,还修建了武昌宫、安乐宫、礼宾殿、太极殿等大型宫殿建筑。宫瓦用澄泥制成,坚硬细腻,后世用以作砚,一瓦万钱。武昌周围有丰富的铜铁资源,孙权在这里采铜铁,铸刀剑,造船舰。武昌成为都城的同时,也成了重要的军备基地和战略据点。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西山一上十五里,风驾两腋飞崔嵬。同游困卧九曲岭,褰衣独到吴王台。”这是北宋诗人苏轼的《武昌西山》诗,诗中所吟咏的西山,是当年吴王孙权避暑宫的所在地。

  自吴王城出西门,有一座山临江而立,逶迤曲折,连绵十余里,林木葱茏,古称樊山,因在城西,又称西山,东吴建都武昌时,这里被开发为皇家苑囿,是当年孙权的避暑读书之地。现存有避暑宫、即位坛、读书堂、广宴楼、试剑石等遗迹。

真实三国三顾茅庐(趣谈三国武昌)(2)

  西山今有西山寺,是在当年吴王避暑宫旧址上修筑的,在西山寺大雄宝殿旁的月门上,正面写有“英雄避暑”,背面写有“清凉福地”,相传此地就是避暑宫旧址。今有孙权塑像,宽额大口,双目有神,不免勾起人怀古幽情。出寺10多米远,便是广宴楼,相传是当年孙权宴请群臣之地,今则可品尝源名于孙吴的武昌鱼。广宴楼南有九曲亭,亭内屏壁分别写有苏轼的《西山诗》和苏辙的《九曲亭记》。

  九曲亭建于九曲岭上,山岭原名吴王岘。当年武昌建造了一艘能载三千人的大舶“长安号”,举行首航仪式时,遭遇大风浪,好不容易返航到樊口时船已败坏,孙权和群臣死里逃生,舍船从西山凿山开路返回到武昌城,这条山路后人就称之为吴王岘,孙权在此建亭纪念将士功绩,宋时苏轼又在废亭边重建山亭,起名为九曲亭,山岭也随之被称为九曲岭。

  走出九曲亭不远,便来到万松岭,山顶巍然,如卧虎高耸,人称白虎峰。峰顶有一土坛,是当年孙权称帝时筑坛祭天的地方,故又称即位坛。据载即位坛为一陡绝圆坛,空阔约数丈,如今只在苍苔棘草之中,隐约可见残垣的遗迹。想想当年举行祭天仪式时的隆重与庄严,看看今日的荒凉与冷清,不由得想起宋人薛季宣的一首诗:“人间万事尽浮埃,顾影穷途莫倦陪。吴王百世不复在,只有九曲郊天台。”

  从即位坛沿景区大路前行,一排仿汉代风格的宫殿建筑就掩映在苍松翠柏之间,这里是为了重现吴王避暑宫原貌而兴建的一排古风建筑群,依山就势修建有武昌楼、避暑宫、读书堂和议政殿等,整个风景区占地约100余亩。武昌楼高五层,楼门上“武昌楼”三字是郭沫若的手迹,登楼可远眺全城,尽览古城新貎。新建的避暑殿宽敞明亮,雍容华贵,正是君臣宴乐之地。四周青松翠竹环绕,凉风习习。读书堂是四合院天井结构,四壁回廊镶嵌有人物碑刻,介绍孙权在武昌的活动,堂内有书房、兵器室、会客室,古色古香,史书载孙权喜好读书,每日处理政事之余,手不释卷,泛览经史,读书堂正是再现孙权的日常生活情景。议政殿古朴典雅,是孙权与君臣商议军国大计的地方,门上有一幅对联:“华域三分,功迈父兄承志业;戎衣一着,君临吴楚坐江山。”正是对孙权功业的肯定。

  西山主峰是剑石山,由九曲亭向北行,往西山主峰路上,可在半山处看到两块巨石,一立一卧,仿佛用得剑劈削而成,旁边石碑上刻着“吴王试剑石”几个大字。距巨石不远,另有一巨石平卧,一分为四,中间犹如一工整的十字,传说是孙权和刘备比试剑锋时留下的剑痕。旁边数十步远,有一潭池水,名“洗剑池”,池水清澈如镜。传说孙权、刘备二人试剑毕,都至池洗剑,故留有此名。物在人非,正如宋代著名诗人秦少游在《风入松·西山》一词中所吟咏的:“石边试剑人何在?但荒烟蔓草迷茫。”观古思今,不能不有世事沧桑之感慨!

  在西山北麓江滨,为孙权宴请群臣之所。一次,孙权于此饮酒大醉,以水泼洒群臣,令群臣人人酣饮,至醉方休。老臣张昭正色谏以商纣王长夜之饮而亡国的故事,孙权惭愧不已,当即撤除宴席。后人至此多赋诗吟咏此事,颂扬张昭敢于直言,孙权有过即改。西山东麓江边,旧时为船舶停靠之地。相传赤壁大战后,孙权在此迎接凯旋的将士,散花庆祝,故称散花滩。

  武昌鱼就得名于吴国建都武昌时。吴国末年,孙晧又一次将都城迁到了武昌,但主要的物资还是靠下游扬州地区提供。庞大的军事上以及日常生活所需物资由下游溯流供给,给百姓造成了沉重的徭役负担,故流传有“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的民谣。第二年,孙晧又将都城迁回至建业,但武昌鱼的名称却流传开来。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诗词中有“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从此武昌鱼享誉全国,家喻户晓。武昌鱼的原产地即是在鄂州梁子湖。

真实三国三顾茅庐(趣谈三国武昌)(3)

  梁子湖在鄂州市城区西边45公里处,湖域面积有3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280平方公里,为湖北省第二大淡水湖。湖中心有一小岛,名梁子岛,面积3平方公里,小镇居民多为渔民,民风淳朴。岛上绿树成荫,渔火炊烟,犹如世外桃源。梁子湖水系与长江相通。相传赤壁之战前,关羽率军驻樊口时,曾在梁子湖训练过水军。现岛上与关羽相关的地名有“磨刀矶”、“下马石”,传说是当年关羽磨刀下马的地方。随着旅游的发展,岛上修起了度假村,高尔夫球场,梁子湖已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二千年前,鄂县因武而“昌”,成为吴国首都,今天,吴国故都留下的丰富三国文化资源,成为取之不竭的宝藏,激励现代鄂州人奋发图强,建设一个全面繁荣昌盛的新鄂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