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黄Shiraiabambusicola P.Henn.

来源

竹黄,中药名。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ShiraiabambusicolaP.Henn.的子座及孢子。

中华本草溪黄草(每日一本草竹黄)(1)

相关名

淡竹黄、竹三七、血三七、竹参、赤团子、竹赤团子、竹赤斑菌、淡菊花、天竹花、淡竹花、竹花、竹茧。

产地

生于箣竹属、刚竹属的竹竿上,多生长在将衰败或已衰败的竹林中。分布于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采收加工

清明前后采下,晒干。

中华本草溪黄草(每日一本草竹黄)(2)

饮片炮制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子座瘤状,略呈椭圆形或纺锤形,长1-4cm,直径1-2cm。背部隆起,有不规则的横沟,基部凹陷,常有竹的残留枝竿。表面粉红色,有细密纹理及针尖大小的灰色斑点。质疏松,易折断。横断面略呈扇形,外层粉红色,内层及基部色浅,可见竹的枝竿断面。气特异,味淡。

饮片性状

为不规则多角形的块状或片状物,表面乳白色、灰白色或蓝色相杂。质轻,松脆,易破碎。断面光亮,稍显粉性,触之有滑感,味甘而凉,舔之粘舌。

性味归经

味淡,性平。归肺、肝经。

功效

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

中华本草溪黄草(每日一本草竹黄)(3)

主治病症

用于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酒浸敷。

使用注意

《全国中草药汇编》:“孕妇及高血压患者禁服,服药期间忌食萝卜、酸辣。”

中华本草溪黄草(每日一本草竹黄)(4)

相关配伍

1、治咳嗽多痰型气管炎:竹黄30g,加蜂蜜60g,浸于500g50度白酒内,24小时后即可服用。每日早晚各服9g。

2、治虚寒胃疼:竹黄(饮片)50g,浸于500g50°白酒内,24小时后即可服用。每次9g,日服3次。

3、治体表局部疼痛及风寒疼痛: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涂擦痛处,至皮肤发热为度(配合口服竹黄酒),每日数次。

4、治寒火牙痛:咬住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一般在1分钟之内疼痛消失。(1-5方出自刘波《中国药用真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