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清朝入关的第一个皇帝顺治,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但说起为情出家,儿子是康熙的那个皇帝,可能很多人就知道了。

很多野史上说顺治帝是因为心爱的董鄂妃-董小宛去世,才万念俱灰,放弃万里江山,出家为僧的。顺治与董小宛的故事还被拍成了影视剧。那历史上董小宛和顺治帝的故事是真的吗?虽然顺治的爱情故事很凄美,但现实是,与董小宛没有半毛钱关系。

董小宛与秦淮美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1)

董小宛 剧照

有人说董小宛当年被降清的大明将领洪承畴送入清宫,以博取顺治帝欢心。但实际上董小宛去世时28岁,顺治才14岁,年龄上就不相符。此外,小宛崇尚气节,誓死不肯降清。而且性情淡薄,厌恶奢侈。何况满汉不通婚,小宛没有半分入清宫的可能。

近世编撰的《辞海》中明白地写道:"董小宛(1624-1651年),明末秦淮名妓,名白,后为冒襄(辟疆)妾。清兵南下时,辗转于离乱之间达九年,后因劳累过度而死。辟疆曾著《影梅庵忆语》,追忆他们的生活。有人说她为清顺治帝宠妃,系由附会董鄂妃而来。"

董鄂妃:大清武将鄂硕之女。18岁入宫(而小宛19岁嫁辟疆)。董鄂妃生得美慧异常,且端静温柔,宠冠后宫。顺治十三年8月册为贤妃,12月进为贵妃。顺治与她形影不离,赋诗作画,研究佛法。顺治十七年董鄂妃的儿子不满百日夭折。她悲伤过度,不久也得病死去。顺治帝追封她为端敬皇后,罢朝五日,治丧礼仪碑极隆重。由此可看出,顺治帝钟爱的是董鄂妃也并非董小宛。董小宛与董鄂妃是两个人。董小宛与清宫一点瓜葛也没有。

董小宛与秦淮美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2)

董小宛虽然与顺治帝没有关系,但她与明末复社才子冒辟疆却有一段让人倍感纠结的关系。

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字小宛,号青莲,出生于苏州城内"董家绣庄",本来家境殷实,且母亲也颇具才气,教导得董小宛崇明伶俐,诗文书画、针线女红样样出类拔萃。

但可惜天有不测风云,董白十三岁那年,父亲不幸染病去世,没过两年,家里的绣庄又被伙计诓骗,不仅破产,还欠下巨债,母亲也因气一病不起,生活的重担猛地压到了十五岁的董白身上。从小孤高自傲的董白,那里肯低三下四地向人借贷。一急之下使出下策,答应了别人的引荐,来到南京秦淮河畔的画舫中卖艺,改名小宛。

董小宛颇具才艺,且性格孤高傲气,气质超尘脱俗,很快就在秦淮声名鹊起。但她抱定卖艺不卖身的初衷,加上清高的性格,难免得罪一些庸俗的客人,却赢得了一些文人学士的欣赏。他的名声,引来了复社才子冒辟疆的注意。

董小宛与秦淮美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3)

这里解释一下"复社":明末以江南士大夫为核心的政治、文学团体。崇祯二年在苏州尹山成立。领袖人物为张溥、张采,时人称为"娄东二张"。崇祯年间,朝政腐败,社会矛盾趋于激烈,一些江南士人以东林党后继为己任,组织社团,主张改良。二张等合并江南几十个社团,成立复社,其成员多是青年士子,先后共计2000多人,声势遍及海内。他们大都怀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复社成员后来或被魏忠贤余党迫害致死,或抗清殉难,或入仕清朝,或削发为僧。顺治九年(1652年)为清政府所取缔。

了解了复社,大概也就能给我们的男主冒辟疆勾勒出一个大概的形象了,一个有点热血的青年才俊。才子佳人,好像是偶像剧的节奏。但生活不是偶像剧,冒辟疆,虽有才气,但对董小宛更多的是一种好奇。尤其是听复社友人对董小宛称赞不绝,就更是勾起了他见董小宛的愿望。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冒辟疆几次登门拜访,不是赶上董小宛陪客出游,就是董小宛不在家。从南京到苏州,在他没抱有多大希望地来到半塘时,却终于得以与她相见。

半个时辰的交谈,与冒辟疆而言,终于了了自己的心愿,而与董小宛而言,却是对冒辟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正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董小宛的性格,让他痛恨清军,也厌恶明朝奸佞之徒,所以,对复社的人士,自然有一种崇敬。加上冒辟疆负有才名,又是谦谦君子,令董小宛对冒辟疆印象极佳。

董小宛与秦淮美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4)

崇祯十五年春,小宛母亲去世,自己又受田弘遇抢夺佳丽的惊吓,患了重病,闭门不出。多亏当时的冒辟疆为她请医问药,才救了奄奄一息的董小宛,此后,董小宛就对冒辟疆情根深种,主动提出要嫁给冒辟疆。但这时冒辟疆却含糊其辞了,以要参加南京乡试为借口,说等乡试结束再来苏州为她赎身。

其实,此时,冒辟疆更为记挂的是被田弘遇抢走的陈圆圆(就是那个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陈圆圆)。冒辟疆与陈圆圆原本在崇祯十四年秋已有婚约,此后冒辟疆因家事牵累,未能及时赴圆圆之约。其间圆圆也曾屡次寄书冒辟疆,促其践约,冒辟疆皆来不及回复。等到崇祯十五年仲春,冒辟疆至苏州与陈圆圆相会时,陈圆圆已于十日前被田弘遇劫掠入京。田弘遇是田贵妃之父,劫掠陈圆圆,是想将其献给崇祯皇帝,冒辟疆无计可施。

董小宛与秦淮美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5)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董小宛因母亲去世和田弘遇劫掠佳丽,吓得一病不起,幸好冒辟疆出手相助。这两人此时一个丧母,一个失妻,董小宛很能理解冒辟疆,也感念他的相助,遂提出以身相许。可以说董小宛在这段感情里是更主动,更付出的,这也是此后他们的相处模式。

虽然冒辟疆心里最爱的还是陈圆圆,但估计一方面自己没能力救出陈圆圆,一方面也被董小宛感动了。最终还是替董小宛赎身,迎娶她为妾室。

小宛嫁入冒家,与冒家上下相处极其和谐。甚至获得了冒辟疆母亲和妻子的一致认同,可见董小宛的贤惠,明朝灭亡、清军入关,冒家险遭涂毒,家产丢得一干二净。举家一路南逃。

战乱过后,冒家辗转回到劫后的家园,缺米少柴,日子过得十分艰难,多亏董小宛精打细算,才勉强维持着全家的生活。就在这节骨眼上,冒辟疆却病倒了,为照顾他,董小宛把一张破草席摊在床榻边作为自己的卧床,衣不解带地照顾他,经过五个多月的折腾,冒辟疆的病情终于好转,而董小宛已是骨瘦如柴,仿佛也曾大病了一场。

日子刚刚安稳不久,冒辟疆又病了两次:一次是胃病下血,水米不进,董小宛在酷暑中熬药煎汤,紧伴枕边伺候了六十个昼夜

第二次是背上生疽,疼痛难忍,不能仰卧,董小宛就夜夜抱着丈夫,让他靠在自己身上安寝,自己则坐着睡了整整一百天

董小宛与秦淮美人(秦淮八大名妓之一)(6)

艰难的生活,饮食难饱,劳心劳力地操持着全家事务,董小宛的身体已是疲惫虚弱不堪,又加上接连三次衣不解带的照料生病的丈夫,董小宛的身心都被耗尽了。冒辟疆病愈,她却病倒了。

由于体质已极度亏虚,冒家多方请来名医诊治,终难凑效。顺治八年正月,在冒家做了九年贤妾良妇的董小宛终于闭上了疲惫的眼睛,在冒家的一片哀哭声中,她走得很安详。

冒辟疆为纪念董小宛,写了一部回忆两人生活的《影梅庵忆语》,可透过《影梅庵忆语》,两人之间的感情,总给人一种惆怅之感,在这段感情中,似乎一直是董小宛在包容,付出,而冒辟疆一直是居高临下地看着董小宛。在董小宛最后的日子里,冒辟疆是否真的放下了陈圆圆,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在董小宛的心里,冒辟疆可能更多的是她为自己编织的一个爱情之梦的载体,她爱的,是她心目中美化出来的冒辟疆,是才华横溢,为名请命的君子;是不畏权贵,痴心正直的学士。如果说,冒辟疆对董小宛最大的安慰是什么,那就是他在董小宛的影响下,终其一生,没有降清,没有如钱谦益、洪承畴、吴三桂、阮大铖之流与清廷合作。

董小宛虽是弱女子,但她对东林党人,对复社的同情、推崇。对清军南下血腥屠杀的痛恨,无不表现出她高贵的民族气节,这也是她最为后人推崇的原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