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冬季,气候突变,气温骤降,感冒增多。寒冷的天气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内分泌机能失调,引起免疫反应异常,导致人体抵抗能力下降,诱发许多疾病[1]。提高免疫力是冬季常见的话题。

什么是“免疫”?

免疫,顾名思义是“免除瘟疫”。人体免疫系统是人体攘外安内的主力军,抵抗病菌对人体的侵袭和危害,还能够排除异己,维护机体组织器官功能的稳定。

人体内有两种形式的免疫——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体内抗体对特定的入侵者(如病原体或状况)产生特异性免疫,包括遍布全身的白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等)和捕获特定病菌的抗体(Ig G、Ig A、Ig M、Ig D、Ig E)。它们识别侵入机体的物质并做出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是指机体抗体之外的一些因子,如物理屏障、体温、生化屏障、物种与遗传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的保护是没有选择性的,即非特异性的免疫。

两种形式的免疫构成了身体精密而完整的免疫系统。免疫功能低下是发生某些疾病的根本原因,提高机体免疫力是防病治病的强有力措施。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了原料,是维持免疫系统稳定和正常功能的基础[3]。

阐述人体营养与免疫的关系 营养是免疫的物质基础(1)

营养君

参考文献

[1] 刘会文 2002 现代饮食营养指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 英 詹尼弗·米克;帕特里克·霍尔福德 2008 免疫不生病的科学 南海出版社

[3] 中国营养学会 2013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科学出版社

审核:陈超刚 中国营养学会科普专家团队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