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说”谎言:《三国志》作者陈寿没有明确记载躬耕地是造成南阳襄阳争论的原因。
《三国志》全文引用《出师表》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引《出师表》
《三国志》全文引用《出师表》,这说明陈寿是知道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另外陈寿没有质疑和否定“南阳”,这说明“南阳”在当时(西晋)是没有任何歧义的,也就是“今河南南阳一带”,“南阳”是不会翻过义阳郡、襄阳郡,管辖所谓的“古隆中”的。
陈寿知道“南阳”在哪里
灵帝崩,卓擅朝政,横恣京城。诸州郡并兴义兵,欲以讨卓。坚亦举兵。荆州刺史王叡素遇坚无礼,坚过杀之。比至南阳,众数万人。南阳太守张咨闻军至,晏然自若。坚以牛酒礼咨,咨明日亦答诣坚。酒酣,长沙主簿入白坚:“前移南阳,而道路不治,军资不具,请收主簿推问意故——《三国志·吴书·孙破虏讨逆传》
陈寿在多次提到“南阳”,如上面引文提到“比至南阳”“前移南阳”,这里的两个“南阳”都是指南阳郡治(宛)的。
陈寿注释躬耕地“南阳”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陈寿不仅知道躬耕地在哪里,还用“玄卒,亮躬耕陇亩(地形)”和“躬耕于野(地貌)”注释和呼应“躬耕于南阳”,同时我们还知道,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时,好友只有徐庶和崔州平,根本没有所谓的“襄阳人脉”。
陈寿知道三顾茅庐的原因和过程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陈寿很清楚三顾茅庐的,他说徐庶在新野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而不是习凿齿《襄阳记》记载的司马徽在襄阳推荐诸葛亮。结果就是大家熟悉额“草庐策略”。
陈寿认为诸葛亮和襄阳关系不大
《三国志·诸葛亮传》全文没有“襄阳”,更没有所谓的“襄阳人脉”,只有“避难荆州”和“躬耕于南阳”,这可以说是解决南阳襄阳诸葛亮之争的一种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