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1)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2)

“怂”字是典型的陕西方言,用途极为广泛,它不同于北京人常说的“怂”字,北京的“怂”字大致表达:害怕、畏惧、胆小、退缩的意思。而陕西“怂”字不完全是这个意思,若准确解释这个“怂”字,本人还真没那个水平,只能举例说明,“怂”字可单用,也可组词,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字眼,陕西人都能理解这个“怂”字及其词组,也能恰当地使用“怂”字,例如“怂势子”,意为:气质、形象、德行不好,令人厌恶,常用于:表示不屑、吵架、看不惯、打架前奏、打情骂俏、表示亲热、哥们久违见面时。“怂人”:不够意思、假正经、自私自利、小人得志等等意思,常用于哥们伙计相互开玩笑,责怪、埋怨、逗乐。比如说,看到伙计朋喝酒晒圈,就会譲道:看你那“怂人”,只顾自己喝美了……,若要遇到“衣锦还乡”摆点谱的人,就会上前挖苦道:怂人!扎啥势呢?不认得哥咧……,郭达就像这号“怂人”。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3)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4)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5)

言归正传说郭达,说达达“怂人”绝无贬义,完全是出于喜欢,视为朋友,从哥们、乡党、伙计、同学的角度,“嚷哈”这“怂人”,说着说着,又一个“秦词”冒了出来,一个“只可意会,不易言传”的方言词“嚷”(音rang)溜出,“rang”字有“逗”、“耍”的意思,“嚷哈”即“逗一下”的意思。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6)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7)

郭达山西人(陕西怂人)(8)

西安这座千年古都、丝绸圣城,沉淀、融合了和多元的民族人脉和文化,在这片土地上,像郭达这样“洋霍”、 帅气的小伙、汉子随处可见,大眼窝、双眼皮、鹰钩鼻、脸腮胡、白娃娃、大高个、卷卷毛、,一看就是从西域骆驼背上(盛唐时的悍马座驾),下来的吐司、款爷后裔。其实郭达名字就很“陕西”,达字不仅仅是达到、达成的意思,在陕西达达是“爸爸”、“叔叔”的意思,与新疆维族、哈族的叫法一样,所以达达是一个音译词,陕西口音da字是二声的“达”字,而不是四声的“大”字,所以外阜人称呼什么“大大”,完全谬误,正确的应该是“达达”。陕西方言沿袭了不少西域胡语,又被传至东瀛日本,例如:”是不是?”, 陕西话“dei si di?”,日语“dei si ni?”。日语很多地方用类似陕西话的“dei si ”,例如:这是什么?“嗖累娃南dei si 嘎?”

话扯远了,郭达不仅聪明帅气,还“赖不叽叽”的挺可爱,爱“扎个势”摆个谱。记得八零年前后,在西安文艺路,陕歌大门的坡道上,围了一堆人在看热闹,我也挤了进去,只见圈里一对青年男女正在在吵架,旁边撑着一辆破二八自行车,大概是被女的堵在那不让走,像是恋爱不成,男的要分手,那个男的上身穿一件破旧的白色老头衫,下穿一条“军大裆”(绿色军裤),两个裤腿挽得挺高,典型的“闲人”势,一头乌黑的“丝丝毛”(卷发),长得挺帅,可“软面条”没什么气质,这就是郭达,第一次见到他,当时并不知道他叫郭达,为什么印象这么深呢,因为他的表现实在太滑稽可笑了,郭达无奈地一会儿站起来一会“陕西蹲”, 似乎理亏,就是不搭理那女的,任由人家数落,只是愁眉苦脸地举起双手,做出投降势,对着围观群众哀求道:同志们!散会了!别看了!猴要睡了!你们也赶紧回家吃馍就黄瓜搂着老婆睡去吧!有的小孩说“俺没老婆”,那就赶紧回家找你妈喝奶去!有啥看地吗?没见过两口子练功吊嗓子?那女的赶紧喊道:谁跟你两口子,你没看看你那“怂人”贼势子!惹得大家哄堂大笑。

时隔五年,《产房》后的郭达已经小有名气,有一次我正在西安话剧院侧面的快餐店里吃饭(类似肯德基的洋快餐),见郭达和话剧院梁丽走了进来,刚好坐在我对面,俩人有说有笑,我出于好奇又有些惊喜,突然想起这不就是几年前在陕歌门前吵架的那“货”吗!他是郭达!他意识到我在看他,就玩笑地对着我说:碎葫芦(小孩昵称)看你面熟,你是哪地?我说“俺屋是陕歌地”,他说怪不得看着你面熟呢,你认得额不?我故意说:你前几年还在俺院子门口跟你媳妇吵架了吗!他一听再不理我了,只顾跟梁丽谝去了。

就这么两次难忘的偶遇,更多的是在银屏上欣赏郭达的小品,总体感觉戏里戏外本色出演,很真实、很接地气,生活中应该就是个挺逗的主,是个开朗快乐的人,是个挺好玩、挺有意思,很随和的人,他身上“贴满了”陕西符号:“闲人”、“怂人”、“胡人”、“能怂”、“伙计”,希望 “老闲人”常回来看看乡党们,不要像张艺谋那“怂人”一去不回头,这是生你养你的家乡,股子里长满了稻穗和头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