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美好幸福,祈望吉利平安的吉祥意识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意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吉祥观念在民间艺术中形成了最有代表性的福、禄、寿、喜四种吉祥文化,其中尤以前三者为甚,它是古代人对生活和理想的追求,形象地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面貌、审美趣味、美学观念以及风俗习惯。福禄寿喜观念的形成以及表现福禄寿喜艺术的形式皆来源于中国民众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种要求广泛而深刻地渗透到中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从而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喜庆文化样式。
福、禄、寿三星产生较早,早在先秦、汉即被比附为天上星宿。福星又称岁星,即九大行星之木星,职司“五福”,具体内容诸书记载不一,涵盖了长寿、富贵、平安、吉祥、子孙众多等世俗福祉;禄星为文昌星之第六星,专司人间之仕宦禄命;寿星为二十八星宿之东方七宿的角,位列该星宿之首故名“寿”。此“三星”本为星辰崇拜之产物,后为道教所人神化,形成一种有机群体走入民间信仰,成为最受欢迎的俗神。喜神即吉神,出现时间相对较晚,是为满足人们趋吉避凶、追求喜乐的心理需求而产生的,是四神中唯一出自于民俗的神仙。
论“禄”
“禄”古时指官吏的俸禄、俸给,这在古时众多的书法作品中得到明证。“禄”字往往是官职名称的组成部分。功名利禄,既是从仕的必然所得,也是人们考取功名的追求。《说文》中说:“禄,福也。”禄字也可解释为“福”,如同“五福”中的富,富贵殷实。古时,官吏的俸禄称为“禄米”,官职称为“禄位”,在中国古代,官位越高俸禄越丰厚,有厚禄就意味着生活富裕有保障,故而有高官厚禄的说法。以禄为吉祥内容的图案如鲤鱼跃龙门、五子登科等,这些图案表达了古时人们希望改变自己命运过上富裕生活的期盼。
在民间美术中,表现“禄”这一吉祥观念的题材十分丰富,它反映了民间百姓生命意识的另一方面,即在获得吉祥、幸福、美满生活的同时还渴望丰厚的财富,锦衣玉食的生活是百姓生命理想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古代中国,劳动百姓拼命劳作希望能够衣食无忧,他们梦想能过上富足美满的生活,这种梦想使他们对钱财和富贵的渴望达到了无以附加的程度,因为对财富的渴求是他们现实生活中重要的人生理想之一,所以人们将对发财生钱的想象力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民间美术作品中的“堆金积玉”“聚宝盆”和“摇钱树”等纹样体现的是关于“福”“禄”的吉祥观念,是民间百姓的一种美好愿望,而绝非对现实生活的描绘。我们在这些民间美术中所看到的是劳动人民的欢乐与达观,天真与自信,这是一种纯粹精神上的心理满足。
议“寿”
“寿”者,久也。古代的文辞中,常常把“寿眉”两字连缀于一起,应该是得义于古稀老人面目上之长眉。正如《说文》中曰:“幽风小雅,此言眉寿。”“寿”代表长寿,即追求生命的无限,长生不老。“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词句是古时人们心理的最佳反映。以长寿为幸福的观念在商代就有记载。《尚书·洪范》中云:“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早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古人的五福六祸中以寿为先。古时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局限性,人们的生存条件较差,因而生命短暂,所以无论是黄老之学的兴起,还是固气炼丹的荣衰,千百年来,世人用各自不同的方式尝试延续生命或羽化成仙,都表现了人们希望长生不老、青春永驻的美好愿望。在搜集“寿”字的过程中发现历朝历代各种书体的“寿”字数量,远远超过其他文字,尤其是在朝代更迭、战乱往复之时,“寿”字的大量出现,更体现了人民大众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生命的热爱。这种对生命的追求,不仅体现在文字上,更大量出现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和其他民俗作品之中。
从古时的西王母到后来的麻姑,从千年前龟蛇到现在的仙鹤与果桃,“寿”的含义不断被延伸和美化,但无论“寿”字的表现形式和有关的思想如何变化,只有一点从未改变,那就是“仁者长寿”“善者长寿”的观念。热爱他人、热爱生命,这或许才是“寿”字的真正意义,这也是华夏文明经久不衰的动力。
“寿”为“五福”之首(五福为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足以看出延年长寿在中国人的生命观中的地位与意义。
在民间美术中表现延年益寿主题的题材有“鹿鹤同春”“五蝠捧寿”“麻姑献寿”“八仙祝寿”等等,这些题材在内容上多是一些神话传说、吉祥动、植物、吉利器皿和文字等的相互组合,在表现形式上利用联想、象征喻意、谐音转意等手法来传达庶民百姓对生命无限延续的理想与愿望。“寿星”又称“南极老人星”,主司人间百姓寿命之长短。据《史记》记载,秦朝就建有“寿星祠”来奉祀南极老人星,“老人见,则天下理安”。我们现在无论是在民间年画、剪纸、刺绣,还是在祠庙里的塑像上见到的寿星都是笑态可掬、鹤发童颜,一手举着寿桃,一手拄着长拐杖的老翁。与“寿星”为伴的是鹿与鹤。鹿不仅是生命的象征而且是长寿的象征,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写道:“鹿寿千岁,满五百岁则其色白。”鹤为报春的“候鸟”,春分来,秋分去。它同鹿一样,在民间文化中也象征长寿,《淮南子·说林训》:“鹤寿千岁,以极其游。”把鹤当做长寿的仙禽,称其为“仙鹤”。由此,寿星与神鹿和仙鹤一起构成了《鹿鹤同春》的吉祥图画。
俗谚道:“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人们希望自己能活至上寿,上上寿,以图长生不老,于是便有了成“仙”的愿望。仙是人而不同于人,属神而非同于神。仙不同于人,因为他脱离了生老病死之苦;不同于神,因为他享有无穷的快乐,又不必承担神所担负的职守,自由自在、无羁无绊。因此,成“仙”就成为人们渴望摆脱世间的烦恼,追求长生不死,自由享乐的长寿目标。
在民间美术中借助于动、植物的谐音或其本身特性来喻意、象征长寿观念的还有猫、蝶、龟等,因猫蝶与耄耋谐音,八九十岁为之“耄”,七八十岁称之“耋”,“耄耋之年”即为长寿之意。所以,民间艺人常把猫、蝴蝶同牡丹画在一起,意为“耄耋富贵”以表达对人长寿富贵的祝愿。
龟在民间文化中与麟、凤、龙合称为“四灵”,被视为神灵、长寿的神物,《史记·龟策列传》曰:“龟千岁乃满二寸……”“江傍家人常畜龟饮食之,以为能导引致气,有益于助衰养老”。因龟之神灵、长寿、益身,虽其貌不雅,也成为延年益寿的象征,龟背纹常在民间吉祥图案纹样中出现。
谈“喜”
“喜”者,乐也。古为五声八音之总名。西周时期铸的“井叔钟”铭文中,“喜”与“乐”连缀于一处。正如《说文》中曰:“古音之喜乐无二字,亦无二音。”
秦在统一六国的同时,还统一了文字,汉代给予了巩固和发扬,使我们今天看到了两个“口”快乐的“喜”字,古人还创造性地开创了双喜字,把四个“口”组成一字,用来表达欢喜心境。古人说人生有四喜,即“久旱逢甘露,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喜”字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很广,如女人怀孕称“有喜”,生孩子称“添喜”,此外还有“红白喜事”的说法,办丧事为白喜事,办喜事为红喜事。逢年过节是喜庆的日子,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也是喜事。对于这些关于“喜”的说法,可以说是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理解、希望和祝福,是对美满生活愉悦情感的流露。
民俗文化是在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礼仪、信仰、风尚、娱乐等民间风俗习惯的总和,是经社会约定俗成并流行、传承的民间文化模式,是一种文化的积淀。民俗不仅是一种民间自我传承的文化事象,还是一个民族自由表达情感、展现独特精神风貌和世界观的一种行为方式。
民间美术作为物质化了的精神产品,是劳动人民审美理想的外化。民间美术不仅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审美享受,而且在百姓的现实生活中具有功能上的实用性。庶民百姓和民间艺人在创作民间美术的过程中,对作品寄予了美好的愿望并赋予了真挚的情感。根据对大量的民俗资料和民间美术各种品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美好人生的期盼和赞美是中国民间美术的永恒主题,也是民间美术观念的基本内涵。关于生命的含义非常丰富,包括理想、信仰、情感和行为等各个方面,表现在民间美术作品中,它带有明显的功利色彩,反映出庶民百姓对生命、生活、人的存在、人生的意义与价值的真实态度。
我们可以将中国民间美术的吉祥观念概括为四种类型,即:其一,“福”——驱邪纳福、吉祥平安、富贵美满。其二,“禄”——功名利禄、招财进宝、连年有余。其三,“寿”——祈子延寿、瓜瓞绵绵、鹿鹤同春。其四,“喜”——欢天喜地、龙凤呈祥、莲生贵子。这四种类型的划分只能是相对的,因为吉祥观念这一主题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所以各种类型之间的含义会因时间、地域、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具有包容性和适应性。各种类型样式的主题内涵也是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借的,如:“福”类型的纹样里包含着“禄”“寿”“喜”,前者通过后三者来具体体现“福”的观念。总而言之,福、禄、寿、喜的共同内涵都是表达中国百姓对无限生命的祈求与希望,它们是中国人生命观的真实写照。
“福禄寿”三神怀抱童子或童子相随其中的民间年画中有“子”即儿童形象的参与,这便是“喜”观念在“福、禄、寿”中的渗透。福、禄、寿、喜是相互指代的吉祥观念和相互包融的吉祥形象,童子形象即“子”的意义与“喜”的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得子既是人生大喜也是人生大福,它既是新生命的开始,也是子孙后代生命的延续(寿),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子同时也是官位、财产的继承者(禄)。我们会从“福、禄、寿、喜”的变化与统一中发现在中国民间艺术众多的吉祥题材中反复表达的都是中国人对人生理想的极度渴望,世代赞颂的都是企盼子孙万代永世昌盛的生命之歌。
“喜”在中国民间艺术中表现的不仅仅是久早逢甘露之喜,他乡遇故知之喜,金榜题名之喜,更重要的是表现洞房花烛之喜。中国人传统之“喜”是以情恋、婚嫁、交合与生育等生命繁衍为主要内容,以祈子求生求福为主要目的的百年合好、幸福祥瑞、多子多福和五世同昌之喜。大量的民间美术纹样不厌其烦地表现了这一生命主题,如《鱼戏莲》《凤凰戏牡丹》《鸳鸯卧莲》《龙凤呈祥》《欢天喜地》《伏羲女娲》《麒麟送子》《蝴蝶扑金菊》《榴开百子》《莲生贵子》《蝴蝶引子》《葫芦生子》等。我们常常会在民间美术作品中看到成偶数对应关系的造型纹样,如“鱼戏莲”“蛇盘兔”“蝴蝶扑金瓜”“凤凰戏牡丹”等,它们是民间艺人运用象征、联想、通感、喻意的手法对阴阳相合、生命相生的理念反映与形象创造:鱼为阳喻男,莲为阴喻女,鱼莲相戏,象征男女之爱;蛇为阳喻男,兔为阴喻女,民谚道:“蛇盘兔,年年富”,意味着男属蛇与女属兔相婚配必定吉祥富贵。此外,以阴阳对应形象,用隐喻的手法表现男女交合的题材还有“狮子(阳)滚绣球(阴)”“猴子(阳)吃桃(阴)”“鸡(阳)戏蟾(阴)”“刘海(阳)戏金蟾(阴)”“鸳鸯(阳)绕莲(阴)”“蝴蝶(阳)扑金瓜(阴)”等等。
如果想看更多劲爆历史内幕,获得当下最火热的历史趣事,请在微信搜索 jlws19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