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口区东长治路505号,88岁的雷士德工学院主楼经过修缮后焕然一新,再现往日风采。

雷士德工学院1934年建成,建筑雄伟气派又不失优雅,兼具英国哥特复兴风格和装饰艺术派风格。远看像一艘巨轮,俯瞰像一架展开双翼的飞机,而凑近看,建筑立面以天平、角尺、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作为装饰,独具匠心。2022年初迎来保护修缮。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1)

目前,雷士德工学院修缮项目基本完成。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摄

北外滩集团雷士德项目负责人介绍,雷士德工学院修缮项目基本完成,现已进入调试验收阶段。本次修缮面积有7800余平方米,主要是针对雷士德主楼进行保护性修缮,包括结构加固、机电管线更新和补充、室内精装修、室外增添照明和周边绿化提升。

88岁老建筑焕新

11月3日,澎湃新闻记者走进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探访这座焕发新生的历史建筑。

1926年,侨居上海的英国建筑工程师亨利·雷士德(Henry Lester)留下一份遗嘱,将毕生积蓄赠予上海。遗嘱中,除了将现金捐赠给上海各慈善团体、医院、学校,他还要求用这笔遗产在上海建立一所专业的工程技术院校,这就是如今的雷士德工学院旧址。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2)

一楼礼堂

1934年,雷士德工学院落成启用,开设建筑、土木工程、机械电器工程等专业,是近代上海著名的工科类院校,培养了众多杰出人才。历经岁月洗礼,1955年这里成为上海海员医院。1994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如今,经过大半年的修缮,雷士德工学院主楼又恢复了昔日容颜。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3)

一楼大厅门上的装饰

走进一楼大厅,门上的装饰铜件刻有书籍、圆规、烧杯等工学院元素,和外立面石雕的图案相呼应。施工单位上海建工一建项目现场负责人虞林兵介绍,其实原件早已丢失,修缮团队特地从上海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原件一比一复刻而来。

一楼礼堂风格独特,房顶是泥幔顶,起伏弯折,两侧窗户也是类似效果,线条感强烈。窗户上花纹繁复精巧,“我们进场之后先把窗户校正,让它们开启灵活,再打磨除锈、上防锈漆,最后把墨绿色的漆涂上去。”虞林兵介绍,一楼礼堂的地坪、舞台、条木地板、木门、钢窗等均为历史原物或历史样式,不过修缮团队将消防系统、空调系统藏在了吊顶里。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4)

阶梯教室内可上下活动的黑板,为1930年代原物。

这座四层小楼里,处处保留着近百年前雷士德工学院的痕迹。二楼阶梯教室保留的室内黑板为上下提拉活动黑板,装有5个滑轮,为1930年代原物,在近代教育建筑中保存至今者较少。除了简单补漆、调整滑轮,修缮过程中没有太多改动。黑板玻璃上的裂纹隐隐可见,“我们当时讨论过要不要更换它,最后决定尽量保留原样,有点缺损也是历史的痕迹。这块玻璃和当年学院上课用的还是同一块玻璃。”北外滩集团雷士德项目负责人说。

而二楼原雷士德校长李赉博(Bertram Lillie)的办公室,装饰简朴,与历史照片对照,原大理石壁炉套、条木地板、外窗等为历史原物,保存基本完好。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5)

原绘图教室,摇柄连杆控制天窗的开关。

走到三楼的原绘图教室,锯齿天窗设计让教室通透明亮。仔细观察,这些天窗朝向东北方向,通过漫反射获得天光,可以保障室内采光均匀、稳定,恰好有利于绘图使用。探访中,项目负责人讲述了一个当年的巧妙设计,“夏天比较热,有工人想把窗户打开,但是怎么开呢?后来说有个摇柄,这些天窗通过摇柄连杆控制。”

在绘图教室的墙面施工中,修缮团队剥离了原本的粉刷层,发现该墙面是木纹水泥墙面,非常独特,因而不再做处理,将1930年代的清水混凝土墙面直接呈现,也展示了当年的建筑工艺和使用材料。

穿过狭窄的螺旋楼梯,到达穹顶,北外滩的风光尽入眼帘。穹顶的水刷石外立面隐隐有些修补痕迹,负责人介绍,这里原来有很多开裂和渗漏,修缮团队进行了加固和防渗漏修复,确保立面未来能够较长时间地完好保存。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6)

雷士德工学院穹顶

修旧如旧,保留历史痕迹

虞林兵介绍,历史建筑修缮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是一般修缮,寻找类似材料进行更换;第二种是原位修缮,不进行大面积替换,只能哪里损坏修哪里,干预最小化;第三种是现状维护,主要针对一些有很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文物,即便有损坏也保留原样,只采取措施提高耐久性。雷士德工学院主要采用第二种,整体不翻新,局部损坏的地方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材料进行修补。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7)

走廊的釉面砖

北外滩集团雷士德项目负责人也表示,此次修缮中,“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使用老物件,除非极特殊的情况有老物件破损了,实在没有办法再用了,我们才进行仿制。其他东西基本能用就用,玻璃、门框、五金件不碎不坏都能用。”

为了原汁原味地保留历史,用于修复的新物件很讲究。釉面砖、墙面石材和一些门框、窗框都需要现场制作小样,经专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确认之后才能采用。而不同区域的釉面砖,砖色效果不一样,需要开窑去现场定制。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8)

沿墙的白色地柜机里藏着管线

修复手艺也决定着修缮效果,因此团队选派不少有经验的老师傅参与修缮,慢工出细活,“砖块一点点敲,不然会出现裂纹;刷漆也要一笔一笔,不然油漆厚度不一……”

修缮后的雷士德工学院将打造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因此除了修旧如旧,建筑也适应现代使用。漫步四层小楼,空间敞亮,各个房间内几乎看不见多余的管道电线,相当一部分藏入了靠墙的白色地柜机,还有些巧妙融于装饰物件中,比如门厅的壁炉实际是回风系统。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9)

雷士德工学院的公共绿地

修旧如旧,即便是不再使用的功能,修缮团队仍然保留了一扇“窗口”让它们被看见。一楼走廊有块不起眼的玻璃,画着设计图纸和短短几句文字介绍,背后其实是一个烟道。“我们原以为这里是电梯,翻了1934年老图纸,才发现是烟道。原本地下一层是高温炉、燃料仓库,烟道使用耐火砖堆砌,斜着穿越各层,和其他房间烟道一起汇入塔楼中央主烟囱。”虞林兵说。

德雷塞尔大学设计学院 探访88岁雷士德工学院(10)

一楼走廊的玻璃,背后是烟道。

雷士德工学院外的公共绿地也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施工,占地面积约1603平方米,中央是弧形草坪,银杏树、广玉兰在这里屹立几十年,默默见证着雷士德工学院的过去、现在以及未来。

虹口区介绍,项目交付使用后,上海创意创新设计研究院将联手北外滩集团聚焦设计创新产业,并计划在11月底上演48小时创意活动“设计寰宇”第二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