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将不相轻

文人相轻古今中外(文人将不相轻)(1)

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选择性必修·单元研习任务:阅读·曹丕的《典论•论文》选段。其全文第一句就是“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古往今来,有文人相轻,鲜有武人相轻?因为,武人之间哪敢随便相轻。

古时,武人靠剑术说话,真刀真枪,性命攸关,谁都不敢用嘴说大话,哪敢轻视对方,关键时刻,狭路相逢勇者胜。因此,自古以来,武人相轻没有存在的空间,更没有相轻的时间。武人相轻的普遍现象就难以出现了。所以,历史上只有文人相轻的现象,武人只有相互作辑,相互尊重,否则总有一方,小命不保,开不得半点玩笑的。

而文人相轻,用的是嘴上功夫,往往就是所谓的舌战而已。偏偏就是嘴上不服你,轻视你,甚至诋毁你。如果遇到对方也是个文人,有素养的不去计较,随他去吧。有耐心的文人就怼一下,或者用自己的真学问“亮剑”。如果下次遇到亦文亦武的,或者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有可能被一“剑”封喉,即使小命可保,小伤或大伤就难免啦!

文人相轻,虽然古之亦然。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互联网联通全世界,文人到底文在什么地方,文人的文化成果,文人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软实力堪比硬实力,不比古时候武人的冷兵器差。过去,人们相互交往,大部分是在现实的场景通过语言交流,传播过程往往是单一的;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今的信息传播是多元的全面的交流场景。文人如果再相轻,试问:“轻”的论点是真命题还是伪命题?“轻”的论据充分不充分?是造谣中伤还是其他什么目的?这些都犹如晒在阳光下,一目了然,谁还敢随便去轻视他人?

随着现代文明向前发展,文人相轻,将逐步成为历史,文人相轻的现象将逐步被改写和消失。因为每个人的实力,在那里,你相轻也好,你否定也好,你蔑灭也好,那只能是你自说自话,自导自演,现代社会文明公众有的是“火眼金睛”。社会承认就行,每个人的实力不是专门要去证明给个别不怀好意的人去看的。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过去,对于一些文人相轻的不和谐现象,他们相轻也好,不相轻也罢。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他们的文章就在那里,谁也撼动不了,历久弥新。因此,还不如,做好自己的文章,而声名自传于世。为了自己,为了社会,就多花时间努力去做好更好的自己。如果,花心思在轻视甚至诋毁其他文人身上,损人不利己,只能是得不偿失。

你在看别的文人“风景”;别的文人也再看你的“风景”。

人人做到:首先,我要对你尊重;其次,你要值得尊重;再次,我们相互尊重;结果,我们收获融通。

这就是文人间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