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党的二十大报告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个特征,首要特征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历史上看,中国实现人口规模逾14亿的巨量级现代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现实上看,中国的现代化意味着全球现代化的中心将从欧美转移至亚洲。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揭示了并非只有西方的现代化才是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具有世界意义。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什么意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1)

作者:郑功成,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凝练出中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五个中国式特征,其首要特征即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对这一特征的完整理解至少有以下两个维度和两层意义。

历史维度

现代化是以工业化、城市化,及其带来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生深刻变化为重要表征的发达社会形态。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已历200多年,18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启现代化时的人口是千万量级的,20世纪之后美国领跑现代化时的人口是上亿量级的,而中国要建成的现代化国家是人口规模逾14亿的巨量级,因此是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最为波澜壮阔的现代化。

现实维度

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根据2022年的相关人口资料,中国人口(约14.1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约80亿)的18%,是美国的4.26倍、欧盟的3.16倍、俄罗斯的9.75倍、日本的11.21倍,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总和的1.5倍以上。如此巨大人口体量的国家进入现代化,将彻底改写世界现代化的版图,届时全球现代化的中心将不再是欧洲与北美,而是中国或以中国为主体构成的现代化亚洲、现代化东亚地区,这将是世界大格局发生巨变的必然趋势。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什么意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2)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意义

中国的现代化是造福全体人民的现代化,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在逾14亿的巨量级人口规模条件下,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己的不懈奋斗,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更在近10年间通过脱贫攻坚,使近亿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将区域性、整体性贫困现象送进历史,实现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性跃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能够让一个人口规模如此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整体迈向现代化,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转换成了国家治理的效能,进而转化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巨大发展成就。因此,人口规模巨大,加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既是中国制度优越性的最好例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最好例证。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什么意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3)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世界意义

如果是人口规模小的国家或地区,其现代化的示范意义不会很大,就像20世纪下半叶快速发展的亚洲“四小龙”;而人口规模大的国家现代化必定具有世界意义,如英国、德国、美国等的现代化,在世界上就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更高的示范作用。中国作为一个巨量级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通过艰辛探索、艰苦奋斗,最终走出的一条有别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实现飞跃式民生发展的成功实践,以及将要全面推进的走向共同富裕的国家现代化建设,揭示了并非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现代化才是人类通向现代化的唯一道路。中国事实上开辟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独立自主的国家和民族逐步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因此,中国式现代化对人类现代化贡献的是全新的制度文明,而能够在巨量级人口规模条件下实现整体进入现代化,无疑具有无与伦比的世界意义。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什么意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4)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需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人口规模巨大,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充满着艰巨性与复杂性,正如所指出的:“我们的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因此,面向未来还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并基于既定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排除艰难险阻。

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坚持好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握住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按照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沿着既定目标和战略部署稳步迈进,14亿多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就一定能够如期变成现实。

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什么意思(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5)

图片来源:中国日报

本文英文版标题为 "Nation's modernization both challenging and significant"

责编 | 宋平 栾瑞英

编辑 | 张钊

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国日报中国观察智库”直达往期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