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说说手机,就是我们须臾不能离开的移动通信工具mobile。

2003年贺岁档,冯小刚导演了一部电影《手机》,葛优、徐帆主演,我很喜欢。除了喜欢葛优的冷幽默,还有就是电影里面要表达的主题,智能化信息化给人的生活带来方便与不便。一晃,《手机》这部电影都过去超过20年了。

毛主席他老人家是擅长用辩证法的分析问题的,他说事物都有两面性,新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新的倒退,新科技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必然同时带来相应程度的不便。

智能手机问世以后,信息化的趋势一发不可收。现在,手机的功能可谓无所不包。除了传统的通信功能外,查阅、拍照、购物、导航、阅读、跑步等等,几乎覆盖了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了,手机还可以发头条文章,头条用户几乎每天眼睛手机离不开手机。

可是,手机给我们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副作用。

比如,手机占据了人们大量的时间。每天原本可以用在孩子、老婆身上的时间,可以用在户外运动、旅游上的时间,可以用在学习、看书上的时间,许多都留给了手机,留给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大数据。

于是,上班也看手机,下班也看手机,聚会也看手机,睡觉也看手机,读书也看手机,开车也看手机,甚至上厕所的时候,第一件事也是先找手机,手机的重要性已经超过了卫生纸。

大人手机不离手的时候,孩子当然上行下效。当你劝孩子远离手机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你自己就没有做到的事情,或者努力也戒不掉的手机瘾,还一直强迫没有抵抗力和自制力的孩子去做到。

睡觉前看手机,对睡眠影响太大。本来已经困得不行,告诉自己不能看手机了。下意识拿起手机,告诉自己只看一小会儿。刷抖音回微信,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过了睡觉的点儿,而且越刷越兴奋,越刷感兴趣的东西越多,反而不困了。

大数据算法推荐,就是你阅越喜欢看什么,平台就越给你推送什么。比如你的输入法、搜索引擎,甚至手机的麦克风、摄像头,都可以收集你的喜好,然后有针对性的给你推荐。

再就是个人隐私保护的问题。许多APP违法滥用权限,比如个人账户密码、位置信息、照片视频、通信记录等等非常隐私的信息,平台后台数据库都会收集,然后用于不可告人的目的,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威胁。

你买了房子,就会有装修公司打电话给你;你想买卖或者租房子,就会有房产中介给你打电话;你需要住院或者吃药,就会有保健公司或者保险公司给你打电话;你的孩子需要课外辅导,就会有培训机构给你打电话。总之,你的个人信息总会以你想象不到的方式传送给需要的机构。

有人用两幅图画做比较,很有讽刺意味。清末民国时期,人们躺在床头,手里拿着一杆烟枪吞云吐雾;现在,人们躺在床头,手里拿着一部手机忘乎所以。

手机,就像鸦片一样,让人上瘾,让人欲罢不能。智能手机里的海亮信息,已经对现代人的生活构成了冲击,占据了亲人朋友的沟通时间,透支了人的身体,甚至占据了人的大脑。现在抑郁症多发,我认为很可能与手机有关。

科技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可是,我总偏执的认为,科技的发展不一定是人类的进步。老子说,人应该无为,特别是不能妄为。人应该顺从自然,有的时候,慢一些发展,也不一定是坏事。毕竟,在我们的灵魂还没有被救赎的时候,或许可以放慢脚步,等一等我们的灵魂。

不再属于你的手机(说说手机)(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