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宰相曹操

曹操观沧海全诗及赏析(曹操观沧海四言诗典型的建安风骨)(1)

曹操生平简介

魏武帝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今安徽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宰相。

三國时期,曹操统一了中国北方领土,促进了中原地区经济生产和农业的发展,社会的安定,建安(213年)被册封为魏王,建立魏国,建都于邺城,曹操〈220年)去世后被曹丕追封为魏武帝。

《观沧海》

作者: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淡淡,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观沧海全诗及赏析(曹操观沧海四言诗典型的建安风骨)(2)

诗歌译文:

从东行的路途登上高高的碣石山,观赏沧茫的大海;海水辽阔烟波浩渺,海中诸岛罗列,高耸挺拔;周围的树木葱茏,花草丰茂;萧瑟的风声不断呼啸而来,无数的草木摇动着,海中翻腾着汹涌的波涛。

太阳和月亮的升起和降落,好像是从浩瀚的海中发出来的;银河中灿烂的群星,也好像从大海的怀抱里脱颖而出;啊!不得不庆幸和赞叹眼前的美景,就用诗歌来表达自己心中的志向吧!

曹操观沧海全诗及赏析(曹操观沧海四言诗典型的建安风骨)(3)

诗歌鉴赏:

诗人以《观沧海》借景抒情,把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内心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前两句点明碣石山上观沧海的位置,诗人居高临下,视野开阔,大海的壮观尽收眼底,接着后面的十句诗拓展了“观”字,从而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使《观沧海》意境开阔,气势雄浑。

曹操观沧海全诗及赏析(曹操观沧海四言诗典型的建安风骨)(4)

《观沧海》之妙把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奔放不拘,思想含蓄,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因此全诗颇富启发性,想象力被激发,耐人而寻味,故世人赞赏曹操的诗:“气势沉雄,幽燕老辣。”即从此诗可以得到印证,曹操的诗是典型建安风骨代表作,全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激昂。

唐朝李白这样称颂:“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青发。”中国文化革命的先驱鲁迅先生称赞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诗歌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功不可没。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