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天:“八佾篇第三: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每天学两个论语(天天一起学论语)(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每天学两个论语(天天一起学论语)(2)

【译】

孔子谈到季氏,说:“他用六十四人在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都可以狠心做出来,那还有什么事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季氏要去祭祀泰山。孔子问冉有:“你不能阻止吗?”冉有答道:“不能。”孔子说:“哎呀!难道泰山之神还不如林放(懂礼,居然接受这不合规矩的祭祀)吗?”

孔子说:“品德高尚的人没有什么可争的事情。如果有所争,一定是比箭吧!(射箭时,)双方一定先互相作揖,然后登堂;(射箭完毕,)走下堂来(先作揖)然后喝酒。这种竞赛是很讲究礼貌的。”

每天学两个论语(天天一起学论语)(3)

【理解】

冉有,字子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不是“忍无可忍”的意思。

君子无所争,夫子劝导世人要有礼,不做意气之争,即使要争,也要有底线,在规则之内公平竞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