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毒炽盛是实证吗(热毒本是迷障魇)(1)

热毒炽盛是实证吗(热毒本是迷障魇)(2)

作者:古风

《红楼梦》第七回,宝钗对周瑞家的讲述了自己出生之后就带有的一种“奇病”,并且描述了一个秃头和尚给自己开了一副更奇怪的药方——冷香丸。宝钗到底是什么病?冷香丸又为何是专治这种疑难杂症的呢?对此历来有不同的看法。

比如一些观点认为所谓的“热毒”是人的天性,而吃冷香丸就是宝钗克制自己与生俱来的喜怒哀乐和七情六欲(所谓胎里带来的“热毒”),让自己更合乎社会道德规范对青春女孩子的压制。

还有一些观点认为热毒是指宝钗的世俗之心和对于权势的热衷追求,而冷香丸就是压制、去掉这种贪欲的方法。

以上解读虽然有些道理,但是却忽视了最重要的三点:一,和尚并非儒家代表,他下凡的目的是“下世度脱几个”做一场功德,而非下世维护封建社会的礼教和道德。二,书中提到“凡心偶炽”的还有两人,即神瑛侍者和补天石。假设我们承认贾宝玉就是神瑛侍者的转世,补天石也随着宝玉转世,从他们身上,我们看不出一丝“凡心”导致的世俗之心和对功利的热衷追求。而宝钗不仅有《螃蟹咏》对当时社会的贪官污吏极尽讽刺,而且在和黛玉的谈话中明确了她对经济仕途等问题的看法“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这也与认定她十分醉心于名利等事有些不符。三,和尚不仅送宝钗冷香丸,还赠送金锁竭力促成所谓的金玉缘,与此相反的是,和尚却阻止黛玉去见宝玉,书的结局本应该是美好姻缘的金玉配却造就了二宝的终身误,这却是为何?要想弄清楚以上三点,笔者认为还要从原文分析找答案。

原文和脂批提到“凡心偶炽”的段落有以下这三句话:“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这石凡心已炽”、“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甲戌侧批:凡心偶炽,是以孽火齐攻。] ”。凡心炽热到底是指什么呢?作者借石头的口具体解答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石头的所思所想同样可以套用在神瑛侍者和宝钗等风流冤孽转世的原因上:他们本应该是清静修行者,却偶然间产生妄念,自性不空,被凡间人道万象所迷,引来“孽火齐攻”,想要下凡“造历幻缘”,就像宝玉见了太虚幻境宫门的对联,就“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而和尚道士要做的就是度化这些产生迷障的“风流冤孽”,让他们在体验人世红尘万象光陆离奇的生活时,引导有缘者最终明心见性,领悟“那红尘中有却有些乐事,但不能永远依恃,况又有’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八个字紧相连属,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的道理。

原文有一个很有趣的设定,宝钗、宝玉、黛玉、香菱等人出生时都是带有病症的,黛玉生来有不足之症,宝钗天生热毒,而宝玉也是“秉性柔弱”、“单弱”,香菱则是“本来怯弱”“血分中有病”……从因果说,这些病其实都是由于他们前身困于迷障,因此给投胎带来了不良影响。书中僧道打算做功德度脱众人,但是度脱的方法因为不同的病症起因而手法不同。

绛珠草的迷障,是执迷于以眼泪偿还恩情,是犯了佛教所谓的“痴”之毒,所以要破除这个迷障,和尚反其道而行之,力劝“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能病好。

而宝钗的魔障,在于和宝玉、石头一样的动了“凡心偶炽”的“妄念”,所以和尚先预以冷香丸示警点化,如果宝钗不能领悟,那么就力促她结成明知是悲剧的金玉缘,这点同警幻点化宝玉“先以彼家上中下三等女子之终身册籍,令彼熟玩,尚未觉悟。故引彼再至此处,令其再历饮馔声色之幻,或冀将来一悟,亦未可知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二者区别在于,警幻是受宁荣二公嘱咐,目的是“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最终让宝玉回归仕途振兴家庭。而和尚是度脱宝钗,所以要使她“历着炎凉,知著甘苦”磋磨到“虽离别亦能自安”的地步,领悟“若见生异于死,动异于静,皆名不平等。不见烦恼异于涅槃,是名平等”的真理,最终勘破种种幻象,回归“不染六尘不受后有不生妄想”的境地。

热毒炽盛是实证吗(热毒本是迷障魇)(3)

二宝锁和玉上的八字,可以视为一种“假语存”的祝福和反讽,但是从另一种角度理解,似乎又是一种点化的寄语。玉上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提醒,提醒的是宝玉不要迷失心性,才能经得起考验,重新返回天界。而和尚送宝钗的金锁“不离不弃,芳龄永继”,也可以理解是告诫宝钗不要离弃禅定,这样才能抛开谬妄,最终达到“迷则佛即众生,悟则众生即佛”的目标。为何能如此理解呢?书中宝玉听闻《寄生草》的词曲而悟禅机,《寄生草》恰恰又是经宝钗之口道出,宝钗对颇有禅意的词藻随口道出,大赞填的极妙,除了说明宝钗的博学,似乎也暗喻了宝钗在修禅方面有先天的慧根和底蕴,正如原文和脂批所说“他说我这是从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幸而先天壮,还不相干。[甲戌侧批:浑厚故也,假使颦、凤辈,不知又何如治之。]”幸好宝钗身体好,更可贵的是本身有先天的禅性,炽热凡心带来的魇障还可以点化,如果是其他体质差没有自带禅意的投胎者,迷失了心性,恐怕想“治疗”就更加难了(与和尚要度香菱、黛玉出家或不见外人等难以做到的要求来看,佩戴刻字的金锁和服用药丸治病则更易于接受和做到)。假设金锁和冷香丸都是一种度脱的工具,那么“冷香丸”又是如何度脱宝钗的呢?笔者认为,冷香丸其实是一种医身病时兼寓医心的药方,它不仅是压制热毒的良方,也是同和尚赠给香菱、黛玉良言一样的预先警示,其功效等同于薄命司演绎给宝玉看的词曲,本质是喝破种种业障的偈语。

原文是这样写的关于冷香丸的药方——“要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于次年春分这日晒干,和在药末子一处,一齐研好。又要雨水这日的雨水十二钱,白露这日的露水十二钱,霜降这日的霜十二钱,小雪这日的雪十二钱。把这四样水调匀,和了药,再加十二钱蜂蜜,十二钱白糖,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黄柏煎汤送下。……这也是那癞头和尚说下的。叫作‘冷香丸。”除了脂批所说“甲戌侧批:凡用“十二”字样,皆照应十二钗”,其他的话语也大有深意。

牡丹花,按照书中所写此花花签对应的是宝钗;而荷花,按照薄命司副册所写之词,香菱的判词就是“根并荷花一茎香”;芙蓉花,从原文看此花与黛玉大有关联,黛玉的花签就是风露清愁的芙蓉花,宝玉的《芙蓉女儿诔》也是“知虽诔晴雯实乃诔黛玉也”;而梅花,则是喻指了李纨的命运。这四种花,恰恰暗示了宝钗的人生轨迹,白色,即是美丽高洁又凄凉哀悼之色,“素质不为颜色污,看来清得似梅花”、“素华人不顾,亦占牡丹名”。除此之外,诗人薛能作诗写白牡丹“白向庚辛受”,庚辛在季节上为秋,而宝钗又写诗“欲偿白帝凭清洁”,白帝在古代指就是司秋时之神,书中好几处将白帝暗喻宝玉(如《芙蓉女儿诔》等),白字其实是也暗喻了二宝造历幻缘之间的种种联系。

除开本命的牡丹花,宝钗命运中重要的事件之一就是入贾府,而此事恰恰是以贾雨村断香菱案引出宝钗入贾府之事;八十回后对薛家最大的打击,也很可能和香菱身上的命案被翻旧账有关。香菱因为种种变故所嫁非良婿,而宝钗也是在“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的变故下嫁宝玉。并且经受了家败和守寡的悲惨遭遇,这点又和香菱神似;黛玉是宝钗的金兰契闺蜜,这二人都是父亲死亡后家庭走向衰败的,姻缘上金玉缘对应木石盟,宝钗出嫁于黛玉死后,而宝玉的“终身误”“意难平”也被推测是导致宝玉出家的原因之一,黛玉和宝钗的命运、人生轨迹几乎是处处交融影响;至于李纨,她年轻守寡的悲剧命运其实是宝钗日后凄凉守寡的预演。所以宝钗吃四花的花蕊,其实是预警了她的人生经历四个转折事件,她不仅与这四个人的悲惨遭遇重合,也代表了十二钗乃至天下裙钗整体的悲剧性命运,就像脂批所云“可知‘甘苦’二字,不独十二钗,世皆同有者。”

雨水,露水,霜,雪,都是“无根水”,无根,代表了纯净,却又含浮萍漂泊之意,即使宝钗曾有过借力好风上青云的努力,但是还是抵不过韶华笑无根的悲剧。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的正月十五前后,此时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就要到了,而宝钗也恰恰出生于正月十五灯节之后,这是她生命的起源;而后宝黛钗三人的相遇,亦由那个始于佳节元宵被拐,而后因雨村糊涂断案,被迫嫁给薛蟠的可怜少女香菱的命运变化引出的。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此时天气从暑热逐渐的变得寒凉。宝钗在大观园所居蘅芜苑最初名叫“兰风蕙露”,从出生到住进大观园,这段时间是她最美丽最幸福的少女时光,但是乐事一闪而过,她被迫直面了的四大家族的逐渐衰落,在“风露清愁”的黛玉死后,她和宝玉金姑玉郎举案齐眉的夫妻生活也只是一场露水姻缘。霜降,这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预示着冬天的开始。宝钗成了“孀妇”,过上了和“霜晓寒姿”李纨一样的守寡生活。小雪,是二十四节气中冬天严寒彻底到来的前奏,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新霜鬓上加”,“金钗雪里埋”的悲剧结局避无可避的来临。四种节气四个重大时刻,四个群钗的命运和宝钗互融,一年的轮回却暗喻了宝钗一生的命运轨迹。

宝钗住在梨香院,冷香丸埋在梨树下,经历抄家,守寡,死别,生离,“雨打梨花深闭门”的结局是“忘了青春,误了青春”的悲剧。分明是蜂蜜和白糖和的药丸,却要用黄柏苦汤服下,这些情伤,家败,先甜后苦的磋磨是对于偶动凡心的惩戒和磨砺。脂批说冷香丸是“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这与警幻仙子炮制的“出在放春山遣香洞,又以仙花灵叶上所带之宿露而烹”千红一窟(千红一哭)茶、“以百花之蕊,万木之汁,加以麟髓之醅,凤乳之麯酿成”万艳同杯(万艳同悲)的酒来源地和配方重合,“海上方”其实就是出自离恨天灌愁海之中,是虽苦口但浓缩了群芳悲剧精髓,警醒度脱宝钗和世人的良方。

作者构思写冷香丸,可能最初是受《开元天宝遗事》的启发,书中有这样的记载:“(杨)贵妃每宿酒初消,多苦肺热,尝凌晨独游后苑,傍花树,以手攀枝,口吸花露,藉其露液,润于肺也。”但冷香丸亦似有其来历并含有深意。冷香者,既是薛能诗中的“浓艳冷香初盖后,好风乾雨正开时”,以牡丹花赞美宝钗来命名的丸药,又是脂批称赞的“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别离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预言宝钗未来,度化她明悟本性的当头棒喝。从书中看,和尚意欲度脱的三名女性,香菱、黛玉都背离了和尚的告诫,只有宝钗接受了金锁,药丸,并且发病时就服用,无名之症似乎在慢慢治愈。从蘅芜苑“蘼芜满手泣斜晖”的悲哀转到“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的豁达,即使是“本无根”,也有了“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的了悟,最终做到了“历着炎凉,知著甘苦,虽别离亦能自安”的于五欲六尘中有一颗不起贪嗔痴的清净心。《大智度论》卷四称:“佛三十二相要在人道中种……烦恼名众生,悟解名菩提,亦不一不异,只隔其迷悟耳。”人道虽然苦乐参半,但是如果能知若断集、慕灭修道,就能明理祛惑、转凡成圣,这恐怕就是和尚赠送冷香丸,以它来点化宝钗的深意。

中国艺术研究院微信订阅号群落推荐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微信公众号,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旨在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资讯传播、政策宣传、知识普及、资源展示、学术交流等服务,为业界、学界和公众搭建交流、互动、分享平台。

文艺研究

《文艺研究》杂志创办于1979年5月,由文化部主管、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是大型综合性文艺理论月刊。《文艺研究》以“引领学术潮流,把握学术走向,加强学术交流,扩大学术影响”为办刊总方针,强调现实性与学术性、前沿性与基础性、学理与批评的有机统一,提倡中国视野、中国问题、中国气派,广泛容纳文学、艺术各领域不同观点、不同方法的优秀研究成果。

媒介之变

从移动互联网世界的剧烈媒介迭变,观察未来世界的面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