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老汉照顾智障哥哥40年后续(残疾夫妻照顾智障二哥四十年)(1)

于慧清(左一)、二哥杨正斌(中)、杨正清在家中合影。

文/本报记者祝福

图/通讯员于晓红 国晓明

金普新区三十里堡街道四道河子村有一个特殊的家庭,那不是一个我们通常看到的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典型家庭:村民杨正清和妻子于慧清婚后的40年时间,始终有另外一个人和他们共同生活,就是他的二哥杨正斌。在村委会的记录上,杨正斌智力三级残疾、于慧清肢体三级残疾,杨正清虽然没有办残疾证,但是从面貌上任何人都能显而易见地看出他有眼斜脸歪的面瘫症状。风风雨雨走过40年左右,贫苦和疾病双重夹击下的生活没有令他们彼此之间生出嫌隙,而是不离不弃。

夫妻都有残疾

惺惺相惜组成家庭

杨正清和于慧清的家,是位于半山坡的萧瑟小院。院落并不算宽敞,牲畜家禽的种类却很多:羊、猫、小鸡、小兔,一方面身为低保户的杨正清希望在食物上尽量自给自足,省下买肉买菜的花费,另一方面也希望小动物们给平静的生活中增添趣味。

看到记者来访,于慧清刚开始显得有些局促,担心家中摆设过于简单,怠慢了来客。

这间略显单调的房子和他们在刚结婚时的房子相比已经大有改善,于慧清心中已经十分知足。六十年代末,杨正清为了躲避洪灾搬到山顶住着平房,成为那座山顶上唯一的住户。由于条件有限,房屋搭建得密封性不强,山上的大风一扫,杨正清的屋内异常寒冷。于慧清和杨正清就在这恶劣的居住环境下成了亲。婚前,于慧清心里已做好了过清贫日子的准备。杨正清从小面瘫,于慧清体质又差,尤其左手几乎使不上力。相似的成长经历令他们惺惺相惜,于慧清嫁了进来。

智障二哥成新成员

夫妻俩相互扶持撑起家

杨正清和于慧清各自家中都有众多兄弟姐妹,虽然日子清苦,但大家平时都对他们在衣食住行方面多有照顾。他们成婚后,智力残障的二哥杨正斌就一直在他们家中一起生活。当时杨正清的母亲已不在世,父亲的身体自顾不暇,由杨正清的姐妹照应,杨正清把照顾单身且智残的二哥当做义不容辞的事情,“我们离得近,还在本村,就由我们来照顾呗。”于慧清说来轻巧,但多照顾一个人对她这样手有残疾的人是个很大的负担,就连最起码的做饭对她来说都很吃力。“我一包饺子,只能用右手来和面,对着面团一个劲地揉,又慢又麻烦。”在村子里,于慧清的身体时好时坏是众所周知的事情。她曾经有连续十个月在家中躺着起不来,杨正清包揽了做家中的一天三餐。多年来,她身体倒下,完全需要杨正清伺候的情况时有发生。然而即便家境清贫,杨正清夫妻俩再怎么不方便,也没有放弃同样需要人照顾的二哥。“有好吃的,我们就让着他,他先吃够。”于慧清身体状况强一些的时候,到哪溜达也会经常带着二哥杨正斌,“习惯了,总不能老让他在家闷着。”

“一家四口”风雨同舟

血浓于水的亲情在延续

在于慧清和杨正清的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家四口”是固有模式,“大大”杨正斌始终是这个家庭中不可分离的一员。家中出现了第二代,对亲情关系懵懵懂懂的杨正斌对侄女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疼爱。“我女儿还是小不点的时候,他就抱着亲啊,背着走啊。”杨正斌对侄女的这种呵护令作为妈妈的于慧清也很受触动,“有次女儿犯了错误,我真气急了要打她。二哥不让打,看见管不了我,急忙跑出去了,把他三妹给找到家里来了,说怕我打坏孩子,让他三妹做主拦着。”于慧清看着二哥杨正斌疼爱女儿喜上心头,更欣慰女儿从小到大一直懂得维护她的“大大”。女儿吃雪糕时知道先给“大大”吃,有糖果了知道给“大大”塞一把,给爸妈却很随意地各扔一颗。尤其在女儿五年级时,杨正斌在宝石山村挖梯田,女儿回到家中看不见“大大”,着急地问哪儿去了?于慧清故意逗女儿,撒谎把她的“大大”送到养老院了,女儿差点急哭了,于慧清赶紧澄清是个玩笑,并且妈妈已经做好了饺子,一会“大大”就回来吃,女儿这才放心,笑了起来。

在女儿小时候于慧清经常给女儿灌输孝顺的观念,给女儿讲谁家小孩长大没有孝顺父母的故事,试探女儿的反应,于慧清在为日后他们夫妻俩,还有二哥杨正斌的老年生活做铺垫。如今于慧清65岁,杨正清68岁,二哥杨正斌都已经83岁。于慧清最担心,有朝一日她和丈夫老了,二哥会没人照顾。但女儿明白了她的意思,就对于慧清说:“妈你放心吧,我早就把‘大大’和爸妈一样看待,我们会像照顾你们一样好好善待他。”

“女儿能说出这句话,我心里挺知足!”如今,在于慧清和女儿的悉心教育下,刚刚七岁的外孙女也跟杨正斌非常亲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