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1)

近期,张译可谓是火透了,成为了2023年开年的大赢家。

先是在火爆的电影《满江红》中,张译出演反派角色,演绎得惟妙惟肖。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2)

还有是在大爆剧《狂飙》中,张译把一个正派角色的警察,演出了多个层次。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3)

再有就是2月7日晚,在央视《新闻联播》画面中,不少网友又看到了张译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的座谈会上认真发言的身影。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4)

其实,张译的成功之路非常坎坷,他曾被几百个剧组拒之门外,跑了10年的龙套,但是他始终不气馁、不抛弃、不放弃,从群众演员做起,扑下身子打磨演技,沉下心来演好角色,并用实力说话,靠演技服人,从跑龙套到逆袭成金鸡、百花双料影帝。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5)

那么,张译是靠什么踏平坎坷成影帝的呢?

01

靠的是不气馁,赢得演戏的机会

你可能无法想象,张译这个影帝曾经被多少人否定,又曾经被多少人劝着改行。甚至有人直言:“你不能再演戏啦,你演戏就是个死啊。”

他先后报名参加了军艺、中戏等表演院校的录取考试,结果却均未被录取。

其实这里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他的长相太过“平淡无奇”,以至于自费去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时还被人点拨了一顿:“还有3个自费名额,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来。主要是你的声音不错,其他的都差点意思。”

当年,在北京军区战友话剧团,表演老师彭澎第一眼看到他,就一口咬定“这孩子不是当演员的料。”

他的恩师在退伍临别时,抱着他说:“孩子,你别再拍戏了,你演戏就是个死”。

听到恩师的话,他哭笑不得。可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一直在默默蓄力,那些年他自学了各种才艺,写小剧本、研究搞笑包袱……他深知自己长相平平,也明白自己没有天赋,于是他暗自发奋,努力学习演戏等各项技能,以勤补缺。真可谓是,长相不突出,只能用演技补。

为了给自己创造演戏的机会,他开始了五年跑剧组的生涯。每天骑着自行车,挨个找剧组推荐自己。但几乎所有的导演拒绝他的理由却出奇的一致,就是“丑”的没有特点,不适合拍戏。

但他始终没有气馁,他认定演戏就是自己的命运,还是继续四处奔走。终于在2005年,他好不容易在《乔家大院》饰演了一个小角色。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6)

02

靠的是不放弃,赢得展示的机会

张译在演艺生涯中,演过许多英雄和小人物,以各种配角身份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后来才慢慢上升至主角。从跑龙套到百亿影帝的这个过程,张译走了20多年。他在这20多年参演的角色之中,不断对各种角色进行打磨,力求达到演什么像什么的程度,充分展示了自己独特精湛的演技,贡献出许多教科书般的表演。

他在《乔家大院》剧组拍戏期间,导演胡玫摸着他的头问:“多大了?”张译回答:“27” 。胡玫导演不在意地哦了一声说:“一个男演员,到28岁再不出来,这辈子就到头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他听了之后,感觉这无疑就是对自己的演戏命运做最后宣判一样,令他心如刀割。

但他转念一想其实也没啥,这不还没有到28岁吗,自己还有一年的机会。2005年底,当他得知电视剧版的《士兵突击》正在筹备。即将步入28岁的他,将这部电视剧看作是自己最后的机会。于是,写下3000多字的请愿书,找到了导演列出了十几个选择自己的理由。最终他获得了出演史今班长的机会。

《士兵突击》大火,不仅捧红了王宝强、陈思诚、段奕宏,还让观众深深记住了这个只演了9集的他。28岁那年,他总算是出来了。

此后,他时来运转。他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饰演孟烦了,在《兵团岁月》中饰演乔海洋,在《北京爱情故事》中饰演石小猛,在《辣妈正传》中饰演元宝……他用一个个不同类型的角色,证明了自己的演技,他的名气也逐渐越来越大。不少国内知名导演陈可辛、林超贤、张艺谋、管虎、贾樟柯等都与他有过合作。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7)

03

靠的是不马虎,赢得火爆的机会

张译在表演创作上的严谨、较真,有种近乎于“轴”的执着。他自嘲自己是“不好合作的演员”,因为他对剧本挑剔、对合作演员挑剔、对拍摄结果挑剔,创作时又有自己的想法,甚至还会跟编剧和导演商量着改戏。也许这就是他的表演之所以有很强的真实性和爆发力,赢得许多导演、编剧和观众的认可和好评的真实原因吧!

他为了完成《悬崖之上》中的电击受刑段落,他提前准备了仪器,把电流接到自己的脸部、手臂、腹部,感受电流对肌理的影响,在一次次体验和模仿之中探索精准的真实感。

在《金刚川》剧组,他得到外号“张再来”,因为他精益求精,拍完一条后就会要求导演“再来一次”,总觉得自己还能做得更好。

在《鸡毛飞上天》中他扮演浙商,去学习当地口音、观察当地市场里的生意人。

张译在表演创作上的严谨和用心,赢得了许多导演和编剧的认可和信任。

张艺谋导演曾评价张译是个好演员,角色交给他就一定琢磨得比导演还要透彻。

徐峥导演评价张译,他对表演的完美追求,变态到极致,就是百分之一百的那种东西,我没有那个意志力。

《狂飙》的导演徐纪周说,张译在看完剧本来找他的时候,带了一大堆问题来,而且他的问题非常细,徐纪周坦言,“可能我刚想到一,但是他已经想到二三了。反正就是我回答了一部分问题,有些问题我说你等我回去再思考一下,但是后来拍摄下来,我发现他确实是钻得非常细,就因为他能钻得这么细,所以每一场出来那么有爆发力。

《满江红》的编剧陈宇说,张译扮演的宰相府总管何立有一件从不离身的道具:扇子,片中何立曾用扇子三次轻拍张大的头,以动作代替了台词。陈宇透露,扇子这个设计在文本层面就有了,因为要进入到情节上,但具体的动作都是张译现场想出来的,演员和导演互动创造的这种动作和节拍非常好。

张译不是科班出身却能大红大紫(貌不出众的张译)(8)

今天发布的是我撰写的“做人做事做官‬感悟‬”系列文章的第258篇,欢迎友‬友‬们关注、点赞、收藏‬、转发‬、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