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亲不亲,一家人,打断骨头连着筋。
这个世上,真正和你亲近的人,只有父母和兄弟姐妹,此外就是你的儿女。
可是有的家庭,兄弟姐妹水火不容,父母和儿女断绝关系,令人心寒。
作家亦舒说过:“唯一比对方亲戚更讨厌的人,也许就是我们自己家的亲戚。”
小时候,我们对父母的安排,言听计从,但是长大之后,发现自己和家庭之间,有一种说不清的隔阂。
看一看周围,发现别人家的氛围,比自己家更好。因此,讨厌亲人的心态,越发明显。
冷静下来,认真分析,就会发现,亲人疏离,不是很冷漠,而是太爱了,导致了各种越界,产生了负面影响。
02
过分的关心,让人难受。
知乎上,有人问:“你被逼婚到什么程度?”
提问者描述,她是一位女生,有男朋友了,家住农村。父母逼她去相亲,要尽快结婚的那种。她不得不躲到二楼的谷仓里,虽然里面很脏,但是比遇见父母更好一些。后来,奶奶找到她,才结束“躲猫猫”的游戏。
网友“吕不同”说,他是一个男生,回家的时候,发现家里的床单,变成了粉红色,枕头变成了“夫妻百年好合”的款式。这样的家,怎么睡得踏实?摆明了就是逼着他结婚。
父母留下一句话:“我都是为了你好。”
可是,什么是“好”,父母没有站在儿女的角度去思考,而是一己之见。
父母那一代人,成年之后,马上结婚;父母小时候没有机会读书,于是逼着儿女努力读书,去上大学;父母要时刻盯着儿女的成长,一刻不停。
当然,你也许还经历过七大姑、八大爷拷问“婚姻状况、收入状况”的事情,他们的关爱,让你有一种逃离的感觉。
03
频繁地走动,就是打扰。
有一段时间,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备受关注。
当她出名之后,位于湛江市的老家,显得格外热闹,除了有网友来打卡,还有很多的亲戚来拜访。
她的母亲说,自从嫁到全家,还从来不知道有这么多亲戚。
一句无心的话,把亲戚之间的交际,说得很通透了。如果家里每天都有客人,就会耽误时间,就会很反感。
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应该以赚钱养家为重,而不是天天和亲人喝酒聊天,也不能天天在家里做饭,伺候亲人。
有道是,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孝顺父母,也会因为父母长期卧病在床,导致儿女很烦躁,其他的亲人,就更不要说了。
虽然是亲人,但是各自有家庭,各自承担不同的责任和压力,不能过于频繁地走动,哪怕是亲人一起做生意,发展事业,也要分清“家庭和单位”,不要混淆概念。
04
护短式的赞美,非常虚伪。
和我同住一个小区的老刘,有一个很泼辣的女儿。
女儿出嫁之后,常常和婆家人吵架。老刘闻讯赶到婆家,毫不犹豫地指责婆家人,太不讲道理了,他认为,女儿在婆家受到了欺负。
女儿要离婚,老刘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支持”。
真所谓,虎父无犬女。老刘的做法,有些不讲道理。他很爱女儿,没有错,但是要冷静下来,不要把女儿的过错当成“正确的做法”。
有的亲人,在任何时候,都会给你点赞,哪怕你犯错误了,也会听到掌声。如果你是一个明白人,就会反感。
比方说,在亲戚群里,你晒了离婚证,亲戚都点赞,认为你早就应该离婚了;你弄丢了工作,大家都说,是单位不认识“千里马”,让你浑身轻飘飘的。
“儿不嫌娘丑”,这是爱,但是娘做了缺德事情,儿还在爱娘,就是好丑不分、同流合污。
好的亲人关系,是互相帮助,真诚地指出错误和缺点。
05
无处不在的帮助,是擅自做主。
在收东西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代签、代收”。因为某个亲人没有在家,总不能让送东西的人,一直在门口等着。
可是,有些事情,是不能代替的,只能是当事人自己去处理。比方说,两口子商议金钱方面的问题,双方的父母、兄弟姐妹就不能参与。
有个词语叫“越俎代庖”。当亲人把你应该做的事情,都提前做了,你会很忧伤,而不是感激他们。比方说,父母代替女儿去相亲,答应对方,某个时候可以举办双方父母见面的宴席。女儿就会逃避现实,怨恨父母。
另外,有的亲人帮了他,却伤害了她,显然是不合理的。不能因为照顾某个亲人,就损害大家的利益,这样做,就是偏心。
06
《菜根谭》里有两句话:“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无论父母兄弟,即万物皆吾一体。”
亲人是一家人,不能分彼此,要随时记住,我们是“大家”。
真正见不到你好的人,是亲人,他们的嫉妒心,比外人更狠。
也许,你会犯迷糊,认为古人的观念,太反常了,自相矛盾。其实,这就是一个尺度的问题。亲人走得太近,就会有矛盾;离得太远,就会弄丢。
好的亲情,是不远不近的。在一起的时候,好好团聚,分开的时候,互相牵挂。
认真想一想,为什么团圆饭非常热腾?不是饭菜很好,而是有久别重逢的喜悦。
看过一个小故事:一个老渔夫,把毕生所学教给了儿子,但是儿子打渔的能力还是很差。
一位智者说:“你是不是手把手教他?你是不是时时刻刻保护他?你是不是和他一直在一起,不曾分开?”
老渔夫点头。
智者说:“哎,你只是传授了技术,却没有传授教训。”
总有一些路,需要自己去走,总有一些道理,需要自己去悟,总有一些缘分,需要自己去把握.......亲人爱莫能助。
记住,爱可以,溺爱不行。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