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章讲到:

清代著名闺阁作家顾太清所作之《天游阁诗集》,在本质上体现出——以离俗之姿独步艺境的心灵旨趣。将“诗”的雅润之调转换成“词”的纵情清吟。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1)

然而,当我们细读其词集 《东海渔歌》时,却又发现,她又将“词”的快意自适、柔靡纤艳改写为“诗”的正调端庄、雅正沉厚。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2)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3)

对于“诗”、“词”两种文体而言,这样的写作似乎都不符合应有的规范。

然而,

顾太清的人生,本就充满着曲折、矛盾与传奇的色彩, 身为满洲镶蓝旗人,出生名门,却因祖父(为乾隆朝甘肃巡抚)被祸赐死,而成为罪臣之后,背负侮名。 又为躲避株连,谎称为荣亲王府护卫顾文星之女,又以顾太清之名登录于宗人府档册,嫁给荣亲王府贝勒奕绘为侧室......

这些经历,都烙入她文字的“病根”,也滋生出异样的风采......

晚清官员、广西临桂(今桂林)词人况周颐(原名况周仪,因避宣统帝溥仪讳,改名况周颐)“气格”二字着力赞誉顾春词,又谓其“无一毫纤艳”,对其雅正、沉稳的风格极力推崇,序云: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4)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5)

太清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沉着,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求其诣此之由,大概明以后词未尝寓目,纯乎宋人法乳,故能不烦洗伐,绝无一毫纤艳涉其笔端。太清词,其佳处在气格,不在字句,当以全体大段求之,不能以一二阙为论定一声一字之工拙,此等词无人能知,无人能爱,夫以绝代佳人而能填无人能爱之词,是亦奇矣。

况周颐论词,主张作词“有万不得已者在”“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在讲究“真心”为词的同时,也主张学以厚之,将“性灵流露”与“书卷酝酿”相结合。指出顾春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的显著特点。宋人周邦彦之词,最大的特色就是典雅深婉,集两宋之大成,呈现出化句无痕的浑厚气格。南宋词人张炎曾评其“所作之词,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于软媚中有气魄”。近人陈匪石亦称其“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清真一集,几擅其全”。

从这个角度讲,况周颐认可顾春的,也正是这种融化前人而自成一格的浑厚和雅“气格”。故言顾春词“不在字句,当以全体大段求之”。

考察顾春词学倾向,其注重“气格”的同时,往往包含以下两个特征。

第一,去雕饰,以口语入词,情意质朴。

如《九日调寄鹧鸪天》:

九日登高眼界宽,菊花才放小金团。毂纹细浪参差水,佛髻青螺大小山。

人易老,惜流年,茱萸插帽不成欢。西风那管离情苦,又送征鸿下远滩。

又如《拟古调寄定风波》:

花里楼台看不真,绿杨隔断倚楼人。谁谓含愁独不见,一片,桃花人面可怜春。芳草萋萋天远近,谁问;马蹄到处总销魂,数尽归鸦三两阵,偏衬,萧萧暮雨又黄昏。

“萧萧暮雨又黄昏”、“又送征鸿下远滩”,含怨不怒,含愁不郁,浑朴“气格”全现,文辞音律皆工。梁乙真以“精工巧丽,备极才情,固不仅为满洲词人中之杰出,即在二百余年文学史上,其词之地位亦不屈居蘋香秋水下也。”论之,是符实的。

第二,以追和之调入词,隔空对话,借意古人。

《东海渔歌》中常见此笔,如《醉蓬莱·和黄山谷》、《念奴娇·和姜白石》、《洞仙歌·和刘一止》、《水调歌头·和周紫芝》、《雨霖铃·和柳永》、《花木兰慢·和张孝祥》、《满江红·和张元干》、《霜叶飞·和周邦彦》、《金缕曲·和吴梦窗词》等。以《醉蓬莱·和黄山谷》为例,其词云:

看秋山万叠,晓日曈昽,参差相倚。画栋珠帘,卷高空清丽。老桂香浓,洞箫声远,作瑶池佳会。露缀花梢,风摇鬓影,夜来凉意。

此景人间,几曾得见,月拥寒潮,无边云水。满酌天浆,宴鸿都道士。秘诀长生,沧桑变化,对绮筵罗袂。尘世纷纷,残棋一局,谁非谁是?

顾春此作,以“和黄山谷”《醉蓬莱》为题,但两首词却存在语义上的差异。顾春词是站在高处,以超尘之心俯瞰人世沧桑,故其词有“看秋山万叠,晓日曈昽,参差相倚。画栋珠帘,卷高空清丽”的壮阔与谐丽,更有“老桂香浓,洞箫声远,作瑶池佳会”的自怡与欢洽。

然而,黄庭坚原词,却与此不同。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6)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7)

《醉蓬莱》作于宋代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当时正因撰修《神宗实录》被指失实多诬而遭遇贬谪,此词乃其赴黔途中路过夔州巫山时所作,原词为:

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巫峡高唐,锁楚宫朱翠。画戟移春,靓妆迎马,向一川都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

尽道黔南,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尊酒公堂,有中朝佳士。荔颊红深,麝脐香满,醉舞裀歌袂。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上下两片,既写“暮雨霏微,乱峰相倚”、“万里投荒,一身吊影,成何欢意”,着意突显被贬谪后情绪的低落苦闷以及去国怀乡的失意忧思;又写“去天尺五,望极神州,万里烟水”的逐臣望乡,将抹不去的浓愁笼罩全篇。

注脚尽是伤愁,与顾春《醉蓬莱·和黄山谷》俯瞰人间,高处着眼,文辞谐丽而略带宽解的确很不相同。

透过况周颐的评价,知顾春所作之词,原非世人所作、所爱之“情词”,而是脱去“词”之“纤佻”,一变而为“求其深稳沉著”,无人能知、无人能爱之“雅词”。

况周颐序也说:“吾友南陵徐君乃昌,刻闺秀词至百家,旁搜博采,几于无美不臻,而唯太清词未备,亦遗珠之惜也。”

这或许正是徐乃昌编选一百十卷《小檀栾室汇刻闺秀词》,收录清代女词人九十七家之众而独不采顾春词的原因!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8)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9)

顾太清真是一部读不尽的书,她的小说面貌又有不同。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10)

下一讲,将以她的《红楼梦》续书为中心,为大家分析:

“以文字为摹写心理的幻境:小说《红楼梦影》以情为根、欲作正解的思想悖论”

西塞山怀古的感情(八旗女诗人西林春东海渔歌对词学基调的)(11)

敬请期待。

(感谢您对头条号“丞相讲史”的关注,欢迎分享转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