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校长十句话真实演讲(人人都可能念错字)(1)

作者:王德华

北大校长林建华校庆演讲读错“鸿鹄”发音,于是发道歉信承认他的文字功底并不好。他在道歉信中称,自己上中小学赶上“文革”时期,接受的基础教育既不完整也不系统。这不但没有平息舆情,还再次把他卷入了舆论场的风口浪尖。

批评者称,“辞职吧,别丢人现眼了”;因为“他不是普通百姓,他是中国文科排名第一的大学校长”,“一个北大校长只是如此水平得让国人反思”。

更有人为此找到了优越感,“太激动了,我的文化功底竟然比堂堂的北大校长还好”。

我与林校长受教育几乎是同时代的,深有同感。本来有两年没有写国内的热点评论,因为我不论支持哪一个观点,必然会遭到一些网民的反对。但是,有些话不得不说。

我是文革那年出生的。生长在农村,不是我们小时候不想读书,而是根本没书读。上课没有课本,老师就油印,还不能做到一人一本,有时到处借高年级的旧书。很多人不晓得,汉语拼音共有“四声”,我们语文老师教我们“六声”,因为我们当地的方言重。 遇到“五声”和“六声”,就只有乱猜。到三年级和四年级写作文时,最先学会的是写“批判稿”。

直到现在,我用笔写字时,常常缺脖子少腿。用电脑写字,使用的还是五笔“86”版,因为拼音发音不准,有时一个字半天也敲不出来。老师还教育我们,生字就“长字认一截, 矮字认一边”。因上,把“鸿鹄”(hóng hú)念成“hóng hào”,在那个年代受教育的人感到身受。

一个学化学的人念错一个并不很常用的汉字不足为怪,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人脑不是电脑,念错一个字、讲错一句话,不能因此上纲上线更不能全盘否定别人。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你的专业是否能做到滴水不漏?出现一次失误就让你下岗也不公平吧?

北大校长道歉忠诚可贵,说的是实话,是社会文明进步了。不管怎么说校长本意是好的,告诫学生立大志是好事,并不丢脸,如果学生不立志,对社会对自己并不完美。在念错一个字上纠缠起哄,而忽视本来意义不是好事。

拿别人读错的一个字来说事,甚至冷嘲热讽的人才是最肤浅无知的人,我敢百分百肯定,那些嘲笑的最厉害的人,大部分比林校长识字少。真正肚子里有点墨水的人,绝不会浅薄到拿别人读错字起哄的。汉字一共有多少?仅仅常用的就三五千,古往今来,每一个人敢说自己认识所有的字。读错了字,善意提醒一下,下次就认识了,如此而已。

作为名校官员公开道歉已经很有道徳勇气了,中国就需要这样的官员。人无完人,有错能改,何必求全责备?为林校长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