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文明典范(城轨出台国家新规)(1)

在地铁里吃东西、电子设备外放、车门关闭后扒门……根据交通运输部最新规定,2020年4月1日后,以上行为将被“拉黑”,曾困扰人们出行的不文明行为,将得到有效治理。

从国家层面规范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城轨”)乘车行为,并非首次。早在2018年5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定》中,就曾明确禁止包含“拦截列车”“强行上下车”在内的9类危害或可能危害城轨运营安全的行为。和近日出台的《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管理办法》相比,前者侧重运营安全,后者则强调提升运维服务质量,防范化解安全风险,单独另辟的《乘客行为规范》章节,更明确禁止逃票、电子设备外放、骑行平衡车及自行车、躺卧踩踏坐席,乞讨卖艺等行为。

新规颁布对“苦不文明行为久矣”的人们,可谓解放。之前各地的乘行不文明现象,时常见诸报端,引发网络热议。在统一具体的禁令颁布前,为应对车厢中让人“抓狂”的外放声,北京、昆明、兰州曾先后出台规定,打造“无声车厢”,而针对车厢内吃饭、占座躺卧、随地吐痰等行为,各地也探索出不少干预措施。交通部新出台的规定,为各地城轨制止不文明行为,提供了更详实的依据、参照。

和公共空间中诸如“大鸣大放”“插队占座”等行为举止相比,城轨中不文明现象有相似之处,后果却有所不同。

相同的是,不文明行为都冒犯他人。比如吃东西时,封闭车厢中飘散的鸡蛋韭菜味,必然令其他人“敛鼻止息”;下班途中的外放聒噪,也会扰人安宁;至于占座躺卧则侵占公共资源,有些人甚至懒得脱鞋,留下的脏乱又怎让人落座。

新规不仅要抑制不文明行为,更是防范未知风险。比如列车在高速行驶、紧急制动时必然有或轻或重的颠簸、摇晃,车厢进餐除带来异味外,还可能因站立不稳导致进食不畅,若是小孩就更危险;不让夺门而入、强行扒车,既是维护秩序,避免出现踩踏事故,也防止乘客本人跌落站台;同样,横躺侧卧不只是侵占资源,列车刹车可能会导致乘客意外跌落。这些被新规制止的行为,不仅是提高乘客舒适度、照顾乘客出行体验,从而促进城轨公共文明建设,更在于文明的举止,是关乎人人安全的秩序保障。

文明不只是从约束、规范中来,更在于它能成为个人体悟和公民自觉,当克服了过往不文明后,文明的强大力量,将嵌入每个人的灵魂基因,成为一个社会的道德状况。可以想见,人们在乘坐城轨中的良好习惯,必然能迁移到其他领域,在乘坐城轨以外的公共交通,或触及更广泛的公共空间时,文明风气只会在你行我效间蔚然成行。

当然,新规落地后可能遭遇各种阻力,在正式施行的2020年4月,还有一段缓冲期。在此期间,涉及乘客日常行为规范的部分,应当大力宣传,减少之后不必要的摩擦,而各地城轨单位也应根据新规,从自身实际出发,做好实施的配套准备。

截至目前,国内共有39个城市开通运营城轨,里程超5800公里,2018年客运量达到213亿人次,在许多数据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但要看到,从城轨大国迈向城轨强国依然任重道远。此次国家通过政策携领发展的新规,“乘客行为规范”只是其内容的小部分,更多则指向客运组织和服务管理完善。未来,诸如长三角地区多城城轨互联互通等打破壁垒、锐意革新等的做法,将加速城轨文明和城市生活的质变。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