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梳理一篇关于商品管理差异化的文章,却苦于各种穷忙没有付诸实践,当然这也是岗位通病,同样的事情不同人做一定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和过程;今天突然在某种外界信息刺激下联想起一个相关的商品指标,也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订补中率,趁着思维和写作欲望还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中间商的选择指标(关于34)(1)

订补中率简单的说就是通过首批订单订货或者后期补单补货采买的畅销款数量占整体订单的比例,另外一个角度,这也是测算整体订补货质量的一个指标。

那么相信好多小伙伴可能马上就会问到,所谓的畅销款标准又是哪些?这里仅给大家一个参考以及拉数据依据,具体细节涉及的品牌和操作方式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定。这里的畅销款我们一般用当季最畅销的前20个sku来计算,当然必须去除那些伪畅销,也就是要结合销售数量和售罄率以及其他相关指标来作为最终衡量的标准;

中间商的选择指标(关于34)(2)

那衡定畅销款的时间纬度,我们建议至少在上周两周以后去拉取,实际数据一个月左右最好,当然具体的大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最后我们再来探讨下订补中率那些所谓的标准,除了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一说,我们可以初步划分为四个等级线,即及格线、优良线,优秀线和卓越线四个分类;

订补中率标准

中间商的选择指标(关于34)(3)

关于订补中率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各标准线的几个比例和畅销款定义的衡量范围呈一个正比状态,也就是说畅销款定义范畴越宽,那各标准线的定义也就会越大,如果大家前期的畅销款定义范畴是整盘货品的前10个SKU,那你要将订中率达到50%才算及格,这未免会有点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嫌疑;当然,如有小伙伴问补中率有可能达到100%,这个是有可能的,如果你的眼光足够独到,数据监控足够全面精确,加上上游供应链的交货周期等综合因素,这个100%不是理想,毕竟不是首单的订中率;

中间商的选择指标(关于34)(4)

好了,今天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有兴趣大家可以参照自己品牌的货品情况,去拉取下订补中率,当然,今天的指标分享可以适当为大家背上的锅减轻点些重量,毕竟如果通过数据分析,我们的订补中率老高,再卖不好,咱商品背上的锅是不是暂时要轻一些?当然,遇到哪些非理性情况大家还是继续背的为好;要不明天的盒饭怎么来,接下来是小编的一贯套路,给经常背锅的同行们来点不一样的品味:

中间商的选择指标(关于3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