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普契尼一生中最多一部作品?普契尼和他的蝴蝶夫人(1)

01

什么是普契尼一生中最多一部作品?普契尼和他的蝴蝶夫人(2)

《蝴蝶夫人》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普契尼的一部著名作品,故事源于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后来被贝拉斯科改编成了话剧并于伦敦上演。

当时普契尼正好看到了这部不同于西方色彩的话剧,他便产生了把这部话剧改编为歌剧的想法。

本剧围绕着一个天真活泼的日本姑娘名叫巧巧桑,人称“蝴蝶姑娘”,她为了爱情而背弃了传统的宗教信仰,委身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尔顿。

婚后不久,平克尔顿随舰回国,一去三年杳无音信。巧巧桑于艰难中深信有一天他会回到自己的怀抱。平克尔顿回国后却另有新娶,早把蝴蝶夫人置于脑后。

三年后平克尔顿带着他在美国娶的妻子再次来到日本,并决定认养巧巧桑为他生的儿子,忠于平克尔顿的巧巧桑痛不欲生,最后用父亲剖腹的匕首刺向了自己。

02

什么是普契尼一生中最多一部作品?普契尼和他的蝴蝶夫人(3)

作为一部抒情性的悲剧,普契尼在音乐中直接采用了《江户日本桥》《越后狮子》《樱花》等日本民歌来表明蝴蝶夫人的艺妓身份和天真心理,具有独特的音乐色彩。

在第一幕的结尾,平克尔顿与蝴蝶夫人举行婚礼后,有一段抒发爱情的对唱,旋律优美,流畅悦耳,其中蝴蝶夫人纯洁、温柔而又胆怯、羞窘的感情,交织着平克尔顿充满着强烈情欲的绵绵情话,融化成一种共同的激情。

03

什么是普契尼一生中最多一部作品?普契尼和他的蝴蝶夫人(4)

当平克尔顿回国后,女仆不相信他还会回来,忠于爱情的蝴蝶夫人一面向她解释,一面却不停地幻想着在一个晴朗的早晨,丈夫乘兵舰归来的幸福情景。她面向大海,深情地唱出著名的咏叹调《晴朗的一天》

朗诵式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揭示了蝴蝶夫人内心深处对幸福的强烈向往。前半段音乐中的这几个乐句呈连续下行,从高音区逐渐过渡到低音区,声音仿佛是从遥远的海面上传过来,生动地表现出一种由远及近、动静结合的场面。

04

后半段连续的疑问句和同音的重复,营造出了一种相对紧迫的感觉,是全曲的第一个高潮来临前的准备阶段,也是积累能量和情绪的阶段,巧巧桑隐藏于内心的情绪在再现的那一瞬间迸发出来。

终于,巧巧桑的情感再也抑制不住,像奔流的瀑布一样倾泻而出,音调也逐渐升高,虽是滔滔说白,却形象地勾画出她盼望丈夫回来的迫切而真挚的心情。

这种宽广而优美动听的旋律与富有表现力的近乎说话的声音相交叉,形成普契尼歌剧的一种特有的风格。

1904年,歌剧《蝴蝶夫人》完成,在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进行了第一次演出,演出并没有想象中受欢迎,但普契尼并未沮丧,他将其进行了比较大的删改,后在意大利布雷西亚再次公演,这次演出取得了空前成功。

在此之后,普契尼的这部歌剧就成了世界歌剧舞台上的经典剧目之一。

- 配音 -

樊子慕

- 文字 -

易丛悦

- 策划 -

王波、王丰、周宛鹿、李泽召、薛泽旭

- 编辑 -

张娴、潘娴、郭周帆、徐君宜、张玉

- 排版 -

林胜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