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

孔学堂感悟(听见传统)(1)

听见传统 · 畅游国潮

《月夜》

孔学堂感悟(听见传统)(2)

1918年夏天,刘天华在月下纳凉,不禁触景生情,信手操起二胡望月抒怀,乐思如流,写成了乐曲《月夜》的初稿,六年后定稿。乐曲旋律舒展柔美,委婉质朴,在以级进为主的旋律进行中,不时会出现六度、七度和八度的大跳音阶,跌宕生姿、不拘一格。全曲分三段,主要采用展衍的旋法,如春蚕吐丝,连绵不断;每段尾句是固定终止型,具有一唱三叹的特点,好似作曲家由衷的赞叹声。

全曲有月白风清的意境,但更多的则是感情的抒发、志趣的流露,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诗人刘方平的《月夜》诗:“更深月夜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孔学堂感悟(听见传统)(3)

孔学堂感悟(听见传统)(4)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三农事业部】,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