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的历史诗歌(不要把祖国灿烂的诗歌文化烂在现代人手里中诗报)(1)

无韵的诗歌是诗歌吗?我的观点,不能说无韵的诗歌就不是诗歌,因为它和散文的区别是有跳跃

但是有了跳跃也不能就说它是诗歌,跳跃只是散文和诗歌的区别之一。

诗歌有了跳跃,更要有节奏,它就要靠押韵和内在的节奏来体现

没有韵的诗歌对内在节奏的要求应该更高。因为缺少韵,诗的美就会消弱。

有人常常说押韵的诗歌像歌词,其实好诗歌未必是好歌词,好歌词未必是好诗歌。它们的区别是,节奏不一样

2)那些没有韵律,也没有内在的音步节奏和情感节奏(情感起伏的波浪)的分行散文,是不是应该给真正的诗歌一席之地呢。尽管没有晦涩的诗句,没有离奇的意象,没有想象的空间。但诗歌给人的是美的享受,是过目不忘的记忆,是诗人和读者心的共鸣和震颤

3)我同意音步对称带来的美感的说法。但是这种美,是由于它本身韵律或者内在音步节奏以及情感节奏(情感起伏的波浪)的美,加上反复它的美造成的。反复不是原因,因为美,反复它的美才美,或更美。

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对称很好的诗歌,读起来并不美。而有的诗歌很美,修改成对称的,却减少了美的韵味

为什么我并不肯定说,不押韵的就不是诗歌呢。因为情感节奏(情感起伏的波浪)和音步节奏处理得很好的话,会是一首更美的诗歌,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那样选择词语和平仄的范围能扩大许多倍。但要有怎样高超的水平,才能弥补没有韵律减少的美呢。没有吟诵的美感又怎能称为诗歌呢

4)押韵的并不一定是诗歌,可不押韵的更不应该叫做诗歌,说它是诗歌不如说它是好的文字(还没有公认的名称,或许称为自由词更恰当)。就像是宋词,那时的人多么有自知之明,给那么好的流芳百世的文字,都另起了名字,没有归在诗歌的里面。

好的诗歌要朗朗上口,更要耐品。朗朗上口不见得就是好诗歌。

5)为什么很多诗人和编辑抵触诗歌的押韵

不否认,有些自由诗确实很美,因为不押韵,选择词语和文字的范围扩大好多倍,制造意境和抒发情感容易很多。比如唐诗宋词,如果没有韵的限制,那些流传百世的文字会写得更美。但只能说意境会更美,吟诵起来呢,就没有诗的味道了。

我们把自由诗叫做自由词,恐怕还好一点。现在这种状况不好改变,谁都怕被螃蟹夹住。

韵诗因为词语选择的范围要小很多,所以不好写出美妙的诗歌,这就造成了很多人的错觉,觉得押韵的诗不美,像歌词等等,以至于好多人灰心丧气,放弃努力,谁不想得到认可呢。

但老百姓读惯了诗词,审美观不会因为诗人们写不出有韵律的美妙的诗歌而改变,他们把诗刊当作废纸。那些诗刊只是想上诗刊的诗人们为了模仿(诗人们),或者和他们扭曲的审美诗的眼光和心理吻合(编辑们)。

大家记住,真正的诗歌振兴,首要的一条是,诗人少,读者多

6)押韵的诗,在制造意象,词语的优美生动,四处抄袭等等,范围都减少了许多。现在的版主,看到诗里出现个陌生的意象,晦涩的诗意,就会飘红,加精。

7)我说它们美,并不代表我承认那是诗。

但如果诗的节奏和情感的节奏处理得很好,读起来也是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我会承认它是诗。

但谁又有这么高超的驾驭文字的本领呢,我一心顾家,眼睛又不好,和书离得很远,连徐志摩和食指的诗也是07年才知道。所以看的诗很少。

为什么我说不押韵的诗容易写得美呢,因为它是在所有的汉语里选择句尾的词语。句尾的词语限制着整个诗篇的构思,和句子的组合。就像在一个圈定的范围和没有圈定范围里,表演自由体操,哪个能表演的淋漓尽致呢。

8)不怕螃蟹爪夹住的编辑在哪里

读食指,舒婷等诗人写的那些诗歌,再看现在诗歌的低劣,我就一直在想,关键就在编辑们和版主们身上。

我并不单单指的是诗歌要有韵律,更重要的是要有流畅的情感线贯穿,不能有断裂的痕迹。不能看到有个陌生的新鲜的离奇的意象,就飘红就加精。就像学生写作文,一个写得非常生动完美的作文,离了题也是一篇不及格的作文。

真正的诗歌即使不分行,也能读出抑扬顿挫,节奏优美的诗歌味道。

人们对现在的腐败深恶痛绝,但细想起来,真正的罪魁是提拔他们的人。爱听奉承,喜欢受贿......

论坛应该加大散文诗的力量,给优美的没有节奏的分行文字加红加精以鼓励,把它们转到散文诗版面,逐渐的把这些和诗歌分离。改变目前诗歌混乱的状况。

9)诗歌再变迁,也不应该变成分行散文。徐志摩,食指,舒婷等,那时候的诗人们写的诗歌多么优美。

不要让古老的中国诗歌在这个世纪,变迁成跳跃的散文。对不起祖先,对不起唐宋的诗人们,苦苦的钻研和推敲。

不要把祖国灿烂的诗歌文化,烂在我们手里。

10)诗歌的首韵

前几天,我在格律诗网站发了一首《把脸转向茫茫的西方》,说是押的首韵,却有人说是排比句。

这是我用一首《当有一天》的诗修改的,写于今年的二月十三日,修改于四月一日。我以前写的诗,一般是不愿修改的。但这首的头一节因为没有押韵,我就想做一下修改。可是怎么读都觉得有些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后来才发现是一节的首韵和二三节的尾韵相呼应。

但可惜,都不欣赏这首诗歌。

《当有一天》

当有一天,没有了风

当有一天,没有了雨

当有一天,没有了雷电

就会有阳光的关照

当有一天,默默地遐想鲜花

当有一天,静静地倾听海浪

当有一天,悄悄地走上山岗

风,吹枯

青草,吹黄野花

遥望山下无人的小径

把脸转向西方

修改后:

《把脸转向茫茫的西方》

当有一天,没了风霜

当有一天,没了踉跄

当有一天,没了沧桑

山坡就会有玉嵌金镶

当有一天,悄悄地走上山岗

当有一天,默默地遐想芬芳

当有一天,静静地倾听海浪

青草吹枯,野花吹黄

泪眼掠过凄凉的空旷

把脸转向茫茫的西方

刚才看了艾青的《大堰河》,押的也都是首韵,只是有换韵和不太规律而已。但这也造成了后人对诗歌的误解,认为诗歌是不押韵的。这首诗如果没有那么多相同的首韵,哪里有诗的味道。虽然文字用语很脱俗。

11)说说古诗的新韵和微型诗的押韵

只有缩小古韵的阵地,才能全面推行新韵。就像当年白话文取代文言文,总要有人去做。如果诗人们都尽一点微薄的之力,就会形成一股潮流,推动诗歌的进步

大家想一想,唐诗那么优美,已经很难超越,以后谁还会放着唐诗不看,看现在人的作品

但是唐诗有一个弊病,就是古韵,现在的年轻人不像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墨守成规。古韵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写一写新韵的古诗,或许还有流芳百世的可能。

这几天,在某论坛微型诗板块看到一个可喜的现象,也开始押韵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这么少的文字,再不押韵,就更没有诗歌的味道。

让古韵和没有节奏的自由诗,退出诗歌的舞台,成为诗人们共同努力的目标,才是诗歌振兴的开始。

源于网络,作者不详,版权归原作者

本栏编辑||海底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