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不少次地聊到“专注”,我也在许多篇文章中提到了巴菲特、比尔盖茨、任正非、王石专注的例子,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追求极致和拥有极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追求极致和拥有极致(追求极致的正确姿势)

追求极致和拥有极致

最近我们不少次地聊到“专注”,我也在许多篇文章中提到了巴菲特、比尔盖茨、任正非、王石专注的例子。

那他们专注的结果是什么呢?

是极致,是为用户交付极致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那什么才算得上是极致?

是玩儿命死磕,不惜一切代价投入?

是做到超乎想象?

还是更夸张的“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可能都对,但不全面。

因为什么是“不惜代价”?什么是“超乎想象”?这些都没有可衡量的客观标准,很容易陷入自嗨。

雷军说,在实践中,极致有两重含义:

1、心智上无限投入,不遗余力争取最好。

2、无限追求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唯一最优解,触达行业和用户需求的本质。

1

极致不是自嗨和自我感动。

小米是用互联网思维做手机,刚开始对制造业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闹出过不少笑话。

2016年雷军发现小米手机的螺丝钉供应商只有一个,价格比同行贵5倍。找到供应商的老板一问才知道,除了材料比别家好之外,小米还在每个螺丝钉上铣有小米logo。

老板还颇感骄傲的说:“我以前是苹果的供应商,但现在只服务小米一家,我的东西好的连苹果都用不起,只有小米可以。”

雷军哭笑不得,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比如手机包装盒中附带的卡针,别家成本几分钱,小米成本要2元。

有同事曾追问过雷军,苹果不是也追求在看不见的地方做得更好吗?为什么我们精雕细琢的螺丝钉就不对?你不是一直说都要追求极致,不惜成本吗?

雷军回答,区别还是挺明显的。

卡针的使用基本上是“一次性”,不少用户家里有不止一个卡针,花溢出的成本几乎全是浪费。

至于铣有小米logo的螺丝钉,对客户而言有高一分的价值吗?这不是自嗨吗?

把噱头当极致,是自欺欺人的行为。不要把宝贵的成本浪费在自嗨上,应该用到对用户有用的地方。

雷军说,当你撸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时,一定要反复问自己三个问题:

第一,我追求的极致是不是用户真正需要的?

第二,我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成为产品或者服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我追求的极致是不是能形成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只有当这三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追求的极致是用户需要的、能够形成产品核心竞争力和长期竞争壁垒,才值得去做。否则,花的力气越大,离题越远。

从本质上说,追求极致并不是在讲情怀,而是在投资明天的竞争力。

2

哪怕只好1%,也愿意多投入100%。

在追求极致的路上,一定会有无数的挑战,首先要有一颗不妥协的心。

如果你有过一段快速爬坡的经历,一定知道从60分到90分很容易,但从90分到100分却十分困难。因为边际递减,同样要提升一分,后者比前者付出的努力要多得多。

只有对核心目标不遗余力、不惜心力、不计代价地投入,才有接近极致的可能。

近几年主打“0糖、0脂、0卡”的气泡水,成为饮料界的新宠。

其实在这个概念流行之前,早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巨头都推出过不含糖的可乐,但为什么都算不上成功呢?

主要是因为这些饮料使用的代糖是人工合成的阿斯巴甜、安塞密等,口感和天然蔗糖、果糖差距很大,不好喝。

直到元气森林选择了一种之前没有被应用过的“赤藓糖醇”,才真正引爆了“0糖、0脂、0卡”的气泡水市场。

除了赤藓糖醇的高成本(阿斯巴甜的至少50倍),保障其供应、研发它在气泡水中的应用工艺,无数次口味调试,这背后都有大量艰难的工作。

哪怕只好1%,也愿意多投入100%。对极致口味的追求,奠定了元气森林现象级崛起的基础。

3

最优解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雷军说极致的产品有两个条件:

一是产品要惊艳,设计要惊艳,成本也要惊艳;

二是超出用户预期,真的能让用户尖叫。

要满足这两点,就要无限追求每个产业发展阶段的产品最优解。

最优解就是当下的最大化用户价值,也是绝对的竞争优势。

在指纹技术成熟前,苹果的滑动解锁是唯一的最优解,小米的研发团队设计了652种解锁方案,最后还是比不上。

后来滑动解锁变成了指纹解锁、再到如今的面部识别解锁,都是当时产业发展阶段的产品最优解。

但疫情当下苹果仍然坚持面部识别解锁,这还是不是最优解我要打个问号。

没有永恒的最优解,替代一匹快马的,不一定是一匹更快的马,而有可能是蒸汽机车。


追求极致的本质是投资未来。

追求极致的道路本就艰辛,这个过程是锻炼心智、积累实力、开拓眼界的“高速路”,所以有人说要“玩儿命折腾”。

经历过此番历练,无论个人还是团队都将收获更有力的竞争优势,对自己、产品、用户将有更深的理解和自信。

而这一切产生最大价值的时候,不是获得成功的今天,而是拥有更多可能的明天。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Rising的思考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