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1)

学校校徽

厦门工学院(Xiame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民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福建省第三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1]

学校前身是2009年创办的独立学院——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2015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并更名为厦门工学院。 [1]

截至2019年8月,学校占地面积1304.13亩,已投入使用的校舍建筑面积39.71万平方米;设有教学单位10个,开办本科专业33个;有专任教师573人;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可使用电子图书88.7万种。

历史沿革

2009年,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成立。 [1]

2013年5月,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增列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 [3]

2015年4月,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转设为厦门工学院。 [4]

2020年6月,学校成为福建省第三批1 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 [5]

办学条件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2)

院系专业

截至2019年8月,学校设有教学单位10个,开办本科专业33个。 [2]

学院

专业

机械与制造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机械电子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车辆工程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工程及其自动化、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物联网工程

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软件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

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建筑学、风景园林

商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财务管理、投资学、市场营销

文化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

艺术学院

音乐表演、动画、产品设计

外语与国际教育学院

商务英语

参考资料: [6]

师资力量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3)

校园风光(9张)

截至2019年8月,学校有专任教师573人,其中自有专任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9.07%;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19人,占比33.06%。教师队伍中,有双聘院士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3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8人,曾担任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的47人,有省级教学团队2个。 [2]

双聘院士(3人):蒋庄德、杨福家、管晓宏 [7]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田东平、高拴平 [8-9]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冯良贵 [10]

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3人):李立男等 [11]

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入选者(8人):林燕芬、林丁报、郑银环、高丽贞、杨凤娟、谢鑫泉等 [11-12]

省级教学团队(2个):机械电子专业实验教学团队、土木建筑应用型专业群教学团队 [13]

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8月,学校有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高校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省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群试点项目2个、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有校外实习基地135个。 [2]

省级高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土木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机械工程、软件工程 [14]

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专业(4个):机械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跨境电商)、建筑学、软件工程 [15]

省级高校示范性应用型专业群(1个):土木建筑专业群 [16]

省级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软件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 [17]

省级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专业群试点项目(2个):电子信息专业群、土木建筑专业群 [18]

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机械工程图学》《机械制造基础》《工程设计导论》《建筑设计基础》《国际商务礼仪训练》 [19]

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人文社科英语》《中外园林史》 [20]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软件工程、工程坊经济管理 [21]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建筑与土木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机械工程(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电子电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22]

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CDIO创新实践中心 [16]

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1个):厦门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园 [16]

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智能电网的数据采集和数据通信 [22]

截至2020年6月,学校获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 [23]

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面向21世纪本科高校书院育人新模式的建设与实践》(一等奖,2017年)、《应用型本科机械工程图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探讨与实践》(一等奖,2014年)、《结构设计及计算》(教材,二等奖,2014年)、《基于民办高校土建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二等奖,2014年) [24-25]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8月,学校有省级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立项项目2个。 [2]

省级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立项项目(2个):土木工程、机械工程 [26]

学术研究

编辑

科研机构

截至2019年9月,学校有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研究中心1个。 [27]

省级高校重点实验室(1个):柔性制造装备集成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27]

省级研究中心(1个):闽南石雕艺术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27]

科研成果

据2020年8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批横向课题7项。 [28]

截至2019年9月,学校共发表SCL论文29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4项、发明专利6项、外观专利3项,授权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1项。 [29-31]

学术资源

截至2019年8月,厦门工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80多万册,期刊近2000种,报纸60多种。 拥有CNKI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等数字资源。 [2] [32]

合作交流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4)

截至2019年8月,学校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合作共建研究机构,合作培养人才;与英国、加拿大、美国等国家的部分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在学校内部进行国际化教学实验;与许多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5)

文化传统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6)

学校标识

释义:厦门工学院校徽标志采用厦门市鸟“鹭”、海滨城市的“浪花”、理工科大学的“工”字、盾牌以及学校的核心理念——培养跨越式“学子(人)”等基本元素创作组成。

顶部白鹭取形于厦门市市鸟白鹭,中部齿轮象征厦门工学院工科特色,又可同时解读为“天”、“人”、“工”三字之变化,具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寓意,蕴含我校的办学理念,也意味着将所有学子都培养成人的办学目标,下部的海浪造型与上两部分互为呼应,喻示学校的创办是在海滨城市厦门一一海阔天空,在这里追求人生理想。 [33]

精神文化

明志 博学 修身 力行 [34]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7)

释义:“明志”者,不仅语出诸葛亮的《诫子书》,而且化承《诫子书》的全部意涵。《诫子书》云:“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见《艺文类聚》)由此可见,发明志向,确立人生追求之目标与人格操守之准则,乃广才、成学之根本。

“博学”者,出自《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语·子罕》亦有云:“大哉孔子!博学而无所成名。”博学乃明志之继,非指静态的广大之学,而指动态的努力获取广大之学。博学不仅可以提高才干,而且也是不断地发明志向、励炼人格的必要保障。

“修身”者,出自《礼记·大学》:“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亦即儒家所倡扬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追求之首。修身即修炼自身的思想品德、心智情操,使自己成为一个思想高尚、品德优良、心智健全、情操雅正的人。

“力行”者,出自《礼记·中庸》:“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在校训内容中,“力行”则是勉励行之的意思,亦即在发明志向、广大学问、修炼身心的同时,勉励于人生实践,亦即在校期间,亦学亦做,学行并重;学成之后,勉力实践,使自己不负人生。 [34]

《同窗歌——厦门工学院校歌》歌词曲谱群山相邻,大海在望,高歌山海间。群山相邻,大海在望,有缘结同窗。今日虽未名,人生向前方,何能流年掷韶华。今日虽未名,人生向前方,热血精神自飞扬。白云天高,碧溪流长,畅吟水云间。白云天高,碧溪流长,有缘结同窗。求学为天下,人生要担当,何必冠盖矜豪华。求学为天下,人生要担当,勉力行之自雄强。日月照胸襟,广大纳万象,潮涌风帆开,踏越千山万重浪,踏越千山万重浪,万重浪,向远方。

福建厦门工学院官网(名校名片厦门工学院)(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