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绿色青浦」轻松关注~

与时代共振是一方人民的热切向往,是一方水土应有的发展姿势。近几年,上海青浦区接连迎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生态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天时,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生态等地利优势日益显现,那么,人和呢?

“作为指导服务‘三农’工作的一员,我深刻理解到,青浦区已经把乡村振兴成色列为检验人和的重要标准,这些年的建设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谢辉说。

家园大变美如画

这些年,上海着力美丽家园、绿色田园、幸福乐园建设,微信朋友圈形成了一股“晒乡村”的潮流,因为有着上海地区唯一的园中村、村中园即莲湖村和青西郊野公园等独有的美色,青浦区“晒乡村”的潮流大有“泛滥”之势。

今年上海的高温天持续时间长,夏花灿烂了乡村的同时,也考验着美丽乡村对上海市民的吸引力。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1)

莲湖村党总支书记周红萍告诉记者,原以为疫情、高温天气会阻止上海市民的脚步,毕竟莲湖村距离市中心60公里路,没想到今年来村子的人更多了。

据村里的老人说,这些年不管天多热,总有人流连在荷香、稻花香的绿色田野上,不管天多冷,也会有人慕名而来拍残荷拍红树林。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2)

莲湖村2015年被评为上海市美丽乡村示范村,2018年获评全国生态文化村,同年又入选首批9个上海市乡村振兴示范村,2019年获得“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一连串的荣誉背后,是上下同心的乡村振兴建设。

“青浦区去年提前全面实现美丽乡村(镇级)达标村创建全覆盖,村子变美了,老百姓可高兴了。”谈到美丽乡村建设情况,分管该项工作的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朱雪生满面笑容。

记者通过朱雪生了解到,青浦区提前完成美丽乡村镇级达标全覆盖的同时,还有一个目标是2020年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达到50个。截止今年上半年,青浦区已经累计开展创建55个。

为了进一步了解青浦美丽乡村,记者近日走进重固镇徐姚村。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3)

十点多钟的大太阳把整个村子烤得火辣辣的,今年72岁的石桂芳和她的姐妹们却开开心心在村子的公园里除草,为了让村子顺利通过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验收,石桂芳和她的姐妹们成了临时性绿化维护工作者。

“这些年村里大变样了,环境美了,每家人家的屋前屋后都建起了小庭院小花园小菜园,我们都享福了。”说到村子的变化,石桂芳连连赞叹。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4)

徐姚村上了岁数的女村民在日间照料中心免费接受中式甜点培训

绿色农业迎新机

青浦区都市现代绿色农业的特点是围绕一粒米、一棵菜、一枚果、一条鱼,为了实现产品绿色、产出高效、产业融合的承诺,这些年青浦区各级党委政府没有少在“绿色”上面花功夫。去年,青浦区农产品绿色认证达到22.85%,名列上海各涉农区前茅。

围绕绿色发展农业除了愿意花功夫,更需要精准投入。2019年,青浦区完成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淀湖源味”国家商标注册,第一时间赢得26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加盟,产值超过4亿元。今年上半年,公用品牌加盟合作社达到33家,产值达到2.8亿元。

应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所邀,记者参加了 “淀湖源味”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培训班和新型经营主体品牌化营销商务专题班,通过这两个班的学员,记者进一步了解了青浦绿色农业的底气。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5)

记者走进练塘镇朱枫公路片区万亩良田时正好是一天中最热的时段,上海泽福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长儿正赶往林下蘑菇基地,前一天,东庄村200亩林下蘑菇完成了下料。据彭长儿介绍,这个赤松茸基地将在九月上旬完成播种,十月底出菇,一直到明年6月。

上海泽福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主要为餐厅酒店供应蘑菇,合作社已经形成工厂化生态循环产业模式,通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菇,废菌棒回收制成有机肥生产豆苗等蔬菜。

“生态绿色农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创新成了企业的文化,因此有了活体菌菇产品和林下生态化出菇。” 彭长儿说。

80尾的新农人彭长儿意识到生态绿色农业必须通过创新提高竞争力和附加值,60尾的“蔡伯伯”同样意识到青浦农业必须走绿色道路,通过创建品牌获得竞争力实现附加值。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6)

夕阳西下时分的美丽乡村蔡浜村

“蔡伯伯”是位于上海青浦区金泽镇淀山湖畔蔡伯伯生态农庄的品牌,自2014年做农业开始,坚守绿色和品牌理念。2016年试种鸭稻米,2019年近600亩水稻全部获得绿色认证。

品牌创始人蔡雪林告诉记者,因为坚守绿色和品牌化,农庄的所有投入严格遵循休闲观光理念,虽然过去几年品牌的社会效益比经济效益高很多,不后悔,如今金泽镇成为长三角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对未来充满期待。

记者通过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产业科科长陆春燕了解到,和“蔡伯伯”一样,青浦新农人对新时代新机遇充满信心,这是青浦绿色农业和品牌化的不竭动力。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7)

上海泽福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彭长儿介绍林下种菇生态产业

幸福乐园成标杆

没有古镇、村落,没有那些散落在绿色田野上的地标,便无处安放乡愁,乡村便不能称其为幸福乐园。青浦拥有以朱家角和练塘为代表的古镇,有被誉为上海最美农家书屋的薄荷香文苑,有着上海首家乡村美术馆可·美术馆,最能体现青浦幸福乐园成色的,要数对外开放了的郊野休闲游、绿色生态游和休闲采摘游3条乡村旅游线。

青浦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副主任邓春兴说到青浦幸福乐园,除了自豪,更多的是满足,他说,青浦的农民在幸福乐园建设过程中自觉成了主角,真正做到了共建共享。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8)

记者亲身体验过薄荷香文苑,那是一个坐落于青浦区朱家角镇林家村的农家书屋,利用一幢二层村宅改建而成。一楼以书、画为主,二楼是静读、品茗区。薄荷香文苑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读书空间,还为城市人提供了一个充满田园诗意的书香空间。四季不断的画展、阅读活动以及讲经授课、艺术交流,城市人扮演起主角的同时,也赋予农家书屋不少新内涵。

薄荷香文苑又不只是一个农家书屋。女主人的亲妈从一个地道的农民变成了农民画者,吸引了不少城市人慕名拜师;书屋改变了城市艺术工作者对于乡村的价值认知,这些艺术工作者成了“新村民”。

为村子带来改变的薄荷香文苑女主人陈君芳,反而从艺术工作者变成了新农人, 2017年成立串方农业专业合作社,以“薄荷香”为品牌,帮助村民走上了绿色农产品产销一体化道路。

城市人变成新村民,走出去的村民做起了新农人,是林家村这个幸福乐园里的时代故事,而在青浦城区附近的塘郁村,这些年也上演了一个村民和外地投资人联手共建幸福乐园的故事。

说起青浦联怡枇杷生态园,青浦人没有几个不晓得的,不少上海市民也知道有这么一个有吃有玩象城市后花园的生态园。可是,没有多少人知道,二十年前,这个生态园难以为继,二十年后,生态园迎来了800万人次游客,却面临着被拆的尴尬局面。

青浦区乡村振兴活动(青浦区乡村振兴掠影)(9)

记者在联怡枇杷生态园看到了火龙果、释迦等十多个热带水果园,显然,这个生态园的产业早已经从单一经营枇杷鲜果上升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据上海联怡枇杷乐园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振明介绍,因为一产和三产的美誉度,枇杷园虽然因为疫情停业了两个月,但经营并没受大的影响,节假日游客反而增加了20%,其中5%是长三角慕名而来的游客。

记者通过从学校毕业便回村工作的塘郁村副书记徐月萍了解到更多信息:2009年到2019年期间枇杷园实现了6亿元产值,比第一个十年增加了10倍;向塘郁村村集体上缴的租金从20多万元增长到200多万元,十年增长了10倍;接下来的10年,枇杷园已经有了超过20亿元产值的规划,酒店、房车体验中心、优质农产品营销中心等项目建设已经就位。

“去年,枇杷园面临被拆,塘郁村村民自发向各级组织要求保留,建设幸福乐园真是民心所向啊。” 徐月萍说。

为这个“幸福乐园”付出了二十年心血的沈振明对未来充满信心,他说,一个时刻想到平衡个人、集体、国家利益的枇杷园,一定能成为长三角乡村振兴示范点。

沈振明的话传递了青浦人的心声。

资料:中国农民日报

责编:李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