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咱们揭秘了,在塞外被匈奴扣留十九年的苏武他归汉后,其匈奴的妻子和孩子们最后怎么样了,再联想到之前做过诸如范进中举之后范进到底怎么样了等一些节目,发现大家都对我们从小到大都非常熟悉的这些个故事最终所不为人知的结局特别感兴趣!

大力史嘛!专做大家最需要的历史。先来个预热,记得小学语文课本学过齐国大夫晏子使楚的故事 吗?主人公晏子确实口才了得,深得齐王欣赏,从我们今人的角度看,都觉得晏子是一位充满智慧的人物!仅举一个大家没听过的例子,齐国的马官一次杀死了齐景公的爱马,齐景公非常愤怒抽出宝剑就要冲过去处死管马的。晏子及时拦住了景公,他是想救下马官性命。但齐景公又在气头上,怎么办呢?

这些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的主角们)(1)

晏子使楚

想了想,晏子马上指着马官说:您确实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要让他知道是冒犯了国君的尊严才被处死的。齐景公觉得有道理,就停住继续听他说啥!晏子趁机从齐景公手中拿过宝剑冲着养马的说:“dei!你就受死吧!为国君养马,却私下杀死了国君的爱马这是你第一条罪,第二条罪就是你杀了国君的马让国君动怒要杀你,第三条罪最爱,若是因为这样的事传出去被其他诸侯们知道了,他们一定会嘲笑我们的国君,竟然为了一匹畜生而杀人,齐国颜面何存?”

齐景公一听赶紧拉了拉晏子,悄悄的说:哎,我看这事,就算了吧哈!

正是有反应极快的大脑,有这样的好口才,他代表齐国出使楚国,因为晏子身材矮小,楚国想要羞辱晏子,于是就让他钻狗洞,而晏子却说,只有出使狗国才钻狗洞,现在我出使的是楚国,难道楚国是狗国吗;什么齐国贤明的人就派遣他出使贤明的国家,属我无能所以我只能出使楚国;什么橘生淮南则为橘,淮北为枳”这些故事都特解气,把楚王品行差,楚国风气差不带脏字的骂得淋漓尽致,使得楚王自取其辱,替齐国挣得了颜面,晏子也被我们称之为极有智慧机变的人。

但其实他也有黑历史,那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齐国当时有三员大将,军功十分的显赫。晏子一日设计把他们三个人请了过来,一起参加宴会。但他却只准备两个十分珍贵的桃子,三人相互攀比军功,最终说的三个人都拔剑自尽了!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波操作做有点狠毒!

这些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的主角们)(2)

被杀的三位将军

要说起来晏子当年出使楚国的目的,本来是最不应该出言羞辱楚王的!之前,晋国还是中原霸主,依附晋国陈蔡二国被楚灵王攻击,纷纷求救于晋国,但楚平王却拒绝了!这让齐景公猜测,是不是晋国不想做中原诸侯的领袖了?那我齐国可以恢复桓公荣光,来当诸侯老大啊!

其实这位晋平公根本不是他想的那么弱,历史上人家发动湛阪将楚国打的丢盔卸甲放弃中原霸业,同宋、卫等国结盟,再度恢复晋国的霸业。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晋国还是诸侯中实力最强的,齐景公野心勃勃想取而代之,又担心实力悬殊,必须联合南方巨无霸的楚国一起对抗晋国,最好能共同将晋国从霸主的位置上拉下来。这样的话,齐国再次称霸事半功倍了。这才有了晏子使楚的外交行动。

既然你的战略目标是这样,那面对楚国的试探,一味地直接开重炮回击,在人家的地盘上搞得楚国君臣灰头土脸,这哪里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呢?要知道是你们齐国要称霸,实力不足想联合人家楚国搞联盟,想看看楚国对此是个什么状态。

这个故事我们一直都说晏子机智晏子维护了齐国荣誉楚王狭隘自大,目中无人,蛮野不知礼节,待人不友好等等,跟傻叉一样被晏子戏弄,实际上在外交工作中,这是非常危险的,齐国对于楚国来说并不是必须的盟友,让楚国于齐国结盟得罪晋国,兵凶战危!

换言之,晏子不管不顾地讽刺挖苦,一旦惹怒楚国,不要说楚国发兵打齐国,楚国要是怀恨在心转而联手晋国一齐攻伐齐国,齐国损失可就大发了!

甚至有朋友说,如若不是故事中的所谓草包的楚灵王心胸大度,不跟鼓噪之舌计较。齐国搞不好真可能被灭国。春秋时期,国家与国家之间一言不合便开战的实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这些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的主角们)(3)

“楚王爱细腰”的主角——楚灵王

被大力这么一挖,当时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背景,你还觉得晏子的表现是完美无瑕疵的吗?

或许这一切都是楚灵王幕后设计的套路?处处刁难晏子,晏子若知难而退,楚灵王也没什么损失避免跟晋国闹掰;就算晏子机智化解,但如此明目张胆的刁难,也让别国知道,我们楚国和齐国结盟是不得已而为之,已经尽过力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外交手段!难道这才晏子使楚的幕后真相?

再如大家都知道“毛遂自荐”,但你可知道,毛遂之死的故事吗?赵国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燕国趁火打劫,遣大将栗腹前来攻打。赵王损兵折将手下已无良将,这怎么办呢?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忽然灵光一闪,当年促成楚、赵两国结盟的毛遂,口才了得有勇有谋,他一定能够胜任抵抗燕军的任务,于是任命毛遂为将军率军出征。毛遂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吃一惊,就想推,赵王却说,“当年先生您自荐,顶天立地,真乃伟丈夫;如今正是建功立业为国奉献的就会,怎么像个小女子那样扭扭捏捏呢?”硬是要他挂帅迎敌。毛遂没有办法,只得身先士卒帅军队拼杀,但还是被燕军打的丢盔卸甲。战事惨败,毛遂自觉无言见赵人,便在山林中拔剑自刎了。毛遂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帅千军的将才,这后半段故事,着实令人惋惜!

这些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的主角们)(4)

毛遂自荐

再后来,大家都听过汉末时孔融让梨的故事,觉得孔融一定是一位懂事乖巧孝顺懂道理的孩子,所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谁都觉得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必将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但你所不知后面发生的故事简直令人大跌眼镜,建安九年袁绍之子袁谭率兵围攻孔融所驻守的青州城,孔融竟为了逃命,无情地丢弃了满城百姓,连自己的孩子和妻子也不要了,让娘俩都被杀死。谦逊有礼的让梨孔融还经常会说出,什么“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这样的言论,汉代以孝治天下,这样的话绝对有悖人伦,若不是兵荒马乱,他肯定早被朝廷下狱了!“不忠,不义,不孝”真的很难将4岁的孔融和成人的孔融划等号!

这些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的主角们)(5)

孔融让梨

再挖一个!“江郎才尽”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南北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唤作江淹。虽然家里比较贫寒,但他却是个神童,三岁时就能认识不少字,六岁便可作诗,二十多岁已经小有名气。在那个时候,科举制度还没产生,若想入朝为官,必须得到别人的推荐。

他得到了新安王刘子鸾的赏识,开始了他的仕途生涯。他的仕途很顺,先后在宋、齐、梁三朝做官,官职还很高,文学方面的成就更让他名满天下。江淹早年创作出不少著名的作品,如《恨赋》、《别赋》及《杂体诗三十首》等。

可是很奇怪,当江淹晚年的某一天夜里,他竟然做梦梦到自称晋人的郭璞。郭璞是一个道士但是文笔极好,是仙逝的一位老前辈!郭璞对他说:“我有一只笔放在你那里很多年,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往怀里一摸,果然有一只五色笔,便还了回去。从此以后“诗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这既是成语“妙笔生花”的由来也是成语“江郎才尽”的由来!

其实大家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导致千年以来大家一直都误解了江郎。说他文采不行变成庸人矣!若江郎若是泉下有知,听闻大家用江郎才尽即使表达这个意思一定会气的活过来!大家恐怕不知道,江郎曾对弟子们说:“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吾功名即立,正欲归草莱耳。”他那里真的是写不出好文章啦,是深悟伴君如伴虎,宁可“江郎才尽”被后人讥笑,也不愿因文引火烧身。这不是才情消退了,而是一种明哲保身的操作!

这些故事你真的看懂了吗(耳熟能详的各种故事的主角们)(6)

江淹

事实上,江郎何曾才尽?相反,他有着过人的政治智慧和聪明才智!齐东昏侯时,大将崔慧景拥兵自重造反。叛军围困了京城,形势危急,朝中诸位大臣将军都纷纷投身叛军,唯有这个江淹是称病不出。没多久,崔慧景失败后,凡是附庸的全惨了!众人恍然大悟,还是对江淹明智啊。后来梁武帝萧衍又率兵起事,大家都怕了,别到时候在站错队!而江淹却一反常态,脱掉原来官服,第一个投奔了萧衍。萧衍获胜称帝,江郎获得梁武帝重用,官至尚书左丞,权倾朝野。各位请看,江郎的智慧显然不是“江郎才尽”。反而能从江郎才尽中显示出其极高的政治天赋!那个托梦的故事说不动只是他的把戏罢了!

喜马拉雅《大力史》文字版,为防剽窃搬到今日头条,欢迎留言点赞!

转音频、洗稿,剽窃者请自重,发现后起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