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哪?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哪(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出自哪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的难点在“周”和“比”的含以上,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两个字的本义。

“周,甲骨文,字形像种满了庄稼的田园,表示筑埂划界,圈地而种。造字本义:封地而建、划界而种的围墙。”——《象形字典》

“周,密也。”——《说文解字》

“比,甲骨文,字形与“从”相似,像两个人、并肩而立。造字本义:两人并肩挨着。”——《象形字典》

“比,密也。”——《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中“周”和“必”都有“密”的意思。

“密”,篆文由“房屋 必 山”组成,像“必”在山上的房屋内。

“必,造字本义: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象形字典》

这里可以有两层意思:第一、竹片挨得很近(稠密、紧密)。第二、手柄对戈、矛的使用来说是重要的,所以“必”引申出了“非有不可,确保的,确实的、一定”等含义。

所以,“密”也有两层意思:第一,由大地(山)和房子禁锢的,紧密的、稠密的事物。第二、由山和房子保护、隐藏的重要的东西。

所以,“密”在汉语中有:“稠、关系近、感情好、不公开、秘密”等意思。

从“周和比”的本义上,显然都是通了“密”的“稠、关系近”的意思。

所不同的是:“周”是对“稠、关系近”的东西(种满了庄稼的田园)进行划界、圈围墙。所以,周的字义有:“四围、外围、紧密的、无缺漏的、全部的、详尽地、彻底地、全面地、普遍地、环绕、回旋、轮、圈”等意思。

“比”,更多地强调了“挨得近、关系近”,并且从象形上看,两个人肩并肩(或一前一后)的,是向着同一个方向的。后世字义的解读似乎是忽视了两个人方向的一致性,在此不提。

从字义上看, “周”的划界、圈围墙是是一个对内管理,对外防御的行为,“周”的管理是无缺漏的、全部的、全面地、普遍的、无缺漏的、详尽的、彻底的,“周”的防御是完整的(四围、环绕、轮、圈)、无死角的、无遗漏的。这让我们联想到了《大学》的“治国”,“治”是管理,“国”是具有防御功能的(国字是有城墙的)。

“比”,挨得近、关系近,还向着同一个方向,让我们联想到了《大学》的“齐家”。

“君子”代表“大人”,是拥有大的生命境界、大的个体体量、大的人生格局的人,古代也常常是指管理者,管理者的责任就是管理众人、保护众人,所以,管理者讲究的是“周”。

“小人”代表的是,小的生命境界、小的个体体量、小的人生格局的人,古代也常常代表百姓,百姓行为的目标是满足个体(家庭)的需要,在拥有众多的人、行业的社会里面,想要更多地满足个体(家庭)的需要,就要和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努力,借助团体的力量,所以,“小人”讲究的是“比”。

君子如果“比”,就管理不好众人,小人如果“周”就难以生存。所以,是“周”是 “比”,要依据自己的“生命境界、个体体量、人生格局”的大小。

所以,孔子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是在描述一个现实、一个常道,并非是基于自身感情的褒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