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1)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2)

下周就要高考,想必很多读者都能想起当年那段艰苦的备考时光。从小我们被灌输要学好英语,与国际接轨。然而课本上的对话在实际生活中用之甚少,以至于“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and you? ”都成了段子。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3)

今天为大家推荐一本关于英语学习的另类图书,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启发。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4)

这本《与老外交朋友》(Don’t Be Shy, Just Say Hi!)是由一个爱和中国人交朋友的美国小伙Joshua Ogden-Davis、一个爱和外国人交朋友的中国老师周建华写的。

虽然现在Joshua的中文讲得很溜,还上过《非诚勿扰》做男嘉宾;周建华的英文讲得很溜,还翻译过畅销书、为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做过口译,但是若干年前,他们两个人都曾因为学习外语犯过愁。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5)

在学外语的路上,他们都掉入过哪些坑,又是怎么爬出来的?下面就让我们先来听听Joshua的故事。

➤Hi! I’m Josh. My Chinese name is Zhou Shuhua.

➤I’m from Texas, USA.

➤I’m 1.92 meters tall.

➤I don’t play basketball.

➤I don’t have a girlfriend.

➤I do like Chinese food.

➤I don’t have a gun.

这是Joshua遇到中国人的经典开场白。为啥他要这么说呢?还不都是被急切想要与外国人交流的中国英语爱好者逼的……

7年前来到广州的Joshua一句中文不会说。刚开始,他对认识中国朋友怀有很大期望,但发现所有人总问他那几个问题,于是有了前面那段开场白。最后他甚至都有点儿怕在街上对他说“Nice to meet you”的那些热情的陌生人了。

短浅的交际,无助于语言的学习,即便你像书名那样:不害羞,多说Hi。如果没有深入的交流,不使用语言来表达你的思想,那么与外国友人打招呼,也只不过多练了一遍Hi而已。

对于Joshua来说,学中文比我们学英文要更困难。

When I came to China, I studied Chinese every night in my office at the school. Every night, I could see my students studying in their classrooms as well. I felt like we were working hard together, but we had the same problem: we could not communicate well.

刚来到广州的Joshua在培训机构里教英语,而自己晚上学中文。他也经历过死磕课本,但中文始终没有起色的过程。直到有一天他放弃了“学”中文。

I made a decision… I gave up.

Instead of staying in my office every night, I went out and walked around the city. I went to new places. I talked to people. I made new friends. And then, something amazing happened: my Chinese communication started to get better.

That’s right. My Chinese got better after I gave up. That’s because when I stopped studying Chinese, I started using Chinese!

Joshua认为语言是活的。词汇和语法是语言的躯壳,但是如果你不去使用它们,这个壳就没有灵魂。

Language is alive. Words and grammar are like a body, but if you do not use it, the body will have no soul.

后来,Joshua干脆辞去了英语老师的工作,去了一家中国公司,每天说的中文比英文还要多,于是他的中文也进步飞快。他的外国小伙伴被他的进步神速震惊了,纷纷问他是在哪儿学的。

“How did your Chinese get so good? Where did you study?” I just looked around the room and said, “The world is your classroom!”

“这世界就是你的课堂!”这句话说得太对了,对于在国外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而言,要提高英语交流的水平,不应该只局限于学校里的课堂。多走出去与人交流,那么这个世界会成为最好的语言教室。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6)

在国内学英语的同学可能要说,在中国没有那么多外国人可以与我们进行交流。那要怎么办呢?那就让我们看看周建华老师是怎么在国内学好英语的吧!

English Learning 1.0

自学未成才阶段 Self-Teaching

周建华在大学时期学习英文十分刻苦。他坚持每天早起读英语,省钱买英语学习资料,为了学英语有时甚至会翘其他的课。

但是一次晨读时,他读完一段英语课文,同学问了一个让他想哭的问题:“你是在学法语吗?”

还有一次,他像往常一样在一棵树下读英语。一个路人走过,看到他在说英语,就跟他说了一大段英语。结果他完全没听懂,只好回了一句我们可能曾经都说过的话:“I’m sorry.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没想到的是,这个路人甲很不客气地怼了他一句:“你的英语这么差,还好意思大声读!不是学英语的料就不要再学了!”

English Learning 2.0

报班阶段 Training Classes

受到这么大打击的周建华没有灰心,并开启他的英语学习2.0版本——去报培训班。

英语培训机构的授课方式一般都比学校里的老师活泼,也深得周建华的喜爱。每天他都能记满满一本的笔记。

有一天,老师找他聊天说:“我发现你一直在记笔记,但却很少参与到课堂中。不知道你今天有什么收获?”周建华瞬间自信爆棚,把当天的用心记得满满的笔记本递给老师。

但是老师却进一步问:“能和我分享一下你今天的突破吗?”这个问题把他问蒙了。每天上课他觉得自己学了很多,记了很多,但是突破却一个都说不出来。

“我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个怪圈:渴望讲一口漂亮的英语,却不愿举手参与、不愿开口说,这其实是在重复自己的过去。”周建华在书里写道。

从此之后,每天他都抓住一切机会进行课上的互动,最终在课程结束那天获得了“最大突破奖”,并代表近300名学员发表了毕业感言。

English Learning 3.0

Making Friends with Foreigners

和外国朋友用英文进行专业、深入的交流时,我们会感到仅仅掌握好课本上的内容,实际生活中往往还是听不懂英语母语使用者的对话。周建华也是这样。

他意识到这个问题是在背诵了100多篇英语文章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旁听了三位外教和一个中国老师的对话,听了几分钟后发现自己没懂他们在讲什么。

他安慰自己可能是对话题不熟悉,继续听下去肯定能听懂。结果没想到,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他依然没有听懂。后来他不断反省自己:“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学习英语,却依然听不懂老外讲的话?为什么我背了那么多文章,却依然无法和他们交流?”

第二天,他再次鼓起勇气问那三个外教:“如果你是我,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你会怎么做?”那三个外教的回答几乎一模一样:“每一天,我会用英语跟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交流!”

从此,周建华进入了自己英文学习的3.0阶段。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7)

周建华从2007年开始做调查,发现90%学英语的学生想和外国人交朋友。但是只有10%的学生最终交到了一个或以上的外国朋友。

为什么会造成这个结果呢?他总结了中国同学与外国人交朋友的三大误区:

怕听不懂

其实,听不懂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英语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问题。英语毕竟不是我们的母语。英语是小学级别,但是在和外国人交流时,却又想一上来就假装大学水平,那么外国朋友就会以大学水准的语汇和语速说话,自然很难听懂。

周建华建议中国学生不要说:“My English is poor”,你都说自己英语poor了,那对方自然就不和你交流了。其实,可以用以下两句话来替代,但表面上换的是话语,实际上改换的是态度:

➤ Excuse me, my English is still at beginner level, but I am working on it.

➤ Excuse me, I seldom talk to international friends. It takes a while to get used to talking with you.

这样和外国朋友说话,一方面提醒了对方要用容易的词汇,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虽然英语不好,但是愿意与对方继续交谈的意愿。

怕不会讲

如果对方和你继续聊,中国学生可能就会出现因为一个词儿想不起来,就卡壳、甚至要翻字典的情况。

周建华分享了一个经验——换一个方法去解释这个词。比如说他的朋友A要和外国同事B说“报销”:

A: You go to Wuxi, and you buy the ticket. When you come back, I will …报销?

B: Sorry. What does baoxiao mean?

A: Baoxiao means you go to Wuxi, and you buy the ticket. When you come back, I will give you money back.

B: Oh, I see.

用词超简单,但意思到了。其实这就是交流的精髓。因为实际交流中,没有严格的对错之分,关键在于能不能清楚地表达想说的意思。

当然,在这个例子中,B还可以最后再问一句:“So what is the English word for that?”

我想,这位外国同事一定会欣然告诉他:“Baoxiao in English is reimburse [,riːɪm'bɜːs].”

怕词汇量不够

周建华说自己还能记得在大学时听了一场“如何在一个月内增加3000词汇量”的讲座,结果就开始了背单词之旅,一天200个词,背到第六天就开始背了新的,忘了旧的。而几年后当他和外国朋友用英语交流时,发现当年背的单词几乎全忘光了。

这样的例子大多数的同学或许都碰到过。实际在日常英语口语交流中,高级词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高频词的用法,比如说make, get, do这类小词。

➤问朋友能不呢来今晚的party: “Can you make it tonight?”

➤撞见朋友谈恋爱,可以调侃他/她: “I saw you guys making out the other day.”

➤点餐要大份的,那就说: “Make it a large.”

➤和朋友吃方便面将就一顿,可以说: “We have to make do with instant noodles.”

➤问身材好的朋友是不是常健身: “Do you work out often?”

➤和恋人分手了,和闺蜜说: “I didn’t work out with him.”

而像abandon, abnormal, abolish, abrupt, abstract这些单词手册上前几页的词汇,在口语中用到的频率很少,并且可以用简单的词代替。

在书里,Joshua和周建华还分享了具体如何开启一段有质量的交流,在不同场合——公交上、咖啡馆、酒吧等地方的常用开场白,还有中西生活方式、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沟通障碍,以及应对方法。

用英语来表达交朋友难的理由(一个老外)(8)

英语口语交流中有很多技巧,在任何书里都是罗列不尽的。但Joshua说有一点,无论如何都要去做的:

You must make mistakes.

周建华说:如果忘了书中所有的内容,也请至少记住:

If you aren’t making mistakes, then you’re making a big mistake!

Enjoy making mistakes, and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Every day, get a little bit better.

这个建议送给所有要想提高英语水平、想要与更多外国朋友交流的同学们!

福利时间

在外语学习方面你有什么心得吗?

有好方法好建议的话留言跟大家分享吧,点赞前三的读者将获赠磨铁图书提供的《与老外交朋友》一本。

截止时间:6月6日(周二)中午12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