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万庆涛 王鸿杰

  桓,形声字,读作huán。本义河岸边指示危险漩涡的木牌。

  一、字形演变

  桓字的甲骨文尚未发现,最早的字形是春秋时期的齐侯钟和秦公簋金文,两种字形都比较特别。齐侯钟字形是上下结构,上为竹字头,下为左右结构,左下为水,右下为亘,说明齐国的警示牌是用竹子做的。秦公簋字形左右结构,左为走,右为亘。后世均隶定为桓。

汉字探源是什么(桓字为什么不是亭邮表)(1)

桓字的演变

  亘,甲骨文字形是一个漩涡状,即囘(回)字形,本义漩涡,有的其上有一横,表示河岸。后来,隶书在上下都加一横,表示漩涡发生在河两岸之间的水中。

汉字探源是什么(桓字为什么不是亭邮表)(2)

亘(漩涡)(网络图片)

  齐侯钟金文桓字中下部的洹字,读huán,亘为其初文,本义河水中的漩涡。水名,现称安阳河,在河南省。或者历史上安阳河中有危险的漩涡。

  二、字的来源

  远古人已经知道,船或人行至河中漩涡时有船翻人亡的危险,这就有必要加上警示,防止发生危险,伤及性命。桓(警示牌)便应运而生。标识河水漩涡的桓,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并用木柱或竹竿支撑,使之更加醒目。于是,写作木字旁的桓,或竹字头的桓,或强调不要接近漩涡,写作走 亘(见漩涡就跑离)。秦小篆取木字旁的桓为正体,其余不用。隶变后,楷书写作桓。

汉字探源是什么(桓字为什么不是亭邮表)(3)

河边危险指示牌(网络图片)

  《说文解字》:“桓,亭邮表也。从木,亘声。”亭邮表是从警示牌演变而来,并非本义。

  桓字及亘字,或产生于今安徽省亳州市的涡河。涡河,是一条中原地区古老的河流。据《柘城县志 》,《尔雅》记载:“涡为洵”。晋郭景纯注云:“大水溢出别为小水也,本作过,省文为涡,义取漩流也。”涡河之名即由此得之。

  关于涡河有一个传说。大禹治水时,治理完大河,大禹又听说黄淮之间有条大河,自西向东流过亳州城西边的时候,有个很大的漩涡,人们都说这里是个老龙潭,是一条黑龙的穴窝。黑龙经常在河里作怪,祸害百姓。后来,黑龙被大禹用锅制服,从此这条河称为锅河,后来把锅字的金字旁换成氵,写作涡。

  传说并非空穴来风,一定有原因,看来涡河里有大漩涡无疑。漩涡危险需要立牌警示。漩涡就是亘字,立牌警示就是桓。因此,桓姓郡望在涡阳没有毛病。或者说,无论亘字或者桓字都源自涡河。后来,人们利用涡河水运,或把危险的漩涡地段消除了。

汉字探源是什么(桓字为什么不是亭邮表)(4)

涡河水运(网络图片)

  三、引申义

  后来,警示牌的作用扩大,驿站和官署等建筑物旁也加上警示牌,以提醒路人注意。这样的警示牌后称华表。

  东汉开始使用石柱作华表,成为竖立在宫殿、桥梁、陵墓等前的大柱。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汉字探源是什么(桓字为什么不是亭邮表)(5)

桓表(华表)(网络图片)

  汉朝时还对桓表的使用做出规定:亭表四角建大木,贯以方板,名曰桓表,县所治两边各一。

  桓作为指示河水漩涡的牌子,是为了警示人们经过时注意危险、提示隐患的作用,因此也称为无患木。这样,经常用来做桓的木料就被称为无患木。借指经常用于做桓的树,现称无患子树,相传以无患树的木材制成的木棒可以驱魔杀鬼,因此名为无患。此树木质较硬,做成指示牌可耐风吹日晒而不朽。

  引申为大,警示牌太小,人们看不到的话就难以起到指路的作用,因此要做得很大。《诗经·商颂·长发》:玄王桓拨(先祖契号称玄王有治国大才)。如,桓蒲(祭祀用大蒲席),桓拨(大治)。

  古代谥法用字,凡是辟土服远、克敬勤民的国君,都以桓字作谥号,实际上可以认为凡是做到这些的国君,其事迹都可以名垂史册。如,齐桓公,宋桓公,鲁桓公。

汉字探源是什么(桓字为什么不是亭邮表)(6)

齐桓公

  桓桓,叠用形容威武的样子。如,(1)《诗经·鲁颂·泮水》桓桓于征,狄彼东南(威武征伐,灭之东南)。(2)杜甫《北征》:桓桓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又指河名,今白龙江,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或许古代这条河有警示牌。

  山名,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或许此山有可做警示牌的无患子树。远古气候温润,适合无患子树生长。有成语“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或许人们经常在此山的警示牌旁分别),“桓山鸟”(比喻离别的痛苦)。

  四、桓姓的来源

  桓姓或许是有制作警示牌技艺的人,或监督制作的官职。传说,黄帝有一位大臣名叫桓常,他的后人就以其名字为姓氏,称为桓氏。桓常二字,可以认为是漩涡警示牌平常就立在河岸。说桓常可以“审乎利”,可以理解为能够因竖立漩涡警示牌以避害,避害无祸当然就是有利。

  春秋时期宋桓公、齐桓公的后人以先祖谥号为姓氏,符合姓氏发展规律。

  另外,古东胡部落有乌桓族,后融入汉族,以桓作为姓氏。

  参考文献:

  1.《辞源》,商务印书馆,1978年版。

  2.《现代汉字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三版。

  3.《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年版。

  4.《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2000年版。

  6.《汉字源流字典》,谷衍奎编,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7.《说文解字》(最新整理全注全译本),孙永清编著,中国书店,2011年版。

  8.《字源》,李学勤主编,天津古籍出版社,2013年版。

  9.《甲骨文字典》,徐中舒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10.《康熙字典》(标点整理本),上海辞书出版社,2017年版。

  11.《实用甲骨文字典》,陈年福编著,四川辞书出版社,2019年版。

  12.《国学大师》(网络版)。

  13.《新华字典》(网络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