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赞叹有的人弹琴十分潇洒、或优雅安静、或正气凛然……一个人弹琴的气质,大抵是由内而外呈现出来的,在内是个人气息与修为,在外则是抚琴的坐姿与手势。

《太音大全集》载:“左右手如云中之凤,此弹琴家数也。”而弹琴手势,往往又与行气、用力、取音、运指息息相关,所以开始学习弹琴,应该尽量做到手形标准到位,模仿纯熟,日后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结合《琴学备要》和《太古遗音》,整理了一份抚琴手势图,欢迎有心的琴友对照学习。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

《太音大全集》载:左右手如云中之凤,此弹琴家数也。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

太古遗音:

万窍怒号,有鹤在梁,竦体孤立,将翱将翔,忽一鸣而惊人,声凄厉以弥长。

琴学备要:

肘张,臂平腕曲,掌俯,大指倒竖,托弦则张开虎口,中、末二节俱直,指头肉面靠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而出,令有甲肉声。擘弦则虎口稍开,中、末二节微弯,以指甲背着弦,纯取甲音。其运动都在中节腕力并用。食、中、名三指平直,中指中、末二节稍低于食、名二指,禁指伸直,又稍高于名指。各指指缝微开,势如鹤翅初张,竦体孤立,有临风鼓舞之态。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3)

太古遗音:

凉风倏至,鸿雁来宾;衔芦南乡,将以依仁,免度关而委去,递哀音而动人。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 与大指均屈中、末二节,以大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使两指成一圈形,挑出则大指伸直中末两节,将食指推送,以助食指自伸之力。指须当空落弦,挑以甲尖,称为敲弦,得声手起。其运动在大指中、末二节和食指中节的伸屈,切不可将两指控紧,使其抵送不灵。中、名二指微弯,余指如抹势。历、度、捻的手势宜同。太古遗音手势图,挑、抹同为“鸣鹤在阴”一势,而另有大、食指捻的手势,名曰“宾雁衔芦势”。我认为挑、历、度的大、食两指,须屈曲掐抵,与抹拂的大、食两指形式有别,实在捻法取象于北雁来宾。衔芦御风之势相同。而且捻法今谱用时极少,挑是主要指法之一用得最多,故特将挑、历、度从“鸣鹤在阴势”中提出而与捻并列为“宾雁衔芦势”。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4)

太古遗音:

鹤鸣九皋,声闻于野;清音落落,自合韶雅;惟飞指以取象,觉曲高而和寡。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同前势,食指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指头肉面箕斗中着弦,使弦从指面经甲尖抹入,不要攀弦,不宜犯甲太多。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每抹入,必使食指箕斗落在大指甲尖抵住。其运动在臂、腕暗助食指中、末二节之力。中、名二指都伸平直,使中高于食、名又高于中、禁指更较高而直。各指指缝稍开,高下参差,有鸣鹤展翅之态。拂势亦同,但拂的运动,全在臂、腕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5)

太古遗音:

沙僻人静,游鹍自如;鸣则延颈,舞则翼舒;欲和合于声匀,审步趋之疾徐。

琴学备要:

肘张、臂平,腕掌微俯。食、中二指倒垂,食指略屈根、中二节,伸其末节,中指则根、中、末三节均须稍屈,使食指微高于中指,指缝微开,指头作乂形。先以中指甲尖着弦剔出,迅以食指紧接抹、挑,如纽锁之状,疾捷得出三声。其运动虽出于两指根节之力,而诀在两指指尖浅入浮取,即能灵动会碍。大指微曲末节,侧依于食指之旁。名指平直,稍高于食指。禁指例直而翘。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6)

太古遗音:

孤鹜念群,飞鸣远度,堪凌片影,弋人何慕,与落霞以齐飞,复徘徊而下顾。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同前势,勾弦则中指屈其根,中两节竖直末节,指头肉面抵弦,经甲尖勾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中节坚劲之力。一至四弦,提腕下指,探指深取,四至七弦,低腕下指,插指浮取。食指提起微曲,而首于最高处,大指侧伏于食指下,名指平直高与中指屈其中、末二节,以甲背悬空落弦,其运动在中、末二节伸直坚劲之力。余指如勾势。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7)

太古遗音:

灵物为龙兮,非池克容,头角峥嵘兮,变化无穷;位正九五分,时当泰通;攀拿而上兮,滃然云从。

琴学备要:

肘张,臂手,腕曲,掌俯,大指倒竖,中指低俯,各节伸直,与大指撑开作八字形,都在指头肉面各着一弦,或七、二弦,或六、一弦,同时托,勾齐下,撮得一声。其运动在大、中二指根节之力。食、名二指平直并伸,高与中指。禁止如前。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8)

太古遗音:

蝉性孤洁,长吟自乐;螳螂怒臂,一前一却;谓齐撮而复返,取其状之相若。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同大、中指大撮势。食、中二指倒竖,食指屈其根、中二节,直其末节,中指三节均直,乂开指缝与食指作人字形。大指亦倒竖,微曲中、末二节,以甲尖里边抵住食指箕斗中,用食指甲背,中指肉面。各着一弦,同时挑、勾齐下,撮得一声。其运动在大、食、中三指根节之力。名指伸直微俯而高与中指,离开指逢,与中、食指作三乂个字形。禁指例直而翘然高举。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9)

太古遗音:

蟹合离象,赋性侧行;内柔外刚,螯举目瞠;观其连翩之势,似夫轮历之声。

琴学备要:

肘、臂同前势,腕平,掌微扬,名、中、食三指并靠,齐其甲尖,屈其根、中二节,先以名指甲尖右侧侧傍弦际,摘、剔、挑次第连续拨出。其运动在微微转腕,以助三指中、末二节伸舒圆活之力。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以甲尖傍于食指末节外边,禁指如前。半轮势同,但食指不挑,只名、中摘剔。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0)

太古遗音:

众铃罥索,引手一振;锵锵和鸣,翕然成韵;惟取象以挥弦,自悠扬而远闻。

琴学备要:

肘张、臂平,腕掌微扬。名、中、食三指并连,俱屈其根、中二节,齐其甲尖,以名指右侧甲角傍着弦际,摘、剔、挑一轮而遍及七、六、五弦。起运动亦如轮势之转腕以助三指中、末二节舒伸圆活之力,而更以轻灵出之,使三条弦的泛音,累累连贯,成为一串,清脆分明,而不混乱。如用之于按音,则只以食指连挑数弦如历、度之势。其运动则在臂、腕推送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1)

太古遗音:

空谷幽深,寒泉迸流,涓涓触石,溅溅鸣球,因父声而取喻,谓叠指以俱投。

琴学备要:

肘张、臂、腕平、掌略俯。食、中二指俱屈其根节,竖直其中、末二节,使中指稍高于食指。先以食指指头肉面寄在弦上,轻轻抹入,急曲中、末二节,提起在中指之上如钩形,急下中指用力勾之,便寄中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两指中、末二节之力相逐入弦,食指曲提得势。大指中、末二节微弯,侧伏于食指下。名指平直,略高于中指,指缝稍开,高低参差。禁指例直。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2)

太古遗音:

冉冉溶溶,聚气以成;油然而作,势逐风轻;喻度指之如云,不欲重而有声。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势同前。食、中二指并连,俱微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指缝略开,使中指尖高于食指。先以食指连抹两弦,中指又跟着续勾两弦,四声相连如一声。其运动在食、中两指中、末二节相逐轻灵之力。名指平直,稍高于中指。大指侧依于食指之旁。禁指如前。半扶只食指连抹两弦如一声,余同全扶势。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3)

太古遗音:

凤翔高岗,銮游层崖;同类和鸣,嗈嗈喈喈;搂二弦而併作,象其音之克协。

琴学备要:

肘张、臂平,腕掌微俯。食、中二指并连,略屈其根中二节,乂开末节,使中指稍高于食指。名指平直,又高于中指,其运动在食、中两指中节之力。大指微弯,侧侯于食指旁。禁指例直。圆搂之妙,全在两指间弦勾,指头肉面着弦,下指匀齐,不得偏重,仍须暗用腕力控制,轻搂迅起,发音自能圆和。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4)

太古遗音:

雷雨作解,扬涛奋沫;鱼将变化,掉尾泼剌;爰比兴以取象,骈两指而飘瞥。

琴学备要:

【泼】肘张、臂平,腕掌微俯。食、中、名三指并拢,俱屈其根节,伸直中、末二节,使名指尖稍出与中指,中指尖稍出与食指,略作斜势,以指头肉面着弦,相内泼入,三指一齐曲其中节。其运动在于腕、掌转侧以助三指屈曲之力。大指直其中、末二节,侧依于食指之旁,禁指例直。太古遗音手势图,右食、中指拨、剌的手势,名为:“游鱼摆尾势”。

【剌】肘、臂同前势,腕、掌向身侧而稍扬,名、中、食三指并拢,俱屈其根、中二节,使食指尖稍出于中指、中指尖稍出于名指,略作斜势,以指甲尖向外剌出,三指一齐挺直。其运动亦在于腕、掌转侧以助三指伸直之力。但指、掌反复,一来一去之间,切忌拨入时形如握拳,剌出时状似擘掌;必须生动自然,轻重恰当,重而杀伐,轻而委靡,皆所不取。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5)

太古遗音:

有鸟独足,灵而知雨,天欲滂沱,奋翼鼓舞,屈名指以临弦,象参差而翼举。

琴学备要:

肘张臂腕平伸,掌微扬,打弦则名指微屈其根中两节,坚直末节,指头肉面着弦,经甲尖打入,落指于次弦之上。其运动在腕与根、中两节之力。中指伸直,高于名指,食指稍低与中指,大指伸直中、末两节,虎口前开后合,与食指作八字形。除名指外,各指指尖都略向上。摘弦则名指微屈根节,全屈中节,坚直末节,甲背着弦,其运动在臂、腕、助末节劲挺之力。食、中二指并拢略俯,大指稍屈中、末二节,虎口略开,禁指如前。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6)

太古遗音:

负书出图,履一戴九;欲耸其肩,必昂其首,爰比兴于挑打,信昔贤之不苟。

琴学备要:

张、臂、腕平伸,掌略扬。食指屈曲中、末二节,大指亦随着弯曲,以指甲尖轻抵食指箕斗中,作挑势,悬空下指,以食指甲尖落弦挑出。名指微屈中节,坚直末节,作打势,掉腕探指,以指头肉面着弦,打入。中指伸其中、末二节,指头微昂。禁指例直。如食、中打圆,中指则略屈根,中二节。指尖微扬,余均同名指打圆势。其运动亦均在臂、腕松灵,指节屈伸轻巧匀和之力;上下往来作势,如划圆圈,随手婉转,自能取得圆活生动的音响效果。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7)

太古遗音:

龙居窟宅,静夜长吟,如金如玉,最好其音,胡取喻于神物,盖默契于琴心。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8)

太古遗音:

爰集爰止,莫黑匪鸟;饿而啄雪,其味不濡;爰借喻于清弹,欲其势之虚徐。

琴学备要:

肘张、臂平,腕掌微向右侧。中、食二指并连。屈曲中、末二节,大指屈其末节,以指头松松扣住中、食两指指尖,将中指右侧尖角侧傍弦际,先中剔,次食挑,连续用力伸直中、末二节弹出。其运动虽在中、食两指中、末二节,仍得助于大指扣住之势。名指平直。禁指如前,若作三弹,则大指扣食、中、名三指指尖,摘、剔、挑次第弹出。单弹,则只扣食指一指弹出。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19)

太古遗音:

凤兮凰兮,感德而至;衔书来仪,表时嘉瑞;谓拇按而食覆,取夫味之相类。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平伸,腕略向左侧,掌亦随侧而后低前昂。大指稍屈中、末二节,虎口半开,以右侧近甲根半甲半肉处按弦;用纯肉者,则伸直中、末二节。于末节右侧挺骨处按弦。其转动运用全以末节坚实之力,如入木之状而又用力不觉。食指提起中、末二节微弯,中指直敷俯于食指下,名指亦伸直略高于中指,要使三指靠拢指缝,不致松懈,结构约束而有势。禁指例直。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0)

太古遗音:

瞻彼号猿兮,升于乔木;欲上不上兮,其势逐逐;重按指于分寸兮,欲去来之神速。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平伸,腕略侧左掌亦随侧而后低前昂。大指伸直中、末二节,以末节右侧甲根半甲半肉处,或末节挺骨处按弦而猱,虎口半开,其转动运用全在臂、腕松软,以助中、末二屈伸圆活之力。这样则一指可管两弦。食、中二指靠拢微弯,中指略高于食指,指尖参差。中、名指指缝稍开,名指略高于中指。禁指如前,切忌大指与食指捏作圈形,俗恶难看。若用中、名二指猱弦,手指的结构,各如其按弦之势。其转动运用亦在臂、腕松软,以助中、名二指中、末两节,坚劲圆活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1)

太古遗音:

长啸一声西兮,振动林麓;随声乡答兮,在彼空谷;喻名按而拇掩兮,欲其音之相续。

琴学备要:

肘张、臂平伸,腕掌微向左侧,名指屈其中节,以箕斗左侧按弦。大指微屈其中、末二节,坚其末节,指尖扬起,虎口半开,用指头右侧,于名指按弦的上一位击下有声。其运动运用,在腕与大指根节之力。食、中二指并拢略弯,随掌势稍侧。禁指倒直而翘。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2)

太古遗音:

幽鸟避人兮。远树而鸣;寻蠧剥啄兮,其音丁丁;因取喻于虚罨兮,故戛然而有声。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腕平伸,掌略上扬。大指微屈其末节,以右侧半甲半肉处,从空对徽击落弦上。其转动运用亦在腕与大指根节之力。余指结构如大指按弦势。如用中指、名指虚罨、虚点,则各屈其中节,挺其末节,用箕斗左侧从空对徽击落弦上,余指结构。各如二指按弦之势。其转动运用均在腕与根节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3)

太古遗音:

相彼娇莺兮,遷于芳林;飞鸣求友兮,睍睆其音;谓按指之雍容兮,有如软语之禽。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腕子平伸,掌略俯。食指稍屈其根节,伸其中、末二节,用指头肉面箕斗中平正按弦。其转动运用在中、末二节坚实之力。大指略曲,侧伏与旁,虎口稍开。中、名二指伸直,中指略高于食指、名指又略高于中指,指尖都微带仰,高下参差。禁指例直而翘。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4)

太古遗音:

时载野雉兮,飞于朝日,登木以鸣兮,音清清而不疾,因夫取意以喻兮,故匪文之不可述。

琴学备要:

肘张、臂、腕平伸、掌后虚而前微俯。中指各节俱直,指头略仰,以箕斗中平正按弦,若兼按两弦,则稍侧于左在于而兼用臂、腕中、末节灵活兮。其转以助动运用中、末二节坚实之力。食、名二指平直并伸,使名指高于中指,食指又略高于名指。大指侧侯于食指旁,指尖昂起,虎口前开后合。禁指例直而翘。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5)

太古遗音:

有凤栖梧兮,不飞不鸣;意将冲天兮,戴拂其翎;名侧按而拇屈,因其势而命名。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平伸,腕、掌稍侧向左。名指屈其中节,紧靠中指,凸出其末节,最忌凹入,名为折指,以指头箕斗略偏左处按弦,如并按两三弦,则伸直中、末二节,亦稍偏于左按之。其转动运用,在于名指末节坚劲,腕臂灵活,忌将中指压于名指之上助力。大指稍屈中、末二节,侧候于食指之旁。食、中二指靠拢,中指稍弯,食指略微提起,指尖参差。禁指如前。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6)

太古遗音:

有豹待变兮,隐于南山;抱物而食兮,孰窥其斑;状其而取象,盖在乎作势之间。

琴学备要:

肘收垂、臂平、向右斜伸,腕、掌微侧左而平覆。名指全屈其中节,跪其末节,按弦有甲肉两用,用甲者,则在甲背中按之,用肉者,则在末节近硬骨处按之。然初习颇痛,必须久练起茧,才能按得坚实,发音清楚。而且可以甲、肉兼用,并按两弦,取得联络之便。其转动运用在腕、掌灵活之力。如跪而掐起者,亦当稍侧左而跪按之,以便大指的动作。其余名指,与名指按弦势同。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7)

太古遗音:

天欲阴雨兮,雏鸠知之;昂首长鸣兮,尚求其雌;爰取象于对按兮,以其音之相随。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势如前。大指微屈其中、末二节,虎口半开,以右侧半甲半肉按弦。名指屈其中节,用指头箕斗左侧对按于大指同弦的下一徽位,大指随以甲尖右角爪弦而起。名指仍坚按不动。其转动运用在腕力松活,名指按的坚实,大指拨得轻灵,须垂名指一按着弦,大指即趁势掐起,若等按后在掐,就迟滞不生动了。食、中二指并拢伸直。禁指如前。

太古遗音:

翼而鸣者,惟蝉知时;秋高气肃,长吟愈悲;审夫声而取喻,当即意以求之。

琴学备要:

肘微舒、臂平伸、腕稍向左侧,掌随腕势而后低前昂。用大指吟,则略屈其中、末二节,以右侧末节甲根半甲、肉处按吟。或末节近挺骨处按吟,虎口半开。食、中二指并连微弯,使中稍高于食,指尖参差,名指伸直,略高于中指,指缝微开,禁指如前。如中、名指用吟,则各如其按弦之势。其转动运用,都在各指按处控制虚实恰当,臂松腕软,以助掌指闪动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8)

太古遗音:

落花随水兮,顺流而去;逆浪所激兮,欲住不住;因其势以取喻兮,能求意而自悟。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如前势。大、中、名指用游吟,均各如其按弦之势,其余不按弦各指的结构亦同。指乗绰上得声,即退下,在绰上,又退下,转折上下,有似游行。其转动运用全在臂、腕轻松灵活,以助掌、指反复往来,屈折圆转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29)

太古遗音:

蝉入鸟口兮,鸟飞蝉咽;自西徂东兮,其声渐减;通诸理以造妙兮,难以言而详说。

琴学备要:

肘微张,随指引上而断合,臂平伸;用中指走吟,腕宜平正,掌则后虚而前俯。中指各节俱直,以指头箕斗平正俯按,随右弹得声,即逐分寸引上至谱中所注之位,边引边吟,声尽而止。余指结构如中指按弦势。用大指、名指走吟、腕宜略侧向左,掌则后低而前昂,按指和余指均各如其按弦之势。其转动运用,亦同大、中、名指吟势,在各指按处控制虚实,臂松腕软以助掌、指行走伶俐,闪吟圆活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30)

太古遗音:

粉蝶浮花兮,翅轻花柔,欲去不去兮,似留不留,取夫意以为泛,犹指面之轻浮。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腕掌均平伸。大指浮泛,则微屈中节,伸直末节,伏于食指之下,虎口前开后合,以右侧近挺骨处浮着弦上,离弦米许,弹弦振跃,触指成音,一触即略提起。余指均须平直,中指略低,食、名二指稍高,三指指尖均微仰起,禁指例直而翘,各指指缝略开。食、中、名指浮泛则各节均须伸直,其他各指稍高于泛弦之指,指尖微仰。食指以中、末节界,中指以箕斗正面,名指以中、末节界左侧着弦,取音方法与大指浮泛同。其转动运用,均在腕、指轻稳虚灵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31)

太古遗音:

数蜻蜓兮,在水之湄,款款而飞兮,点破涟漪;犹对徽而互泛,类物象之如斯。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如前势,掌微则左而扬。大、食、中三指互泛,均如浮泛之势,但非浮侯弦跃,而是从空迎弦落指,轻点即起,又不可特然自高而下,或向上猛举而起。名指用互泛,则微屈中节,以箕斗左侧点着弦上。其转动运用,均在臂、腕轻稳,掌指灵活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32)

太古遗音:

维蝉高洁兮,委蜕含灵,隐彼深林兮,趋时而鸣,忽慓惊而引去,曳不断之余音。

琴学备要:

肘微张,臂平伸,腕、掌稍向左侧而放低。大指绰,则虎口全合,略屈中、末二节,注则虎口半开,伸直中、末二节,余指结构与按弦势同。中、名二指绰、注均各如其按弦之势。三指用绰,均从位下起势,迎音而上,注则从位上起势,送音而下,都要先放松后紧,先虚后实。其运动运用在臂、腕轻灵,以助掌、指圆活之力。

弹琴手型和坐姿 如何保持优雅的弹琴手势(33)

太古遗音:

燕燕于飞兮,差池其羽,逐波飞虫兮,乍来忽去,抑上抑下兮,取夫势而为喻。

琴学备要:

肘、臂、腕、掌如前势。大、中、名指用进复,退复均各如其按弦之势,余指结构亦同。右弹得声后,左指用进复,则从按位先抑上,在抑下;用退复则从按位先一下再抑上,都要一虚一实。其转动运用在臂、腕松灵,以助掌、指往来连活,转折轻巧之力。以上下自在,姿态“翩然为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