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先哲的智慧是无穷的,他们常常从身边各种自然现象体位出各种各样的人生哲理,并且整理成章,警示后人。

南朝·范哗《后汉书·崔驷传》有云,“盖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随时之宜,道贵从凡”;梁乐府《紫骚马歌》中也提到,“独柯不成材,独木不成林”。古人总结出“独木难成林”这样一句俗语,意在提醒世人重视团结合作,若脱离群众,桀骜离群,即使有通天的本事,也难成大事。此语不可谓不言浅意深。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1)

然而,哲学与生物学终究是两门不同的学问,上古先民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原一带,其地理、物候等方面的见识实际上远不能与早已迈入全球化的今人相比。他们从自然界中借鉴来的道理,以今天的眼光,往往就有些局限性了。实际上在古人普遍视为蛮荒毒瘴之地的南方,就生在着一种大型树种,其存在完全打破了独木可成林的谚语。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2)

它就是中国南方相当常见的榕树。榕树,大型乔木,高达15-25米,胸径达50厘米,冠幅广展;老树常有锈褐色气根,树皮深灰色,生长迅速。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3)

榕树的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在微酸和微碱性土中均能生长,尤其喜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在瘠薄的沙质土中也能生长,在碱土中则容易叶片黄化。榕树喜阳光充足、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不耐旱,但较耐水湿,短时间水涝也不会烂根。在潮湿的空气中,榕树能生出大量气根,颇为壮观,极具观赏价值。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4)

榕树广泛分布于我国的华南地区,是福建省的省树,也被福州、赣州评为市树。在我国的其他地区,榕树则多被养作盆栽。在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巴布亚新几内亚和澳大利亚等国,也能见到榕树的身影。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5)

榕树能够独木成林,其原因就在于它那粗壮的大树枝上会垂下一簇簇胡须似的“气根”,并不断向下生长。这些“气根”起初很细,可只要它们一接触到土壤,就会吸收土壤中的营养成长迅速壮大起来,很快便可发展得和母树差不多粗了。就这样,无数的“气根”连同母树一起繁衍不息,树冠也越来越大,古老的榕树就形成了一片壮丽的树林。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6)

作为一种南方常见的树木,榕树的主要用途在于行道庇荫、景观孤植和净化空气,其枝叶浓密的巨大的树冠不仅美观,在夏天更可充当凉亭的作用。有榕树的地方,每到夏天,当地的老老少少便可在树下乘凉、品茶、下棋,别提有多惬意了。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7)

同样也是由于生长过于迅速,榕树的质地相对疏松,通常无法作为木材使用。这大约也是榕树唯一的美中不足吧。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打洛镇边境贸易区内的曼掌寨子,距离打洛镇政府以南3.5公里、靠近中缅边境处,就有一处著名的景点——“独树成林”。这是一棵古榕树,有900多年的树龄,共有34个根立于地面,树高50多米,树幅面积2000多平方米,枝叶既像一道篱笆,又像一道绿色的屏障,成为热带雨林中的一大奇观,打破了“单丝不成线,独树不成林”的俗语。

独树成林是什么样子(有种树表示不服)(8)

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倘若古代的先贤们到南方旅过游,不知道“独木难成林”的警句会不会变成别的什么样子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