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形势,被称为大清糊裱匠的李鸿章登场了。可是,他在和洋人谈判时,慈禧太后对他是既堤防,也在使用,这让李鸿章心中恼火,他决定要给老佛爷一点“苦头”尝尝。究竟李鸿章会怎样做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1)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维新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准备将光绪皇帝废掉,选立皇位的继承人为溥俊。为了能让溥俊的身份更加合法,慈禧太后特意摆下宴会,招待各国公使,以商量溥俊继位的大事。可是各国公使都支持光绪主政,竟没有一个人前来参加,这让慈禧十分恼火,她在溥俊父亲载漪等人的强烈建议下,宣布借助义和团的力量,准备向洋人开战。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2)

但义和团的血肉之躯,如何抵挡洋人的枪炮?洋人扛着枪炮进入京城之后,老佛爷见大势已去,便化装成农家老妇人,带着众多亲信远遁西安逃命。

此时,北京城已被洋人占据,城中主事的大臣只有两人,一个是时任兵部大臣掌管北洋海军的荣禄,另一个便是晚清外交大臣李鸿章。虽然荣禄也想跟着老佛爷一起逃到西安,可是老佛爷觉得,应该在北京安插一个自己的心腹,因而拒绝了荣禄的“请赴西安”的请求,命其助李鸿章与洋人斡旋,也顺便盯着李鸿章,防止他有什么异动。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3)

荣禄在京城,一开始的时候,就成了慈禧的代言人,可是荣禄挺聪明,他等京城的形势安定下来,李鸿章和洋人展开谈判后,他就以到西安,向慈禧太后“汇报工作”为由,离开了这个是非之地。

荣禄临走之前,嘱咐李鸿章,在与洋人谈判时,只要不牵涉到太后的权位,不让光绪皇帝主政,即使洋人条件再过苛刻,也一样能够接受。

这个要求看起来很简单,一般人认为只要李鸿章照着慈禧太后的意思办,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可是李鸿章却看出了里面的端倪,这哪里是让自己谈判?荣禄这是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4)

大清国已经成为战败国,割地赔款已经是板上钉钉,洋人哪肯放过这个狮子大开口的机会,荣禄躲了,李鸿章躲不了,但签署协议的人,势必引起民愤。到时候洋人撤走,慈禧太后还京,为了平息民愤,估计慈禧太后就得拿李鸿章开刀。李鸿章在官场混了这么多年,这点道理他怎会不明白?为此,他只能想出一个万全之策来敲打荣禄,转移慈禧关注的目标,并一力保全自己。

李鸿章在与洋人谈判的过程中,唇枪舌战是少不了的,当然赔款越少就越好交差,可是洋人在谈判中,又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他们要求清廷惩治挑起此次战争的“罪魁”载漪等人,并开列出了相关人员的名单。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5)

李鸿章看到名单,不由得计上心头,他提起笔来,在名单上又添了一个人的名字,此人便是荣禄,随后,这份被作假的名单,就上报告给了慈禧。

慈禧太后远在西安,看到名单后不由得大惊失色,其他的人都可以处置,唯独荣禄不行,为何?荣禄既是慈禧的亲戚,又是她不可或缺的臂膀,因此慈禧太后反复叮嘱李鸿章,一定要把荣禄的名字在名单上划掉。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6)

慈禧太后的慌张在李鸿章的意料之中,可李鸿章仍然以“洋人态度坚决,不可擅自修改”为由,继续向慈禧太后施压。老佛爷看到密电,她真的急了,便在密电中言辞恳切,请李鸿章务必遵办,李鸿章只好假装为难,装作费了很多周折才“勉强”将荣禄的名字划掉。而这次,慈禧算是欠了李鸿章一个天大的人情,荣禄在西安对李鸿章也是感激备至,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他们都中了李鸿章“李代桃僵”的计策了。

慈禧太后向八国宣战下令进攻(这位大臣在对外谈判时)(7)

最终,李鸿章与洋人签订了《辛丑条约》,慈禧太后这才起驾回鸾。在慈禧回到北京后,第一件事便是为李鸿章升官封赏,半句不提《辛丑条约》签订的“罪过”了,自此慈禧太后也对李鸿章更是高看一眼,将他视作心腹能臣。

纵观晚清政局,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境地,君臣之间还是如此勾心斗角,清廷最后土崩瓦解的命运也就是历史的必然了。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