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励志书《不如去闯》(点击阅读原文),戏称它是一碗“鸡汤”。

本周就给读者们上一道“硬菜”——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即《国家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The Wealth of Nations)。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1)

财富是什么?是金银财宝,还是别的什么东西?

财富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应该怎样分配?

一个国家怎样才能聚集更多的财富,变得越来越强大?……

两百多年前,有一个人花了毕生的精力去思考这些问题,并写下了这本书,想必聪明的小伙伴们都知道它的作者,那就是鼎鼎大名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 。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2)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于经济学,就好像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之于物理学,是这门学科的奠基之作。

但是恐怕大多数人都只闻其名,而未读其书,因为从原题目的复杂程度就能看出来,这本书确实不好读。

对自己的英文十分自信的同学,在挑战自己之前,先读读全书前言的第一句:

The annual labour of every nation is the fund which originally supplies it with all the necessaries and conveniencies of life which it annually consumes, and which consist always either in the immediate produce of that labour, or in what is purchased with that produce from other nations.

不好读原因在于,这本书在1776年出版,斯密那时用的英语是颇有咱们文言文风格的。这个文风可以对照1902年的第一部中文译本《原富》,古文好的同学也可以来试读严复的译文。

凡一群生事之所需,皆于其民力是出,是故国之岁费与其岁殖,有相待之率焉。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3)

即便是读现代人的译本,譬如著名经济学家杨敬年翻译的版本,依然不是那么好懂。

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是最初供应他们每年消费的全部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资源,这一资源总是由这种劳动的直接产品或用这种直接产品从他国换来的产品构成的。

不知道小伙伴们懂了没懂,反正我是懵了……

这时,我的同事递给了我一本《<国富论>少儿彩绘版》。少儿……彩绘版?我带着最初略有鄙夷的心态翻开了书,两个小时读毕全书后,觉得它的难易程度真的合适我这个在经济学领域刚刚启蒙的“少儿”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4)

这本简化版《国富论》的作者叫李晓鹏,他曾是2000年重庆市的文科高考状元,先后取得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经济学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到剑桥大学作访问学者,2010-2011年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任研究员。

周四下午,我这个学外语的“经济学小白”在人大商学院楼下的咖啡厅采访了李晓鹏。

“我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大二的时候,”李晓鹏回忆道。“当时那个卖书的店员还说我看不懂这本书,我不相信。但是买回来之后,它就被我在书架上放了很多年,直到我读完硕士,要读博士时才慢慢看懂它……”

去年接力出版社想出一套给青少年读的世界名著,编辑找到李晓鹏时,他就选择写一本通俗化的《国富论》。

“它很多难读懂的地方是不必要的,譬如它介绍罗马的经济发展历史,在今天来看就是太偏了。另外,亚当·斯密当时想解决的关于欧洲行会、手工业等属于那个时代的问题,在今天已经不存在了。把这些不必要的内容去掉后,这本书有价值的思想部分就变得通俗易懂了。”

李的博士导师、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叶裕民在本书的序言中评价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经济学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完整的论述。”

具体来说,“它对劳动分工和自由交换的论述,成为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基石;它关于财富来源和劳动价值的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思想来源;它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批判和绝对优势学说,是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它关于货币发展和银行体系的论述,也对货币银行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写这本书时,李晓鹏对照了原著和国内的几个译本,还研究了有关亚当·斯密的专著,最终断断续续用了一年时间完成。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5)

作者李晓鹏

全书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亚当·斯密的生平和《国富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因为在李晓鹏看来,了解亚当·斯密的思想历程,是读懂《国富论》的关键。知道了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再看他是怎么解答的就容易多了。

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中,有两个重要的经济思潮: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和重农主义(physiocracy) 。

一个商人怎么样才能致富呢?那就是尽可能地多赚钱,同时尽可能地少花钱。赚到的越多,花出去的越少,财富就会增加得越快。

在重商主义思想家们看来,这个标准也适用国家。一个国家要富强,核心就是尽可能多地赚取金银,然后尽可能少地购买别国的产品——因为那样会花费自己挣来的财富。

而以法国思想家魁奈 (François Quesnay) 为代表的重农主义则认为商业并不能创造财富,只能为财富流动提供帮助而已。真正的财富只能从生产——也就是当时的农产品生产——中创造。因为重农主义认为经济活动都是先生产,有了产品才有买卖,没有产品哪里会有商业呢?

亚当·斯密的老家英国重贸易,倾向于重商主义。但是曾在法国游学3年之久的斯密,也在拜访各位大师、学者的过程中受到重农主义的启发,最后超脱出两者的圈子,认为财富是靠劳动创造的,并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论点。

于是,他写在《国富论》正文第一句中就写道: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 in the productive powers of labour, and the greater part of the skill, dexterity, and judgment, with which it is anywhere directed, or applied, seem to have been the effects of the division of labour.

劳动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劳动熟练程度、技巧性、判断力的提高,似乎都是劳动分工的结果。

于是,从劳动分工为起点,亚当·斯密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利益交换,并写下了那句传颂百年的名言:

It is not from the benevolence of the butcher, the brewer, or the baker that we expect our dinner, but from their regard to their own self-interest. We address ourselves not to their humanity but to their self-love, and never talk to them of our own necessities, but of their advantages.

我们的晚餐并非来自屠夫、酿酒师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来自他们对自身利益的关切。我们不是向他们乞求仁慈,而是诉诸他们的自利心;我们从来不向他们谈论自己的需要,而只谈论对他们的好处。

亚当·斯密还带我们进一步考察了由运输条件而决定的世界贸易与经济版图,以及为了方便交易而产生的金属货币。

再往下进一步,亚当·斯密提出了由劳动量衡量产品的“自然价格”(price in labour / real price),和由交易双方供需来衡量产品的“市场价格” (price in money / nominal price)。由此就衍生出了两个不同的经济学派系:即强调劳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强调市场的现代西方经济学。

书中还讲到产品成本与价格的关系,也就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分化,也就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深入探讨的重点;同时还在讨论当时各国经济政策后,提出了那个著名的市场机制是一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即每个人在经济生活中好像都被一双看不见的手牵着追求个人利益,但其最终结果反而会促进公共的福祉。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6)

Every individual necessarily labours to render the annual revenue of the society as great as he can. He generally, indeed, neither intends to promote the public interest, nor knows how much he is promoting it. By preferring the support of domestic to that of foreign industry,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security; and by directing that industry in such a manner as its produce may be of the greatest value, he intends only his own gain, and he is in this, as in many other cases, led by an invisible hand

每个人都试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清楚增进的公共福利有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个人的利益,但当他这样做的时候,就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

“现在大学里讲的微观、宏观经济学的体系,基本就是《国富论》搭建起来的,”李晓鹏说。当然,亚当·斯密的理论溯源于当时的历史脉络,影响波及其后的思想家,但其理论也隅于当年其个人所处的时代,“从这个角度来说,《国富论》又是不完整的。”

于是,李晓鹏特意将亚当·斯密未能论及的经济学议题一并写入了他的简化版《国富论》的最后一章中,包括:

❶ 由于亚当·斯密所生活的时代还是金银货币的时代,所以他对其后由于货币的发展所带来的,诸如通货膨胀(inflation) 、电子货币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论述。

❷ 由于《国富论》写于工业革命爆发前夜,欧洲经济以手工业和农业为主,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很小,所以原著对于经济对环境的影响,也就是对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外部性问题”( externalities)缺少论述。

❸ 当时的社会并没有“企业家精神” (entrepreneurship) 这一概念,它是由法国经济学家理查德·坎蒂隆在1800年首次提出的,所以亚当·斯密在书中并没有论述现代经济当中“企业家”这一要素。

其实阅读《国富论》只是学习经济学的一个开始。李晓鹏建议对经济问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阅读更多的经济学名著,并且列了个小书单。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

而他本人在写完这本书后,接下来准备写《资本论》的简化版。

“我提倡大家读名著,先知道这个领域的最高水平在哪里,虽然你可能没法达到它,但是知道它在那里,以后努力的方向就不容易跑偏了。”

最后,还要为热爱英语学习的童鞋们提一句,《国富论》英文版是公版书,在网上随处都可以免费下载。

另外英国的亚当·斯密研究院(Adam Smith Institute) 网上还有英国经济学家Eamonn Butler所编写的英文简明版《国富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读一读。

每天听一本书世界名著国富论(啃不动原著怎么办)(7)

亚当·斯密研究院

中国日报网双语新闻

(ID:chinadaily_mobile)

为您的英语保鲜

长按可关注本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