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文旅局局长袁守波因该县去年“五一”时期的“旅游收入0.82亿写8.2亿”数据失实事件受到影响,另外,出错新闻宣传报道的撰写者已被明确为临聘人员(5月23日 澎湃新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临聘员额制?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临聘员额制
陕西省安康市平利县文旅局局长袁守波因该县去年“五一”时期的“旅游收入0.82亿写8.2亿”数据失实事件受到影响,另外,出错新闻宣传报道的撰写者已被明确为临聘人员。(5月23日 澎湃新闻)
事情的经过已无需赘述,但最后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引发一些猜疑,毕竟以往不少通报最后反映的问题总指向临聘人员,此次再将临聘人员推到前台,公众难免怀疑临聘人员又一次成为了“背锅侠”。
临聘人员是“背锅侠”还是“真犯错”?不同情境下有不同考量。但客观讲,并不是所有临聘人员都在“背锅”。毕竟在当下的基层公职人员队伍中,临聘人员并不少,就工作分工而言,体制内人员多为管理层,真正从事基础工作的“主力军”还是临聘人员。
干工作难免出错,临聘人员基数大,犯错的概率自然增大。但不管是临聘人员,还是体制内人员,在群众面前都是“勤务员”,在党和国家事业面前都是“普通一员”,区别不过在于岗位分工不同,应当坚持的工作标准、工作态度、工作成效理应一致。用身份说事,只会给出错误“暗示”,让人误以为临聘人员犯错理所当然。
诚然,由于身份的限制,临聘人员与体制内人员相比较,相对会少一些专业培训和知识积累,但业务能力是可以随着时间的增长而提升的,身份,并不能成为临聘人员犯错的理由。
那么,临聘人员为什么会犯错?窃以为,原因大致有三。
其一,临聘人员自我要求不严。认为自己只是“临时工”,没有什么“奔头”,待遇又差体制内人员太多,不用高标准、严要求,只想混日子、混工资,于是马虎大意、得过且过。
其二,单位领导干部对临聘人员管理松懈。由于对临聘人员的考核“指挥棒”有较强约束力,领导干部大多更关注于临聘人员工作干没干,而忽略过程监督和结果审核,认为临聘人员会“知分寸”“爱惜饭碗”,于是放任监管形同虚设。
其三,单位风气不好。体制内人员由于身份的“保障”,干与不干都影响不大,于是单位很容易出现“闲人很闲、忙人很忙”,而这些“忙人”大多是临聘人员,久居于这种环境下,自然松懈倦怠,只想应付工作,哪里还管最后结果是否有错。
要杜绝临聘人员犯错其实也很简单,只要坚持“一切从严”,问题自然迎刃而解。这个“严”,既有各级领导干部自我加压,凡事多过问、多审核,把程序和规章制度不打折扣落实好;也有对临聘人员的管理不松劲、考核不走样,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也成为临聘人员的选聘导向;更重要的是要让纪律面前没有身份差别,才能形成强大震慑,让工作少犯错、不犯错。
文/史俊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