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产“旋戈”-500BJ舰载无人直升机完成了一项技术性突破,在船载试飞实验中取得圆满成功,这一突破给中国无人机飞向深海铺好了扎实的一步。参考世界上类似的舰载无人机,或许我们可以吸取经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路。

巅峰战舰鱼雷测评(旋戈-500BJ试飞成功)(1)

“旋戈”-500BJ船载试飞试验现场 图源:央视军事

美军正在使用的MQ-8“火力侦察兵”是世界上第一种军用的、实用化无人直升机,由美国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研制,于2002年首飞,可以在舰上使用也可以在陆地上使用,能执行监视侦察、后勤补给等多种任务。

MQ-8陆续发展出了“A、B、C”三种型号,其中A型号(RQ-8A)只能执行侦察任务,B型号(MQ-8B)则提高任务载荷重量,具备了一定的攻击能力,最新推出的C型号(MQ-8C)则是专门为美国海军打造的,与前两位“大哥”不同的是,RQ-8A和B型号都是基于S-333有人直升机衍生而来,MQ-8C则是贝尔407直升机的无人款发展型号,相比之下,MQ-8C的尺寸更大,重量也更重,在速度、续航、发动机功率等方面性能上,都优于前两个型号

巅峰战舰鱼雷测评(旋戈-500BJ试飞成功)(2)

MQ-8系列无人直升机外形差距较大 图源外网

MQ-8C整体长度12.6米,飞行速度最高可达250千米每小时,最高可以续航12小时。该型号于2019年7月初步形成初始作战能力,对美国海军现役的MH-60舰载直升机形成了一个补充,同年美国海军订购了38架MQ-8C,为濒海战斗舰部署。

不过MQ-8C的表现似乎欠缺了一点安全性。2020年11月10日,一架MQ-8C在加州文图拉县海军基地的跑道旁坠毁,同月16日,一架MQ-8C在一次地面事故中损坏。一个月内连发两次事故,想来这位“前辈”还存在一些尚待修补的缺陷,旋戈-500BJ作为后起之秀,可以试着后浪推前浪。

巅峰战舰鱼雷测评(旋戈-500BJ试飞成功)(3)

MQ-8C无人直升机 图源外网

那么MQ-8C这类无人机该如何应用?它们比起有人直升机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无人直升机从舰船上起飞更加便捷,并且可以通过挂载吊放式声呐、或者投放声呐浮标,迅速配合有人机和舰船形成立体反潜网。所以很多舰载无人机都被赋予了反潜职能

2022年5月末,有消息称,美国海军正在推进为MQ-8C开发一种新的机载扫雷系统(MCM)传感器套件,让它能探测水雷、障碍物等威胁。在当前作战场景不断更新的情况下,MCM能力显得愈发重要,一旦作战发生在沿岸水域,MCM能力将大大降低濒海战斗舰面临的水雷威胁。

近几年,各国都在研究舰载无人机,不光是美国,俄罗斯在23900型两栖攻击舰方案上,也留了4架舰载无人直升机的位置,法国海军则已经建成了首个舰载无人机中队,并将配备S-100无人机,但这些国家开发的都是比较成熟的中小型号,更大型号的无人舰载机仍在研发中。

巅峰战舰鱼雷测评(旋戈-500BJ试飞成功)(4)

奥地利Camcopter S-100无人直升机 图源:光明网

此次,我国试飞成功的旋戈-500BJ,也属于轻小型无人机,但在突破舰载技术的难关上,则是不小的进步。因为无人机想从陆地到舰船上,要做的不止是挪个窝这么简单。首先,它要面对的就是海上高温、高湿以及霉菌盐雾的侵蚀复杂使用环境,想要应对这些苛刻的自然条件,需要从最基础的元器件、材料、设计理念等等方面入手。

其次,舰船上的空间相对比较狭小,密集的天线,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不停在海上漂流位置难以固定的母舰,都对无人机的起降形成了很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无人机的控制精度要高,感知和测量、智能方面的技术也亟待升级。此外,无人机的动力系统、以及机舰的协同技术都需要一一突破。如今旋戈-500BJ试飞成功,也意味着这些难题已经被攻克。

巅峰战舰鱼雷测评(旋戈-500BJ试飞成功)(5)

首次亮相2018珠海航展的彩虹-10无人倾转旋翼机

旋戈-500BJ的船载平台适应性改造等工作是从2017年开始的,这次试飞成功,意味着航空工业5年来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也标志这个项目已经圆满完成了。有了这一步关键技术的铺垫,中国无人直升机向深海进发也是指日可待。近些年,中国舰载无人机的“新秀”推出不断,HK-5000G折叠机翼舰载无人机、彩虹-10倾转旋翼无人机等,都可以部署在海上作战,旋戈-500C,翼龙-2等应用在其他场景的无人机也表现优良。2021年,美国军方一名前高官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竞争上正迈向全球主导地位,虽然现在这个说法为时尚早,但它代表外界对中国实力的认可,相信达成这个目标也只是时间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