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原意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做了某些败坏道德的事情,迟早有一天要加倍地偿还给受害者的含义。现在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口头禅。这种特有的现象,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鲜活事例很多,如曹操与司马懿的后人在获取和偿还方面都极其的相似,当然偿还的并不是曹氏和司马氏彼此之间,而是为前受害者讨回所失去东西,验证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句话的残酷和无情。
曹操去世后,曹丕在建安二十五年,即公元220年,篡汉登基即位,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了魏国。曹丕的亲信华歆率领文武百官联名上书,施压汉献帝刘协把帝位让给魏王曹丕,汉献帝被迫宣布退位并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曹丕故作推辞,在“三让”之后才“答允”接受。曹丕对刘协还算客气,说:“天下的好东西,我跟你可以一起享受。”此时刘协40岁,被降为山阳公,在他的封地可以建汉宗庙以奉汉祀。
十四年后,刘协寿终正寝,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并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谥号为孝献皇帝,即献帝。魏明帝曹叡是曹丕长子,曹操的孙子,曹魏第二位皇帝。曹叡能诗文,与曹操、曹丕并称魏氏“三祖”。曹氏三代与汉献帝之间平稳交接,刘协的结局也不算太差。至于曹氏对东汉的亏欠,刘协在九泉肯定是有想法的。但这份债却让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给追讨了,即司马篡魏。曹氏禅让的结局如何?
到了公元265年,曹操孙子魏元帝曹奂被司马懿孙子司马炎逼迫禅位。这时已距曹操和司马懿去世,分别是四十五年和十四年,两位老人家可能都不会想到孙子们玩的手法都是一样,现世现报,一点也不走样子。三国争斗多年,最终收归到司马氏名下,收获不可谓不大。司马炎假意推让多次后,接受魏帝曹奂禅位,封曹奂为陈留王,安排在邺城,后在自己封国去世,享年58岁。司马炎给予曹奂的地位、待遇和结局,在历代亡国之君中是最好的。曹魏灭亡,西晋建立。
司马家族努力16年,历经三代四人,终于把曹家的天下,变成了司马家的天下。司马炎能为西晋的开国皇帝,实际上全赖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和父亲司马昭为他开创的基业,他才能如愿建立西晋。司马篡魏成功,为东汉刘协讨回了曹魏篡汉的说法。司马氏的辉煌过后,由内乱到被人斩草除根的结局,其付出的代价比曹氏更惨、更大而更悲催。“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恶性循环的事例太多太多,卑鄙或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越多,偿还的也更多。
《曹操与司马懿版:出了混,总之是要还的》,小编绕了一圈子,其实,就是曹魏篡汉与司马篡魏,这两件陈芝麻烂谷子之事。是得,“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三国演义》里说“分久必合”和“合久必分”,这是天下大势,具体到每一个人的小事呢?做人做事,问心无愧,是起点,也是根本。“出来混,总是要还的。”九九归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文/蔡驷 ) (图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