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浪潮时期的欧洲创作者们来说,电影的展现形式是可以多种多样的,是可以不拘一格的,因此,按步照搬得到好莱坞电影自然就成为了欧洲创作者们心中鄙夷的对象。好莱坞注重商业化,注重大众化的电影创作远远不能满足欧洲的创作者们的表达诉求,因此,他们才能在新浪潮运动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高地。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1)

当然,这并不代表着欧洲的电影创作者们居功自傲,止步不前。至少对于特吕佛来说,他跟好莱坞之间的交流还是在的,作为少有的可以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欧洲创作者,特吕佛的这部影片可以拿出来看一看,不过本片比较特殊,他并没有遵从一个线性的叙事,也没有一个可以贯彻而终的故事,本片很简单,但简单的同时也很复杂,有多复杂,我们聊聊看。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2)

《日以作夜》是一个以电影拍摄过程中的一个术语来作为片名的影片,本片讲述了一部电影的拍摄方式,这种拍摄方式将自己的整个过程完全体现之后,就形成了本片。作为一部戏中戏影片,作为一部很随心所欲的电影,本片倒也有些趣味在里面。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3)

任何一部电影都有着自己的主题在里面,本片的主题并不容易寻找,但也有自己独特的烙印,那就是整个电影的制作流程究竟是什么,不同人对于电影不同的理解又是什么等等。这些贯穿于片中的主题得让我们能更好的理解电影的根本。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4)

对于创作者来说,电影是一种表达,表达什么呢?自然是表达自己的内心所想,配合着摄影机将自己的想法变为现实,这是对于创作者的的一种褒扬。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5)

一部优秀的作品,自然是能将创作者的本质思想完全通过影像风格展现出来。因此,创作者的心中一定要有一部电影,然后在拍摄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矫正片场的一些不符合自己心意的场景等等。片中对于这一理念的展现也是很直白,为什么一个场景要拍摄好几遍?为什么即使是路人的行为,即使不是主要核心人物的行为都需要一板一眼的进行。因为在创作者的心中,这一切就应该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如果不是按照自己的内心所想拍摄,那么拍摄就失败了。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6)

其次,对于演员来说,电影又是什么?自然是对于自己演技的一次检验,一次次的叫停,一次次的重来,这不仅仅是创作者需要考量自己的作品究竟还有没有继续顺畅的进行,更是对于演员的一次次的折磨。演员都想要表现出来自己演技精湛的一面,但是每一次的表演并不都能够将自己最好的一面激发出来。为什么演员总是反反复复地犯着同一个错误而无法快速矫正,因为演员的表演下意识并不能像旁观者一样做出冷静的判断。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7)

演员想要一次完美的表演,但完美并不经常出现在片场。当一个演员深陷表演中不能自拔,甚至于对于自己的失误无法接受的时候,我们可以赞叹这是一个好演员,与此同时,创作者们,尤其是导演可能会心酸,这个场景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拍完。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8)

而投资人的角度更是新奇,投资人并不在乎电影的质量,甚至不用在乎电影所要表达的是什么。投资人唯一在乎的就是这部电影能不能给自己带来收益。这部电影如果上院线,能不能让观众为之买单。这看似是一个悲伤的消息,这看似是一个将艺术划归为金钱之下的论断,但对于投资人来说,电影就是一个商品,一个商品在生产出来之后,就需要考虑销量以及市场,这是天经地义的。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9)

然而在大众眼里来看,电影并不是等同于一般商品的商品,大众寄托给了电影更加深远的意义,然而这种意义如果跟投资人冲突了,投资人并不愿意跟随大众的观点来改造自己,因为最后付钱的并不是大众而是投资人自己。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10)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会看到很多所谓的烂片充斥着电影市场,这并不能怪烂片本身,而是需要想想看烂片本身究竟代表着什么。它代表着导演以及演员以及电影从业者的工资,它代表着一个项目是否能继续下去等等。一个行业的兴盛,除了大众对于这个行业的接受度很高之外,还需要外界资本不断地涌入,如果一个电影市场没有了投资,那么本片的结束的时候的一幕就会成为常态。

法国后新浪潮时代电影(傲慢的欧洲电影)(11)

特吕佛用这样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冲击奥斯卡并获得了胜利,这无疑是对于奥斯卡的再一次嘲讽,我胡乱拍了一部影片就能获奖,那么新浪潮吊打奥斯卡就能盖棺定论。

……

你好,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