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雪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大雪把整个江面染成了一片白色,屋前的那口井成了一个黑窟窿。

在雪中追逐的黄狗和白狗,黄狗身上染成一片雪白,而那只白狗身上堆起了雪,似乎变得肿了起来。

作者是唐朝一位爱作诗的农民,张打油,他本名已经无人考证。因其诗风诙谐幽默而形成了一个专有名词“打油诗”。

世界上最简单的古诗咏雪(从唐朝流传到至今的朗朗上口的咏雪生活诗)(1)

首句写大雪覆盖下一片白茫茫的景象,人看雪景,视野模糊,在白茫茫一片之中,只见井口开了一个“黑窟窿”。江山极大,井口极小,以江山之白对照井口之黑,对照鲜明。

世界上最简单的古诗咏雪(从唐朝流传到至今的朗朗上口的咏雪生活诗)(2)

天地一笼统

三四两句写黄狗与白狗在下雪时候的变化,更是具体生动,因为从生活中国来,更加显得自然亲切,而且“身上肿”用字非常传神有趣。 全诗比喻恰当、形象鲜明、表达准确,虽通篇没有一个“雪”字,雪的形象却跃然纸上。现代诗人刘大白《旧诗新话》评:“可佩可惊。”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何金松在《天地写真》说:“把大雪造成的景象写得活灵活现。

世界上最简单的古诗咏雪(从唐朝流传到至今的朗朗上口的咏雪生活诗)(3)

井上黑窟窿

这首诗能从唐朝流传至今,广为传颂,可见其生命力。有人说不登大雅之堂,当然无法和李杜白的诗来比,但大俗大雅,仍不失为好诗。传神、生动,能为我们带来共鸣和快乐,这就足够了。作者作为一个爱好写诗的农民,留下一个张打油的名号,足以笑慰平生了。

世界上最简单的古诗咏雪(从唐朝流传到至今的朗朗上口的咏雪生活诗)(4)

而且这诗在流传过程中不断进化,被很多人用作“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黄狗变黑狗,对比更强烈,更具冲击力。不仅感叹改的妙。这就是化用啊,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

第一句也进化为了“江山一笼统”,比起“”江上一笼统”,更加具有普适性,而且更加大气。很多诗词流传过程中会有不同的版本,大概也是这么回事。每个人理解不同,会选择自认为更好的字词,加上用笔抄录过程中出现偏差,版本多就很正常了。

现在人们总爱说,“又到了’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的季节了”。这句话就非常接地气,引起共鸣,懂的人都会会心一笑。这就是盛世的气象啊。人人出口成章,风度儒雅,谈吐不俗,这不是盛世气象是什么?!

对于大雪的比喻文学诗上的佳话是谢道韫的比喻“未若柳絮因风起。” 把雪比作柳絮。的确是比空中撒盐更传神了,赢得谢安一顿好评。

世界上最简单的古诗咏雪(从唐朝流传到至今的朗朗上口的咏雪生活诗)(5)

柳絮

据《晋书·王凝之妻谢氏传》及《世说新语·言语》篇载,谢安寒雪日尝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谢道韫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 撒盐空中差可拟(谢朗)。 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韫)。这是一则千古佳话,表现了女才子谢道韫杰出的诗歌才华。

谢道韫只是做了个比喻,并没有成诗。想象力大胆,瑰丽雄奇的要数罗贯中,他在三国演义中的黄承彦出场诗中写道:

一夜北风寒, 万里彤云厚,

长空雪乱飘, 改尽江山旧;

仰面观太虚, 疑是玉龙斗,

纷纷鳞甲飞, 顷刻遍宇宙。

那是相当的雄浑霸气,气势非凡啊。好像龙在天上争斗,鳞甲纷飞。

其他的比喻,也有很不错的。话题量大的是狗肉将军张大帅的“筛石灰了”,那位老兄,搁现在,也是妥妥的网红。有勇气,啥都敢说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