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桥开路 让美丽乡村踏上致富通途 ——五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助力脱贫故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村民修路助力乡村振兴 让美丽乡村踏上致富通途?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村民修路助力乡村振兴 让美丽乡村踏上致富通途
修桥开路 让美丽乡村踏上致富通途 ——五位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讲述助力脱贫故事
本报记者 李 艳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兴”“脱贫攻坚,交通先行”,耳熟能详的话语形象地说明了交通设施的进步对脱贫致富的重要性。8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交通扶贫干部和典型代表与中外记者见面会,邀请5位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经历的交通扶贫干部与典型代表讲述交通扶贫故事。
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店子坪村位于武陵山腹地,平均海拔1200多米,深涧河谷犹如一道天堑,阻断了店子坪人下山的路,也阻挡了他们脱贫致富的脚步。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立志改变这一情况,被称为“愚公支书”的王光国带领村民绝壁凿路,发展产业 旅游经济,最终成功脱贫。
“‘交通 扶贫’模式为贫困村带来转变。”交通运输部中国海上搜救中心综合处主任科员吕怡达介绍说。吕怡达是一位80后,2017年—2019年他前往四川省阿坝州黑水县芦花镇热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通过交通助力当地脱贫攻坚和产业发展成为他的使命。
“两年多的交通扶贫,热拉村通了硬化路、通了客车,完成了村组道路建设6.9公里,实现了全村百姓‘出门硬化路,抬脚上客车’的梦想。”吕怡达表示,正是“交通 扶贫”“交通 电商”“交通 特色农业”新模式在热拉村的应用,给村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交通助力脱贫攻坚,交通助力产业发展。随着交通的改善,热拉村不仅成立食品公司向外统一销售特色农产品,还先后成立了牦牛健康养殖基地、藏香猪散养基地、高山凤尾鸡养殖合作社等经济实体。全村群众思想上更加开明,也提升了通过劳动致富的信心。
四川省甘孜州色达县委副书记桂志敬也有类似的感触,他挂职的色达县地处川青交界地区,是全国18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经过4年的定点扶贫,色达县的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60公里,17个乡镇134个行政村实现了100%通硬化路,100%通农村客车,圆满完成了“两通”目标。
交通进步带动脱贫产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桂志敬告诉大家,今年2月份,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色达县退出贫困县序列,今年6月底,色达县剩余的90户319人实现了脱贫。
交通变迁带来的飞跃也发生在西藏。西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厅长徐文强,在西藏已经工作超过4年时间,他亲身参与了当地交通脱贫攻坚的全部过程,见证了西藏3123个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改造、新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3.82万公里,且全部按照等级公路的标准实施建设,这些公路首尾相接,几乎能够绕赤道一周。在这个过程中,240万农牧民群众摆脱贫困,走上富裕路。
在扶贫干部们看来,尽管修路确实是为了便利百姓的出行,但是如何真正意义上打好“交通 扶贫”的牌却需要各方一起努力。交通运输部法制司执法监督处处长罗洪波曾在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任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他认为,交通扶贫不是单打独斗,要与扶贫的总体工作相结合,在地方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现最终的脱贫目标。
(科技日报北京8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