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由于太过伤心而被改,却仍然令人断肠!

世界上最早的悼亡诗(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1)

秋雨绵密,淅淅沥沥,洒在远行的路上,浇在异乡的池塘,泼在游子的心间。一场秋雨带来的不止是一场体寒,更将珍藏心底的孤独冲刷了出来,而后蜂拥奔往思念的巢穴,企图以孤独的毒攻思念的毒,然而二者往往不能相抵,反而使人中毒愈深。

若要问人世间最伤心断肠的事,那便是在这份孤独与思念之上再平添一份别离。而当这别离上升为生死两隔,当这思念从人间戛然而止,那么这孤独就会盖过所有势头,占据整个身体。诗人用这份孤独写出来的诗,便是悼亡诗。自晋朝诗人潘岳为亡妻作诗三首之后,后人就把悼念妻亡的诗固称为悼亡诗。

世界上最早的悼亡诗(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2)

古代文人的一大雅趣便是寄情山水、刻雾裁风,游遍河山大江南北,尽收万里碧波滔滔。然自然风光虽至佳,但观景的人却无心再看。诗人用秀美山色研磨,蘸着碧水蓝天,为妻子写下的却是欲绝之句。

陆游为亡妻写道:"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恍然若世之感扑面而来;元稹为亡妻写道:"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或许不眠,才可忘记这份苦;纳兰容若为亡妻写道:"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回想昨日种种,早已追之不及!

世界上最早的悼亡诗(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3)

而要在这些千古伤心句子之中挑出那个最悲者,恐怕极不容易,毕竟常言道文无第一,但就诗词文化消遣而言,小解暂且大言不惭了。小解认为古诗词史上最伤心的一首悼亡诗,应是李商隐之《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很多人可能有所疑惑:这应是李商隐写给妻子的情诗,怎么是悼亡诗呢?别急,我们先来看此诗的写作背景。唐大中五年七月,李商隐赴东川节度使,而他的妻子王氏正是在这一年的夏秋之间病故,李商隐是过了几个月之后才得知妻子的死讯。

世界上最早的悼亡诗(史上最著名的一首悼亡诗)(4)

其实《夜雨寄北》最开始并不叫这个名字,而叫《夜雨寄内》,直白明了,就是寄给妻子的。虽然此诗并未言伤心而多发思恋,渴望幻想还能与妻子再次共赏美景,看夜雨灌满秋池,然诗人面对的只有一纸情思而已,那个心中人再也不会回来了。由思生痴,由痴生恨,这又是何等的伤心!

而《夜雨寄北》意思是寄到北方,代指北方的人,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友人。但是以寄北而言,未免显得粗糙恬淡,情感脉络很纤弱,不如寄内显得悱恻缠绵,情思委曲。但为了使得这首诗不再过于伤心,如今我们熟悉的名字便是寄北。

参考书目:《全唐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