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司开始带新人。
男生,98年,大学刚毕业。不知道是刚来不适应,还是原本就这样,说话语速很快,快起来有点结巴,就好像那种太紧张憋不出来词儿的感觉,有时听他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原本完整的一句话愣是被表达得稀碎,就不由得捉急。
我们这种工作,刚开始是非常难熬的,不仅身体难熬,心理也很难熬,各种没完没了的KPI,本身就是销售性质,压力大,很少能留住刚毕业的大学生,即使能留住,大概率也是家人就在这里工作,介绍过来的。
这男生就是自己哥哥介绍过来,说一入职哥哥就回家陪产了,刚出学校的学生,干活特别认真并且努力,也会根据客户的不同去调整自己的语气和话术,敢于尝试提升自己。
看着跟我老弟一样年纪的小孩,我很乐意去帮忙,我就想,以后我老弟也要出来社会,不管他未来去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希望也有一个人,可以真诚待他教他。职场上的事情,并不是说你在学校学习怎么样做才对,那就怎么样做。更多其实在于经验,有的人可能专业技能并不如你,但是他经验多,照样可以比你做得好。
职场里,人与人之间更多是利益,没有谁愿意把时间花费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新人身上,毕竟大家就是来用时间换钱,而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17年的时候,我来上海短暂工作过一段时间,那时,我的上司给我安排了一个师傅,在当时的公司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差不多年入七八十万。手上资源过硬,他有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刻:“我的时薪最低是300块,所以如果没有很重要的事情,不要来找我。”
是的,真的是没怎么鸟我,后来我才知道,同事之间会涉及到利益瓜分的问题,因为被挂在他名下,他手上的资源,如果无暇顾及到的部分,上司会强制划分到我名下,当然,也象征性问他的意见,上司这么做,无非是想压制大头,意思是,你要死命干,不行我有的是人选。
后来觉得也挺同情他的,各有各的难处,不怪别人不帮忙,有心的话就自己去努力求教。
说到求教,我是非常有心得了。
首先,你要敢于开口。这个“敢于开口”不是说你想到什么就去问什么,甚至有些不过脑子的问题也去问,会让同事反感,而且对你的初印象也不会好。你得在发现问题之后,先自己好好捋一下,结合基础知识框架,敲定最终是要问什么。这样简洁干练,也省得浪费别人的时间。但是也不要不敢问,你坐在那儿啥也不会,啥也不问,跟个闷葫芦似的,更没人能帮你。
其次,在别人给你指正的时候,不要总是急于表达自己做的是对的,或者急于解释自己这么做的原因,没有意义。你有没有做错,或者你为什么这么做,跟人家没什么关系,人家压根不care,跟你说的都是经验上的东西,是为了让你避雷的。这一点,尤其会表现在刚出校门的男生身上,很要脸面,包括我带的这个,我说你这个以后不能这么跟客户讲,我们合规查的非常严格,一不小心就嗝屁。他总是抢我的话解释他这么说的原因。这样给人的感觉是你没有诚心在学,别人说的东西,你只顾着拿来辩解,此时你是听指正的时候,无论对方讲的你有没有做好,既然是经验,麻烦拿个小本本,认真记下来,不要不要急于去反驳,给人感觉浮躁得很。
最后,老生常谈的善于总结,同样一个问题,如果你当时记住了,但是后面没有复盘,导致你又继续来问三次五次,那总有一次别人会不耐烦问你:“这个不是跟你讲很多次了吗?怎么还是不会?!”而且,职场上同样一份工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式和效率,就是杀猪捅腚,各有刀法,你一定要总结出来最适合自己的那套模式。
当然,难免遇到遗漏的地方,那么还是要大胆问,别怕丢脸,哪怕真的被人不耐烦怼了,还是要勇敢问,大不了咱换个人问。
想起来当年上初一,农村孩子从来没接触过英语,课堂上稍微长点的单词就不会读,比如“EXCUSE ME”,那舌头跟在大街上捡的似的,卷也不能卷,快又快不了,但是当时真的是喜欢英语,所以课间我拿着英语书,在长长的大走廊上见到同学就问怎么读,被同学嘲笑也不在乎,好羡慕那个时候的自己啊!英语也因为我的好问好学,从来都是我的优势科目。
所以,会求教的人不会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