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书愿(富书专栏作者)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1)

“你们知道吗,我现在发个圈都得屏蔽她,太烦了!”

阿琳皱着眉头噘着嘴,满脸不高兴。

我们几个相视而笑,大家确认过眼神,看来阿琳不是第一个这样操作的人。

阿琳口中的“她”,是我们部门的同事小慧。她人并不坏,可是年纪不大,建议特多,并且喜欢在人家得意洋洋的朋友圈下面评论留言提建议,特别煞风景。

前几天,阿琳发朋友圈晒老公带娃,并配了一张抱娃的现场照片,评论区满满的赞和羡慕,只有小慧,不仅指出阿琳老公抱孩子的方式错误,还写了段关于怎么抱小孩才正确的科普,最后还不忘补刀:你老公平时一定不怎么带孩子吧?

所有点赞或评论过的人都收到了这条消息,隔着屏幕都能感到阿琳的尴尬和抓狂。

小慧也并不是针对谁,她是对每个人都一视同仁!

梅姐发个自拍,她会评论:距离摄像头远一点,那样显脸小。

小霞晒了老公买燕窝,她会说:人民日报和罗辑思维都科普过,比口感,炖燕窝远不如煮银耳汤;比营养,吃燕窝还不如吃鸡蛋,快别浪费钱了!

我很少发朋友圈,记得有一个情人节,我偶尔发了个感慨,也难逃幸免。我说:“木心先生说得真好,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向他致敬。”

小慧看了不仅给建议,还脑洞大开:“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吗?道理都明白,关键要行动。”

我看了真是想哭又想笑:“你怎么就知道我没行动呢?你凭什么判断我遇到难事呢?难道2月14日除了秀恩爱就不能说点别的吗?”

其实小慧提的大部分算得上是建设性意见,说得都不错,而我们也压根儿不想搞小团体主义。

但是,为了避免群体性尴尬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还是不约而同地选择在发圈时屏蔽她。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2)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3)

聪明人知道对方想听什么,愚钝者却只顾自己想说什么

传说古代有一位国王,一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满嘴的牙都掉了。

于是,他就找了两位解梦的人。

国王问他们:“为什么我会梦见自己满口的牙全掉了呢?”

第一个解梦的人就说:“皇上,梦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亲属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个都不剩。”

国王一听,龙颜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

第二个解梦人说:“至高无上的皇上,梦的意思是,您将是您所有亲属当中最长寿的一位呀!”

国王听了很高兴,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币,赏给了第二位解梦的人。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跟那位国王并无不同,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想听到自己喜欢听的,而不在乎你是不是说出了真相。

我们我发个朋友圈只是求围观求夸奖刷刷存在感,并不想要你的建设性意见来给我添堵啊!

聪明的人懂得朋友圈的点赞和正面评论只是社交礼仪。

如果关系够铁,那些掏心窝子的话也得留着当面聊,如果仅仅是点赞之交,那就更不必交浅言深地提建议了,否则连点赞的情分都保不住了。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4)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5)

每个人都喜欢提建议,但这种欲望需要克制

万维钢老师曾在他的专栏《精英日课》中指出:

“提建议真不见得是为了对方好,也许是提建议者本人有心理需求。”

《石英》网站上有篇文章,讲了几个关于提建议的最新心理学研究。

这篇文章说,为什么人们那么愿意主动给人提建议呢?

因为提建议这个行为能让人产生一种权力感,而这种强加于人的“权力感”,会让他人感到不适。

我们部门的那个同事小慧,就是这种把权力感强加于人的典型。

她那么喜欢给人提建议,要么就是情商低,要么就是对那种虚无的“权力感”极度上瘾,就像那些三姑六婆总是喜欢建议年轻人早点结婚生子,生完了还要建议再生个二胎一样。

人天生好为人师,但如果不经过别人的邀请,就提出建设性意见,那就跟没有收到邀请就去别人家吃饭一样,是对人际边界的侵犯,即便你提出的建议再正确,也会被嫌弃的。

我们一方面需要克制自己去给人提建议的欲望,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这种人性来拉近你想要笼络的人。

怎么办?

请他给你提建议啊。

以前我们单位有个老领导,那可真是一个两袖清风、一身正气的好干部,不收礼、不偏私,却唯独对一位女孩颇有照顾。

原来以为他们是亲戚,但是时间长了我才发现并不是,秘诀就在于那个女孩总是能够很自然地请那位领导给她出主意,甚至连自己找男朋友的事情也会问他建议。

而那位老领导各种糖衣炮弹都不吃,却很吃这一套,并且觉得女孩好学有前途,因此多有提携。

所以,总给别人提建议,不如邀请别人给自己提建议来得高级。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6)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7)

不要给人提免费的建议,否则你说的话会越来越不值钱

那么问题来了,当别人来请你提建议的时候,你要怎么提呢?

一般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喜滋滋地开始出主意了,但是为了长远考虑,最好不要。

你可能会说,人家都来问你了,你总不能一副高冷的样子,那也太傲娇了吧?

没错,还真得高冷一些。

《西游记》大家都看过的,为何取部真经非得让师徒四人历尽千难万苦,费尽周折呢?

观音如来如果能够把真经送去大唐,不是能更快更直接地普度众生吗?

事实是并不会。因为经不可以轻传,也不可以轻取。轻取则轻视,再宝贵的真经也得不到珍惜了。

别人请你提建议也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那个人就是打个电话发个短信,随口一问,那不要给他提任何建议。

因为不管你说的多么正确,都不会得到重视,而且,这样的情况发生得多了,你说的话会越来越没有分量。

并不是在教大家势力,也不是说朋友之间给个建议还要谈钱,求建议者不一定需要给物质报酬,但一定要有一个郑重其事的态度。

比如登门拜谢,比如投桃报李,再不济,也该常常惦念着这份建议的价值。

刘备需要三顾茅庐才能求得诸葛亮的天下大计,试想,如果诸葛亮早先就把这计策放在朋友圈,谁还会去三顾茅庐请他出山呢?

所以,提建设性的意见需要的是兼顾时间地点及事情内容,不做哪个讨人嫌弃的酸梅子。

在你身边一个月不发朋友圈的人(没有人想在朋友圈听你的建设性意见)(8)

作者简介:张书愿,富书专栏作者,国际注册心理咨询师,人生是一场用心的体会,愿你我都能甘之如饴。微博@富书。本文首发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万新中产生活认知学院,版权归富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