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伍福的记忆中,1984年和朱德妻子康克清的那次握手,值得他铭记终生。
那是在舞台剧《中国革命之歌》演出结束后,时年73岁的康大姐走到舞台上,和演出人员一一握手致意。
到了王伍福的时候,康大姐本来充满笑意的脸庞,猛然变得无比凝重,这让王伍福的心里不由得为之一沉,以为是自己的演出不到位。
直到事后,工作人员才告诉他,并非是他的演绎不到位,恰恰是太出色,勾起了康大姐心中的多年记忆。
康大姐还特地托人将她对王伍福的评价捎带给他:太像了,真的太像了,你饰演老一辈革命家,要学习他们的精神,继承发扬他们的光荣革命传统。
康克清自从1929年与朱德结婚以来,一路陪伴丈夫走过了近五十年的时光,他们共同见证了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新中国的成立,两人是老一辈革命家中的楷模。
对于王伍福而言,能够出演朱德这一伟大人物,是他遇到过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在此之前,他仅仅只是一个跑龙套的小演员。
13岁时,王伍福考入了天津人民剧院的儿童剧团,之所以选择考入剧团,并不是因为他对话剧表演多么的感兴趣,而是出于缓解家庭的经济压力的无奈之举。
王家一共有4个孩子,王伍福是老大,他的父亲长期患病导致无法工作,一家的生计全部仰仗身为油漆工人的母亲身上。
作为家中的长子,王伍福必须要承担起这份责任,但考入剧院后他才发现,自己对话剧表演完全不感兴趣,甚至动了放弃的念头。
好在有母亲的支持,王伍福咬着牙坚持了下来,逐渐投入到对话剧表演的学习中。
在后续的几年里,王伍福逐渐掌握了一些表演技巧,团里有一些表演也需要他客串角色,长达十几年的龙套生活就这样开始。
18岁时,王伍福进入了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从一个普通的小角色,转变为拥有军队编制的演员。
尽管身份发生了华丽转变,但他的龙套生活却毫无起色,从加入文工团开始,到第一次试镜朱德这一角色之前,在长达13年的时间里,王伍福扮演的角色,大都是一些普通工人这样的角色。
身为一名演员,王伍福的理想自然是通过自己的演绎,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和支持,仅靠跑龙套几乎不可能实现梦想,王伍福迫切需要一个机会,一个能够让他大放异彩的机会。
1979年3月,王伍福所在的文工团正计划筹办一场名为《平津决战》的话剧,话剧中需要有一个演员来出演朱德。
关于让谁来出演朱老总,剧团的领导很是犯难,因为朱老总这一角色的演绎难度极高,不仅仅要形似,更要神似。
剧团里不少演员都被请去试镜,还有一些纷纷主动请缨,在他们看来,能够出演朱老总这一伟大人物,莫过于最大的荣耀。
王伍福也被推荐前往试镜,为了能够取得出演的机会,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准备上。
试妆后,导演惊讶地发现,王伍福居然和朱老总的形象十分吻合,透过眉宇仿佛能够看到朱老总的容颜。
随后进行的试戏,王伍福结合自己此前对朱老总的认识,演绎了自己理解中的朱老总,导演当即决定,又王伍福来饰演朱德一角。
王伍福终于抓住了这个机会,但要想生动地还原朱老总的形象,仅靠他现有的认知,根本无法满足。
从拍板决定到正式演出的一年时间里,王伍福如同着了魔一般,疯狂地揣摩朱德的神态、动作、心理,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的房间里到处都是朱德的照片,从生活照到工作照一应俱全。
除了揣摩神态,语言也是王伍福要面临的一个难题,朱老总是四川仪陇人,平日里几乎说的都是方言,王伍福也需要尽可能地学习方言,来使自己的演绎更加贴切。
为了学习方言,王伍福特地找来剧团里的四川籍战友,每日跟随学习说方言,从最基础的咬字开始,逐渐向整句过渡。
功夫不负有心人,历经一年的沉浸,王伍福的一举一动都神似朱老总,也能说得一口地道的四川方言,各个方面都十分贴合角色。
《平津决战》演出后,王伍福饰演的朱德,收获了一众好评。
这种种荣誉,都在说明王伍福对朱德的演绎深入人心,也让他在特型演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从第一次饰演朱德后,王伍福就被认定为饰演朱德的不二人选,此后每逢有角色需要,都会请王伍福出演。
1984年,为了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国家决定筹划一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中国革命之歌》。
众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都参与到了演出中来,如谷建芬、李谷一、殷秀梅等等,王伍福作为饰演朱德的特型演员,自然也参与其中。
接到演出任务时,王伍福不再像五年前那般担惊受怕,而是骄傲、自信,为了使演出效果达到目标,他再次一头扎进了对剧本、对人物、对台词的揣摩中。
不仅如此,王伍福还认真思考了此前演出中的不足之处,从各个角度剖析来拔高自己的演艺,为此在筹划期间,他特地请教了多位演艺界的前辈,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交流。
一切准备就绪后,这场《中国革命之歌》如期上演,这部作品共有6部大型舞蹈、4部歌舞表演以及一首大合唱。
话剧以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作为衔接,以改革开放为句点,描绘了中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史。
当王伍福饰演的朱德上台后,坐在台下观看的康克清猛然地心头一颤,台上王伍福的每一次举手抬足,都会勾起她内心深处的记忆。
这是王伍福第二次饰演朱德,相比于第一次出演,王伍福这一次演出已经游刃有余,准确地把握住了每一个细节之处,特别是在神态和动作方面尤为生动传神。
演出结束后,康大姐和其他领导人陆续上台,和演出人员一一握手致意,当她走到王伍福面前时,面色忽的一沉,似乎是想起了不堪回首的往事。
康大姐看着眼前的“朱德”,内心情绪迸发,激动地落泪,就连紧握着的双手都不由地颤抖。
事后王伍福得知康大姐对他的评价后,暗暗在心底发誓:我一定会演好朱老总,不会让您失望,更不会让全国人民失望。
王伍福秉持着这样的态度,在后续的几十年演艺生涯里,几十次出演朱德一角,用自己的演出诠释着这位伟大的革命家。
随后几年,王伍福陆续参演了多部影视剧,并在剧中出演朱老总,如《金沙水拍》、《走出西柏坡》、《朱德元帅》等。
这几部影视剧讲述的内容,分别发生在朱德一生中的不同阶段,有朝气蓬勃的井冈山时期的红军军长,也有长征途中运筹帷幄的朱总司令,还有西柏坡时期的军队统帅。
为了演绎好不同年龄段的朱德,王伍福深入了解了朱老总的一生,从参加革命开始,到1976年以90岁高龄去世,王伍福都全身心地投入到揣摩中,只为尽可能地还原朱老总的一言一行。
多年饰演朱德的经历,也让王伍福深刻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人格魅力,随着了解的深入,他本人逐渐被朱老总的事迹所感染,时刻严于律己。
每逢拍戏时,王伍福都会事先放下手头所有的事务,沉入到朱德的角色中来,在这一刻他不再是王伍福,而是朱德本人。
即使在拍戏的间歇,王伍福也时刻保持着表演状态,只为能够迅速投入下一场拍摄中去,当然王伍福也并非时时刻刻都保持高度集中的状态,当一日的表演工作结束后,他就会回归到王伍福的角色中来。
据王伍福的好友、周总理特型演员刘劲回忆到,王伍福有一个外号为“王磨叽”,这并不是因为他行动慢的原因,而是因为王伍福特别注重细枝末节之处,即便是在剧中毫不起眼的地方,他都会要求做到尽量完美。
所以每逢有王伍福的戏份时,拍摄花费的时间总会要长上好几个小时,时间一久他便有了“王磨叽”的外号。
有时出于剧本内容的需要,需要在艰苦的环境中表演,比如在拍摄《八路军》时,王伍福就直言,这是他出演朱德以来,压力最大的几段经历之一。
相比于以往电视剧中,朱老总宽厚慈祥的形象不同,《八路军》中展现得更多而是朱老总驰骋沙场的场面。
王伍福回忆到:当时导演一喊开拍,山上的土都撒在演员身上,脸上也会画上油彩,演员全身上下全是黄土,收工后衣服里的土清理出来,足足有半桶。
又比如在拍摄《长征》时,王伍福为了贴合角色需要减肥,节食的同时还要吃减肥药,导致了胃病。
在拍摄红军过雪山的片段时,气温低到冻得演员说不出话来,王伍福鼓励大家,想想当年红军是怎么过去的,两万五千里都走完了,我们却连这么短的距离都无法克服吗?
这些困难只是王伍福在拍摄时,遇到的外界恶劣的因素,而在自身演绎上遇到的最大挑战,还要属《朱德元帅》。
从这部影视剧的名字上就能看出,这是一部讲述朱德元帅完整人生经历的作品,所以它的时间跨度非常大,从朱德的年少时期一直到晚年均有讲述,这对于王伍福来说是一个严峻挑战。
挑战的难点在于,王伍福常常需要在一天之内饰演不同年龄段的朱德,上午还是青年时期,下午就是晚年,他需要频繁调整心态和表演细节,以展现不同时期朱老总的形象。
不仅如此,王伍福还需要将朱德在不同年龄段发生的转变体现出来,比如青年时期需要表现出角色的意气风发,晚年时则需要表现出角色的老骥伏枥,这些都需要王伍福用心刻画和表现。
自1979年第一次出演朱德以来,王伍福在40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共出演了70余次朱德,他也因这一角色获奖颇丰。
2006年,王伍福凭借在《太行山上》中的出色演绎,获得了第八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翌年又因《八路军》获得了飞天奖优秀男演员奖。
但这些奖项都不是王伍福所看重的,他最看重的还要属朱老总的家乡——四川仪陇给他颁发的“荣誉市民”。
1999年,王伍福第一次来到仪陇,这天清晨他正在散步,一位老人突然叫出了他的名字,随后许多仪陇老乡纷纷围了过来,还有老人亲切地握着他的手,眼中竟满是热泪。
虽然朱老总已经逝去多年,但四川仪陇的父老乡亲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们,却从未忘记他的面庞,王伍福的演绎,仿佛让他们看到了朱老总的身影。
这份“荣誉市民”正是仪陇的乡亲们,是对他演艺生涯的肯定,同时更是对王伍福的最大认可,因为乡亲们这样对他说过:你多演一些朱老总,就是对仪陇百姓的最大支持。
即使获奖颇丰,也收获了朱老总家乡人的认可,但王伍福始终明白,作为朱德特型演员的这份责任,是多么的重大。
“朱老总的成就和人格魅力,一直都在感召着我,即便我已经饰演了几十次,但每一次饰演我都能有新的发现”,王伍福如是说道。
作为一名演员,可以说王伍福一辈子只演了一个角色,他对此说到:“我王伍福这一辈子,就干了一件事——扮演朱老总,我最大的荣誉也就是能够饰演朱老总”。
如今,王伍福已经75岁高龄,最近一次饰演朱老总,是在去年年底开播的电视剧《香山叶正红》,在这部电视剧中,王伍福依旧和以往那般一丝不苟,用心刻画每一处细节,讲述着朱老总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