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麓/文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故事(清朝牛人短故事)(1)

梁同书画像。

梁同书受骗

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梁同书,字元颖,号山舟,著名书法家,与刘墉、翁方纲、王文治并称为“清四大家”。

有一年,梁同书从京城南归,走到黄河边时,受到河督热情款待,留在家中做客。

几天后,梁同书准备启程,河督说,黄河涨水了,船都停了,莫法过河,还是多住几天再说哈。

梁同书没办法,只得同意。河督因为工作需要,不时要外出,梁同书一人在河督的书斋中,简直是无聊之极。

无意中,梁同书看到书架上放着不少上好纸张,书桌上的毛笔和砚盘,也很精良。

作为书法家,几天不写字就手生。加上实在无聊得很,梁同书就干脆写字消遣时间。不知不觉中,竟然把河督的纸张写完了。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故事(清朝牛人短故事)(2)

梁同书《致冶泉尺牍》。

不久,河督回来对梁同书说,黄河的水势已经消减了,可以过河了,并且已经为他准备好了船只。梁同书感谢不已,准备出发。

忽然,河督发现书架上的纸张不见了,问仆人:“我的纸去哪里了?”仆人被问得目瞪口呆,慌乱中不知如何回答是好。

梁同书帮仆人解围,指着书桌上堆着的纸张说,是他把纸写完了。

河督怒气冲冲地说:“我的这些纸,是专门派人到南中去买回来的,本来是给我自己用的,不想居然被你给写完了!”

叫仆人把书桌上梁同书写了字的纸张全部撕碎。

梁同书看到自己写的字居然被河督如此糟蹋,也是鬼火直冒。但他知道,自己没经人家同意就把纸张写完,的确理亏在先。梁同书无可奈何,愤愤然离去。

其实,梁同书上当受骗了。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故事(清朝牛人短故事)(3)

梁同书草书扇面。

这个河督当年在京城为官时,久闻梁同书的大名,曾经托人请梁同书给他写点字,但梁同书一直没有写。

这次梁同书经过河督的地盘,河督巧施计谋,故意说黄河涨水,把梁同书留在家里。

梁同书写了字的纸张,早就被仆人暗中拿走,用其他纸张替代。河督当着梁同书的面撕碎的,当然就不是梁同书写的字了。

这人呐,不怕没文化,就怕没法眼。

梁同书挨打

梁同书有个好朋友谢墉,浙江嘉善枫泾镇(今上海市金山区)人,官至内阁学士兼吏部左侍郎,儒学大家。

谢墉晚年自知时日不多,想到小妾和小儿子今后无所依靠,得为他们留条后路。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故事(清朝牛人短故事)(4)

梁同书行书《明月山铭》立轴。

谢墉想来想去,觉得梁同书为人不错,就拿了3000两银子,希望寄放在他那里。

梁同书答应了:“我不得用你的钱,你干脆把钱封起来。但我要给你说清楚哈,我不得给你利息的。”

谢墉当然很高兴,把银子封在一个箱子里,写好封条,又写了一个“存本不收利息”的条子给梁同书作为证据。

梁同书也写了一个收条交给谢墉。

谢墉死后,没想到他的小儿子和小妾也相继死去。谢墉的大儿子(以下简称谢大)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梁同书写的收条,就拿着收条去找梁同书。

历史上真实的三顾茅庐故事(清朝牛人短故事)(5)

梁同书行书《苏轼钱越王祠碑铭册》。

梁同书看到收条,把装有银子的箱子拿出来,并把谢墉写的条子给谢大看。

谢大笑着说:“我们两家关系这么好,你又有家父写的条子,我怎么敢计较那么多呢?”

谢大随手把谢墉写的条子撕毁了。

谢大打开箱子,清点完毕银子后,忽然问道:“利息该咋个算呢?”

梁同书大怒,但谢墉写的条子已经被毁了,真是百口莫辩。

谢大不依不饶,非要梁同书把利息给他。

梁同书气得拍桌子大骂谢大混蛋,谢大年轻气盛,一拳打过去,梁同书站立不稳,倒在地上。

同时倒下的,还有梁同书一辈子的斯文。

俗话说,受人之托,忠人之事。梁同书是“忠”了,但他绝对没想到会“忠”来如此结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